社会应关注青少年体质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3日10:04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汤涌

  郭明的新兵训练不是3个月,而是整整持续了6个月。在这6个月里,1米72的他从179斤减到了126斤,还长出了一身结实的肌肉。终于,他戴上了代表解放军学员的红肩章。

  “如果体能测试通过不了,是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的,想象一下在军队那个环境里,别人有肩章而你光秃秃的感觉吧。”郭明回忆起2000年的那次苦练,觉得收获很大。

  6个月的加长版训练并非偶然,郭明所在的军校就考虑到了这些直接从地方高中入伍的学员的困难。他们中的不少人在高三的久坐复习之后都胖了一圈。

  尽管也受到身体素质问题的困扰,郭明这一批中学毕业生并不是身体素质最差的一批。事实上,现在读中学的青少年比他们更糟。

  1979年开始,教育部和国家体委(后来改为国家体育总局)开始牵头进行的青少年体质调查。在1985-2005年的20年里进行的4次调查中,中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正越来越差。青少年的肥胖比例已经逼近美国。

  “他们和20年前的一代相比,更高了,更胖了。但是反映身体素质的速度、力量和耐力却全面下降。”1979年就从事青少年体质检测、多次主持青少年体质调查的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导师邢文华教授说。

  青少年:外强中干的一代

  2005年的数据好像一条鞭子抽在成年人的心上。教育部在当年就提出了“每天运动一小时”的要求,各学校都被要求在课程中安排一个小时:所有学生不许坐着,必须全在跑。

  真正让全社会关注青少年体质问题的,是今年春天钟南山在《人民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他用一个几乎刻薄的词来评价中国青少年:“外强中干”。

  青少年的体质问题也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注。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

  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中国“胖墩”问题,这是史无前例的。4月2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国务委员陈至立和北京市委书记刘淇来到了朝阳公园,一项号召青少年多锻炼的“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拉开了帷幕。

  “应该借这个契机,把中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提上去。以前体育教育在教育系统总是这个,不被重视。”邢文华伸出小手指说。

  “这20年已经对两代人产生了影响,这两代人成年或者步入中老年后,还会有许多新问题出现。”邢文华说。

  过去20年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退步,已经影响到了部队兵员素质。沈阳军区2006年新兵的体质之差已经影响到了正常训练。一个新趋势是,过去是“城市兵娇气”,现在“农村兵”的体质也不容乐观。

  用“分儿”迫使学生锻炼

  中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日、韩邻居相比已经有了不小的差距。

  著名篮球解说员徐济成曾经在地铁中见到过日本孩子的夏令营,“日本小伙子拉吊环的胳膊粗壮有肌肉,而旁边的中国小伙子的胳膊则白白嫩嫩。”两条胳膊的比较使他非常痛心。

  “有龋齿的孩子少了,有蛔虫卵和脊柱侧弯的少了,贫血的少了。”邢文华说,“吃得营养很好,就是跑不动,跳不远,动一动就喘得厉害。”

  “现在想一想,我们的工作协调得不够好。”邢文华说,“体育课这些年也有一些很现实的困难。”

  一些容易出危险和使学生受伤的体育运动在体育课的教育大纲中消失了。比如跳山羊和倒立。一些又累又苦的身体素质练习也在学生和家长的抗议下被缩到最少,比如长跑和引体向上、俯卧撑。体育老师最担心的不是学生练不好,而是出事故。

  “这两年中,北京体育大学有3个学生死于训练课,但都不是运动杀人,而是学生有之前没查出来的疾病。媒体对此渲染过度。” 邢文华说。

  邢文华教授给教育部的决策者建议用一味“猛药”:让中高考都有体育成绩。这比国家领导人大力提倡还要管用,所有的孩子都会“练起来”。

  教育部已经宣布,体育加试当作高考成绩的参考依据。但这是一个力度很弱的参考。要真的把体育分加进高考,将会遭遇很大的阻力。

  尽管多个省份都有中考体育加试,但最苦最累、也最考验耐力的800米和1000米跑多数都被排斥在了考试范围之外。“因为担心家长反对。家长其实也明白运动对孩子身体好,但是又心疼孩子。我们的中学体育课缺少对学生意志的培养,学生都怕苦。” 邢文华说。

  应试教育完成的强身

  李云龙的步子沉重地踏在300米一圈的煤渣道上,每一步都跟他的前途挂钩。他每天晚上必须跑完10圈。

  “如果不每天跑3000米,你们都上不成重点高中。”体育老师面对眼前的这群胖学生,满面愁容。他们跑1000米无法及格或者刚刚及格。

  李云龙当时就读于河北省的一家普通初中,当年的中考总分是860分,那60分的“零头”,就是体育考试的满分。河北省有超过10万人参加了中考体育测试。当地的政策是:“不过36分及格线,别想上重点高中。”

  今天的李云龙在中科院

半导体所攻读博士学位,回忆起10年前的那一幕他仍然会感受到“残酷”。

  李云龙当时体重超过了90公斤,和他一起被留下“加练”的几个同学,尽管比他轻一点,却“虚胖”得更厉害。

  老师给胖子们加练力量,这群胖子跑完圈后要轮流骑着伙伴的肩膀。下面的人要扛着一百七八十斤做蹲起。“那时候才知道当一个胖子是多招人恨的事。”李云龙说。

  他还记得他常扛的一个胖子,是上学时腿捆铁沙袋,肩抗自行车在马路上呼啸而过的家伙,那个胖子后来考了60分满分。

  “为了通过考试,我们近乎疯狂地锻炼。”李云龙说,“中考之后,我们都瘦了,也都壮了。”

  他养成了运动的习惯,即使在后来高中最忙的几年和大学最懒的几年。

  关心自己而不是全国冠军跑多快

  “我们需要多关心一下自己的身体了,以前我们的国家对竞技体育倾斜。但是金牌的增长是没有止境的,应该把更多资金和精力向全民健身倾斜了。这两年来也是这个趋势,全民健身运动越搞越好。”邢文华说。

  “也许10年,也许20年,人们会花更多钱在健身场馆,会关心自己能跑多快而不是全国冠军能跑多快。那种状态是体育的真义。”66岁的邢文华由于长年锻炼仍然强壮,看上去也就是50多岁,这些年来,他在校

医院的病历“总共没超过3页纸”。

  他的学生时代是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那时正是中国年轻人热衷运动的时代,尽管当时的设施和场地都非常简陋。

  “我们都是凑钱买一个篮球,而后紧抱着篮球等下课,铃一响冲出去抢场地,现在这样的孩子还有几个?”邢文华说,“他们总在玩着电脑,乐趣就是上网,玩游戏。”

  邢文华的乐趣是打

网球,跑来跑去毫无问题。

  他经常对自己北大毕业,还不到30岁的儿子说:“你到我这岁数能像我这样,我就服了你!别老坐在电脑前,多去打球和游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