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心中永远的痛:两次大分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3日10:17 世界知识杂志

   冷 波

  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结果不但对两岸关系具有重大的影响,对岛内蓝绿阵营来说也都是一场输不起的选举。5月6日,前“行政院长”谢长廷在民进党“总统”候选人党内初选中脱颖而出,成为该党角逐2008年的人选,随后民进党通过“内阁”改组等动作展开“大选”布局,正式进入战斗状态。反观对手国民党,尽管已于5月2日正式提名前党主席马英九为该党“总统”候选人,但“立法院长”王金平迟迟不愿就是否出任马副手问题明确表态,岛内各种传言不断,让外界不禁高度关注王金平是否会脱党参选。难道历史将再次重演?

  在1996年、2000年台湾“大选”中,

国民党因候选人问题两次出现分裂,第一次分裂大大削弱了该党的实力,后一次分裂更是直接导致该党在台湾丧失执政权,让岛内政治生态发生巨大变化。

  1996年的分裂:大伤元气

  1996年3月,台湾举行第一次“总统”公民直接选举,国民党出现分裂,共分出“李(登辉)连(战)配”、“林(洋港)郝(柏村)配”、“陈(履安)王(清峰)配”三组人马参选。

  国民党在这次“大选”中的分裂主要源于党内主流派和非主流派的斗争,是李登辉操弄党内权力的结果。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病逝,“副总统”李登辉继任“总统”。李上台之初权力基础薄弱,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他大搞权力斗争,排除异己,大肆打击原来在党内占主导地位的亲蒋派,欲把这些非主流派除之而后快。而且,李掌权后逐渐暴露出“建立台湾人的国家”的野心,推行“独台”政策,在两岸搞分裂,非主流派对此极为不满。但是,非主流派在与李登辉为首的主流派的政治斗争中一再落败,因此他们希望通过参加1996年的“大选”来获得政治权力,以对抗李登辉。

  1995年8月23日,国民党举行十四届二次会议,确定1996年“总统”选举党内候选人提名办法,李登辉会后正式表态将参加党内初选。8月31日,李登辉在国民党初选中高票过关,随即提名时任“行政院长”的连战为“副总统”人选,“李连配”正式成形。

  得到非主流派支持、时任国民党副主席、“总统府资政”的林洋港是台湾籍的政界大老,与李登辉并称为“台籍双雄”。早在1990年,李登辉为了劝退林洋港不要出来与自己竞争“总统”,就曾许诺自己只干一届,下届支持林出来选“总统”。因此,在李登辉宣布参选1996年“总统”后,林洋港立即举行记者招待会,抨击李操纵党机器,通过对其有利的党内初选办法。林同时决定退出党内初选,将通过寻求公民联署的办法参加选举。此后,国民党副主席郝柏村在党内非主流派大老梁肃戎、许历农、蒋纬国的劝说下,答应与林洋港搭档参选。结果林郝这两位当时分列国民党第三四号人物的副主席被撤销党籍,“林郝配”在选举中得到新党的大力支持。

  此外,时任“监察院长”的陈履安因未能成为李登辉的参选搭档,也宣布退出国民党,投入“总统”选举。陈挑选的副手是时任“监察委员”的王清峰。

  1996年“总统”选举中,代表民进党出战的是老牌“台独”分子彭明敏和“福利国连线”龙头谢长廷。尽管该次选举是“团结的民进党对抗分裂的国民党”,但1996年3月23日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的李登辉凭借现任优势,以581万张选票、54%的得票率再次当选“总统”;民进党的“彭谢配”获得227万票,得票率为21%;“林郝配”获160万票,得票率为15%;“陈王配”获107万票,得票率为10%。国民党虽然在该次选举后继续掌握执政权,李登辉也彻底击败非主流派,结束了党内历时数年的主流与非主流之争,但林洋港、郝柏村、陈履安等党内重量级人物的“出走”加速了国民党的分裂,大大削弱了党的实力,也可以说为其2000年“大选”的败选埋下了伏笔。

  2000年的分裂:沦为“在野”

  2000年“总统”选举,李登辉支持连战参选,刻意打压国民党内的政治明星宋楚瑜,导致连宋分别参选,结果让民进党的陈水扁坐收渔利。

  宋楚瑜在蒋经国、李登辉的赏识下,先后担任过国民党多项要职。1988年7月,在李登辉争夺国民党主席的斗争中,宋楚瑜力挺李,为其当选党主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李宋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着“情同父子”的关系。1994年,宋楚瑜当选首任台湾省长,成为当时台湾最有民意基础的政治人物。宋在省长任内跑遍了台湾省309个乡镇,积极投入地方建设,深得民心,其施政满意度维持在80%以上。不过,李登辉属意的接班人并不是宋楚瑜,而是曾任“副总统”、“行政院长”的连战。为了打压宋楚瑜,1997年李登辉通过“修宪”冻结省级选举,让李宋关系日益恶化。1999年,国民党内“总统”候选人之争白热化,李登辉不顾国民党基层希望“连宋配”的强烈呼声,甚至连“副总统”候选人的位置也不想给宋。于是,宋楚瑜在强大的民意支持下,决定自行参选。8月27日,国民党正式提名连战、萧万长为该党正副“总统”候选人,以“连萧配”出战。11月11日,宋楚瑜挑选长庚大学校长、无党籍人士张昭雄为副手,“宋张配”正式成形。此外,新党也推出著名作家李敖与冯沪祥的组合参加选举。

  民进党方面则力挺党内“超级明星”、曾任台北市长的陈水扁出战,陈选择桃园县长吕秀莲作为副手。尽管前民进党主席许信良退党,与新党“立委”朱惠良组成“许朱配”,却没有得到民进党的支持。因此,同1996年的选举一样,依然是“团结的民进党对抗分裂的国民党”。

  国民党为了打击宋楚瑜,与其展开了惨烈的厮杀。选战之初,宋楚瑜的民调支持率基本维持在33%到38%之间,连战的支持率则大体在15%到20%之间,陈水扁的支持率维持在20%至25%,宋占有较大的优势。不过,1999年12月9日,国民党公布了一份资料,指称宋楚瑜利用儿子的账户购买了1.4亿元国民党党营“中兴事业”的票券,质疑宋在国民党秘书长任内私吞国民党财产。被外界称为“兴票案”的该案越闹越大,国民党更是利用掌握的行政资源,发动“检调”、“监察”等机构展开大调查。“兴票案”极大地打击了宋楚瑜的清廉形象,其民调支持率不断下滑。不过,国民党也并未从中得利,其黑金腐败、公器私用的形象反倒在该案中暴露无遗,连战的支持率依然维持在20%左右。陈水扁则是乘机抨击连战、宋楚瑜是“黑金双胞胎”,其支持度得以提高。

  2000年3月选战进入决战阶段,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诺贝尔奖获得者李远哲公开支持陈水扁,使陈的声势大涨。李登辉的亲信张荣发、许文龙等更是投入陈水扁阵营,并称只有陈能继承“李登辉路线”,让李“弃连保扁”的传言在民间甚嚣尘上,对中南部选民产生不小影响。3月18日,“大选”揭晓。民进党的陈水扁从国民党的分裂中渔翁得利,以497万张选票、39.3%的得票率获胜;以无党籍身份参选的宋楚瑜获得466万票,得票率为36.8%,与陈的差距不到3%;国民党的连战获得292万票,得票率为23.1%;许信良、李敖的得票率则分别为0.6%、0.1%。

  毫无疑问,2000年“大选”国民党的分裂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让这个“百年老店”在台湾丧失了执政权,实力大为削弱。国民党内当时随宋楚瑜“出走”的“立委”、“中央委员”、“政务官”有六七十人之多,出走的地方大桩脚更在百人以上。当时国民党考纪会不但开除了宋楚瑜的党籍,因拥宋或转投他党被开除的人士也达数百人之多。选后,宋楚瑜成立亲民党,一些本土派出走成立台联党,加上之前分裂出走的新党,以往在台湾不可一世的国民党一分为四。

  民进党2000年上台后,不断利用掌握的执政资源提高政党实力。因此2004年“大选”中,虽然连战、宋楚瑜终于走在一起,合作参选,却终究不敌民进党陈水扁与吕秀莲的组合。虽然选举结果的确受到选前一天“两颗子弹”的影响,但2000年政党轮替后岛内“蓝消绿长”的态势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原因。

  如今,国民党已经在野七年,如果2008年“大选”再不获胜,未来要想翻身更是不可能。凡事可一可二不可再三,如若此次“大选”再败,就必须有长期做在野党的心理准备了。因此,明年的选举对国民党是一场输不起的“大选”。但如今该党却因马王之争迟迟不能进入选战正轨,自然是让党内忧心忡忡。毕竟,国民党如今已经没有分裂的本钱,它既没有执政时庞大的行政资源可用来辅选,也没有庞大的党产作为选举经费,对手民进党打选战向来是无所不用其极,什么下三滥的招数都使得出来,2004年“连宋合”都不能赢,更何况国民党再次分裂呢。国民党在两次“大选”中分裂的历史,值得如今的马、王及各自幕僚好好读读。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