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飞:网络促进学术文化交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3日17:16 文化部

  崔建飞:我感到再次的荣幸,我刚才说我想说第三个问题,关于网络文化产品的内容问题,我的感觉一直是这样的,我就想起毛主席在50年代提出的口号,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口号现在成为我们党学术和发展的方针,至今还闪耀着光辉,但现在是到了一个什么情况呢?我个人看不仅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甚至百草齐长,百草争鸣,草根都来争鸣,这就出现一个问题,我们说百花齐放,你的智慧你的言论是有相当水准的,你是站高一呼的,那这样的什么人能做到,柏拉图能做到,孔子能做到,但是如果你只允许柏拉图和孔子发言,不允许草根发言,他这个文化繁荣的长久就不那么好看了,他有可能就做不到,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觉得这个人类社会的文化必须是健康的文化,伟大的文化,我们第四乐章应该是很优美的,但是这个草根如果是烂草根,他的声音,他的喧哗如果占主流,这就可怕了,而且愧对我们的祖先,我觉得上一场的嘉宾提出来的,对中国文化寄予了很高的评价,我觉得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从自古以来,从《离骚》《唐诗》以来我们是非常美好的,但是如果我们现在都是这种烂草根占主流,我觉得这肯定不是我们所看到的,我们希望能够产生更多的柏拉图和孔子,但是我们也希望草根的发言也有自律,能力不断的提高,而且特别是有系统的,有目的的组织,那些优秀的作品,优秀的学者在网上展现他们的学术成就。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

  张晓明:我想继续刚才的话题,关于鲜花和野草的话题,其实网络这个产品和服务,它的生产方式确实像是杂草丛生,非常旺盛,我原来参加过一个研讨会,一个法国人打了一个比方,他就说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的政策和一般的产业政策不一样,他说产业政策是种树,你要挖一个坑,要把树栽进去,然后你要浇水,你要照顾,创意产业的像是养蘑菇,你只需要把温度和湿度准备好,一个好的环境就可以蓬勃的滋生出来,说创意应该是这样的一种方式,我的意思是我回答第四个问题,就是说比较适合于网络产品和服务的这种供给增长的政策是什么样的?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研究这个稍微多一些,现在进的比较多的创意产业,政府都在研究如何促进这个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产业在我看来,它的主题就是以网络和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兴文化产业,这个创意产业它的产品跟网络产品和服务它的生产的特点是一样的,第一他的生产和消费者界限不是特别清楚。第二,他的生产者自我就业的情况特别突出,就是以往我们的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可能会受雇于某一个文化公司,而进入到这个阶段的,这个生产者可能就自己把自己雇了,在家里一呆就开始创作了,所以创意人员就是一些具有非常高的专业化水准的个人,他们有很强的创造能力,他们有很高的专业化水准,但是他们基本上不受雇于任何大型的企业,他们受不了那个,他们是一个非常自主,独立的群体,但是反过来讲他们的生存能力也比较低,因此创意产品是市场风险最大的产品,对于政府来讲怎么支持他们,他们专业化水平非常的高,又不喜欢或者说不适合于受雇于大型的所谓专业性星的大型公司,同时他们生产出来的脑子里面想出来的东西经常没有什么市场,偶尔蹦出来一个东西可能会发大菜,但是绝大部分的情况下,他们的东西可能卖不了什么钱,但是这些非常重要,他们加在一起给我们这个社会提供了最重要的创意资源,怎么办?现在研究这个政策的就认为,应该把这个群体作为一个整个方面,应该创造非常好的集训的环境和条件,主要把这个政策的对象要放在创意阶层,作为个人的群体集聚的这种方式上,这样的话,给他们提供一个比较好的法律环境,保护

知识产权,给他们提供一个比较好的生活环境,比如文化的多样性的,容忍化程度高的社会的文化的环境,给他们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商务的环境,就说使他们的生活成本相对低廉,跟城市的关系既不能在城市中心,但是又不能离城市太远,北京有一些这样的地区,这里面的政策设计,就涉及到很多这方面的创新了,在这里面我觉得很多东西也是跟我们以前的很多政策,可能是有比较大的变化,因为这些人群比较另类,他们的创造很多东西可能超出我们以前的容忍线,所以我们就适当的要把尺度放开,所以我就觉得很多讨论的观点,可能有一些基本的前提是需要探讨,确实有很多同志对国家的发展,对文化的进步,有一种很强的责任感,叫做“父爱式的”管理,可能觉得自己的孩子学了不太好的习惯,或者自己不带看得过去的做法,总是要去纠正他,但实际上我觉得这是一个,恐怕都要与时俱进的问题,有很多东西我们现在并没有认识到它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很多历史上著名的艺术家在他们产生、诞生初期的时候,恐怕都不被人民认同看好,很多人都是非常另类的,很多大艺术家出生或者说在他们工作的绝大部分的年里面,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受到各种各样的非议,所以在目前这个发展的特殊阶段上,我觉得特别需要整个的管理思路和政策上进行全面的创新。

  主持人:我想几位嘉宾谈的问题就是制定合理的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这个政策呢,要解决好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问题,特别是落脚点应该落实到要培育一批创意的阶层,培育一批龙头的网络文化企业,当前的问题是什么呢?主流的文化生产单位,还没有一个像网络文化转型的这样一个观念,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就是目前在网上的千千万万的草根也好,花朵也好,他们的网络文化生产的品位和能力又不足,所以总书记讲的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主要是从有效的供给和有中国特色,有时代特色这样一个比较高的文化产品的标准来要求的,按说现在网上的文化的内容是海量的,是十分丰富的,但是为什么总书记提出这个问题?我想这是值得我们原有的文化生产单位以及现在网上自发的和一些网络企业在从事文化生产时,应当注意和予以高度重视的,那么我想下面请曾总就作为一个搭建网络技术平台和网络产品交易平台的角度,谈一谈网络文化的供给问题。

  曾鸣:我刚才听了大家讲的比较多的政策方面的一些想法,我觉得真正的供给是有效供给才能实现,这就需要市场的环境跟氛围,从企业,从网络文化创造的互联网企业来说,要想长久的发展我们的文化,其实他必须要掌握好一个业务模式,这个可以让他完成再生产和再投入,而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在也比较欠缺的就是对这些海量的文化产品或者叫信息也好,信息结构化的处理,这个是需要技术上比较领先的企业必须承担的责任,我们要靠有效的技术机制和互联网的一种平台,让蘑菇也好,草也好,树也好都比较能够清清楚楚的展现出来,大家知道,比如说有的人喜欢吃萝卜有的人喜欢吃青草,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所以互联网现在会迅速形成是这样的一套机制,让需求跟供给更加有效的匹配在一起,这样有效的匹配就必然会带来网络文化市场经济的机制良性的运作,而这个运作反过来可以让监管更有力,更加清楚,我觉得现在网络文化的供给,可以说是很不充分,包括我一开始讲到的,并没有为主流人群提供很好的服务,一个重要的缺陷其实是现在我们还没有找到一套很好的方法,建立在一个技术平台上的,可以真正比如真的能够处理海量的信息和所有的这些人都成为一个制造者的情况下,那么你怎么去筛选谁是好的制造者,谁是坏的制造者,这种筛选很大程度上必须由市场来承担,任何一刀切的东西都没办法去说,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那么怎么样让市场这个机制形成?那么这个是领先互联网的责任。

  第二个我讲到商业模式,所谓的商业模式,是一套可持续的做生意的方法,它可以让供应商的成本降到一定的程度,可以让它实现再生产,那么现在其实好多WEB2.0的思想,没有能够有效的变成生产力,形成有效的供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创新的阶段,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可以让优秀的文化供应商可以获得他的合理的收入,然后他再进一步的进行再生产,像好的博客选手,他的稳定的收入来源是什么?我不解决这些问题的话,那么真正有文化品位也好,然后能够创造好的网络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人,他就没有办法去持续的再生产,因为生存的压力会逼着他去,比如说做一些传统的服务,而不能够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网站上,创造一些更有价值,对于传播更能够影响大家的一些东西,所以我觉得作为互联网的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一个发展的方向,就是去提供一个最好的技术跟服务的平台,让生产者跟需求者可以更加有效的匹配,同时帮助文化产品越来越的生产者和供给者可以获得有效的回报,投入到再生产,这是我们现在在反复思考的一个问题,还在创新,还在摸索,因为这个的确很难。

  主持人:我想创造一个比较成功的网络文化运营的商业模式,应当是我们提高供给能力的一个瓶颈,那么网络文化的创新,一个就是要解决技术问题,文化产品要适应网络传播的技术特点,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使这个网络文化产品能够适应网民的欣赏和消费习惯,我想举一个例子,就是前不久,青春版的昆曲《牡丹亭》在北京进行百场演出纪念,当时的展览馆剧场是坐无虚席,而且多半是年轻人,情绪十分高涨,那么原有的昆曲是很难被现在的青年人所接受的,为什么他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他将昆曲这样一种传统的也是我们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第一个向联合国申报成功的这样一个古老的雅乐,成为如今青年人喜欢的雅俗共赏的东西,就是因为它进行了现代的改造,这就是一种创新,所以我想对于大多数从事传统文化生产的单位来讲,他们不仅仅是要学会运用网络文化的技术,不能仅仅的停留于把传统文化产品简单的搬上网,所谓的数字化的转化,而是要从一种改造和创新,一定要使他有一种新的文化形态,适应这样一个广大的网民的欣赏习惯,所以这个高要来就低,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刚才讲到的,是不是有一个低还要就高的问题,草根要慢慢的向花朵、向大树来发展的问题,所以我想主流文化和网络文化这样的一种交流互动,将是我们发展网络文化成功的一个关键,我也想听一听方先生的意见。

  方兴东:这个问题不仅是咱们主流怎么向互联网转变的问题,咱们的互联网实际上也面临着一个怎么样用户需求的变化,我十年来,在互联网上让我触动最深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六七年前,腾讯那时候上市的时候,他的市场价值不到1/3,现在新浪不到他的1/3,但是这几年新浪发展的非常好,流量也好,商业模式也好发展的非常好,但是即使是这样,在这么短的一个时间里面,出现了一个数量级的例子,上网首先看新闻的人,可能两三千万或者四五千万这样的群众会去看,但是用QQ聊天交友,大部分的可能都去腾讯,我们现在研究的课题就是下一个1.4亿网民是什么样的?我们实际上每一个互联网公司,他本身都会面临一个,有可能你现在是一个中心地位,可能再过三年五年以后,新的1.4亿网民过来了以后,你就变成少数民族,就像我们今天开会的这些人,在网民里面我们算少数的人,下一个1.4亿的网民我觉得是更普通的老百姓,收入更低,文化需求更低,他们上网的目的跟我们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喜欢的他们根本不喜欢,他们喜欢的我们认为不屑一顾,我觉得用户的需求,这个是首要的,就是怎么样引导他们向上走,这是另一个话题,但是怎么样顺应这个发展趋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每一个互联网公司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的互联网,三五年,你可以看这两三年,中国的互联网的第一名,就是已经有七八家公司当过第一名,实际上互联网本身也在一个快速的变化之中,所以这个问题我们说还是一个问题,市场这个问题很难问题,但是这种变化我觉得还是从互联网的从业者,包括传统行业来说,好像被严重低估了,当有一个下一个1.4亿网民出现的时候,我觉得网络文化产品的供给可能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的局面,但是到底怎么样,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曾鸣:这个问题提的非常的重要,我其实跟刚才两位有一点不一样,我觉得互联网的出现,对于全民提升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契机,而且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讲个最简单的现实,就是所有的跨国互联网的企业,在中国没有一个成功的,包括历史上的雅虎。互联网跟网络文化完全绑在一起,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把文化产品的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比如最近推出的一个产品,群组,这个就是让志同道合的人可以走到一起来,我们刚刚推出一个多月里面,其中关于公益事业的群组就有近千个,所以大家在这个问题,在这个群组里面讨论的都是怎么样怎么样更高效的一些需求,更好的文化的东西,所以我觉得以前的互联网的企业,可能对这个迎合一些相对,比如说稍微低级一点的东西,做的多一点,但是我觉得如果一个好的互联网的企业,有这样的社会责任感,而且能够看到,谁是互联网未来,在提升中国文化传统上面有很大空间的,我深知觉得,一个好的互联网企业,能够和别的企业产生很大的差异化,我对这一方面充满希望。

  方兴东:互联网里面最值得骄傲的,就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完全通过了市场的力量,全面战胜了国外的东西,而且这个竞争优势,随着发展,我觉得肯定会越来越明显,像联想包括其他高科技领域里面,我觉得中国公司完全在中国市场里面得到很大的发展。现在就是怎么样让中国的公司能够更快的发展,逐步的建立国际的竞争力,我觉得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

  主持人:我们今天论坛开坛的时候,曾经讲到,毛主席曾经讲到的中国的新文化,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在互联网的时代,这样一个判断我认为仍然是非常正确的,我们可以说是一种后话优势,在信息时代,我们中国的文化创造,特别是在世界范围内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我们今天应该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民主化方面,有了一个更强的自信心,当然同时网络文化也是先进的科学技术,更是前所未有的为大众服务的工具,所以我说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这样一种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在互联网上将得到一种新生,下面有一个问题我想请曾鸣先生自己来念给大家听,我怀疑是有他的托给他写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