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洋教师卢安克执教7年推广素质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3日19:06 青年参考

  文 蒙令华 汪一新

  卢安克(EckartLoewe),一个来自德国汉堡的青年人,8年前来到广西偏远农村,成了一位乡村教师,一干就是7年。

  中国教育的普遍问题是压抑天性

  卢安克今年32岁。毕业于汉堡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

  1992年夏他来到中国东南大学留学。从1999年开始卢安克在中国农村义务教书。他发现了中国家长在教育观念上的普遍问题:出于望子成龙的心理,压抑孩子的天性和兴趣;过于注重应试,忽视了素质的培养。他想告诉天下的家长:一个人的生存,如果只是为了迎合别人的理念,就永远找不到自我的力量。

  之所以选择去农村,是因为卢安克觉得,山区农村的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教育。

  经过努力,卢安克来到广西阳朔中学教初一和初二。之后又辗转了多个中学。

  卢安克上课全村人都来看

  “第一个月,屯里和屯外的大人都跑来看我搞什么,我不认识的大人在我上课时,站在旁边大声地讨论,也大声地对我的学生说话。老人对学生说:这种教法没有用。我请大人安静时,他们又说,我们是本村人,就随便一点吧!在我们的教室里,最安静的人可能就是我。甚至在我的课上我也经常没机会说话,有时,因为教室里喝醉的人声音太吵,我们只能提前下课。要是我们换一个地方,他们也跟着我们来。”

  卢安克不让学生坐在下面望着老师,而是一起围着张大桌子。大人们来了说:“这样不行,你不能和学生一起坐在一个桌子边。你必须用黑板,这样才像学校。课本在哪?你不能不发课本!”我说:“我不是想办学校,我想搞素质教育。”

  过了两个月,好奇的大人们不来看热闹了,学生兴趣却越来越大。“学生写出的文章,虽然没有普通小学生写得好看,不过比他们更能表达真正自己的东西。过了一段时间,学生一起来写《喝醉的人》、《抽烟的人》、《赌博的人》、《打电脑的人》等文章并练习念。”

  城里孩子缺的是动手,可农村学生缺的是独立思考,卢安克说:“所以,学生告诉我学普通话是为了去打工时,我就让他们用讲述的方式计划他们梦想的整个工厂。”

  和孩子一起设计乡村小路

  有一天,卢安克带着学生画了第一张反映全村面貌的地图,在修改地图时,他跟学生一起对着图纸商量怎么改造村里的环境。学生说,村里的小路下雨时泥泞得简直没法走;太阳晒的时候,因为路旁没有树又太热。于是,卢安克跟学生们一起设计了三条路,并通过做实验来充分论证怎么修路,人走着才能舒服,怎样才能满足人和牲畜行走的实际需要,以及在哪个位置需要种上树来遮挡强烈的阳光……

  在卢安克和学生们的发动下,全村几乎每户人家都出动来参加修路。十几天后,这条230多米长的小路修成了。

  卢安克推广的华德福教育,是一种著名的教育模式,它起源于德国,全世界已有51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所学校、1000多所幼儿园及60多所教师培训机构应用了这一教育模式。华德福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华德福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学校时的成绩不一定很好,但进入社会后,无论身处何地,都极容易适应环境。

  卢安克在中国多年,有人知道他只是在农村义务教书时,钦佩之余说:“你自己都养活不了自己,还去管别人,这太不现实了。”

  卢安克说:“我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有的人一方面说佩服我,一方面却又对我说‘你应该挣钱’,这不是很矛盾吗?”

  2006年8月,卢安克因为签证到期,不得不回到德国。之前,他曾试图申请中国国籍,这样就可以留在中国继续进行“素质教育”。但是,最终,他没能申请到中国公民身份。

 

  参 考 资 料

  “华德福教育”由来

  华德福教育的创办者是奥地利教育家鲁道夫·史代纳。1919年德国第一所华德福学校建立以来,已经历经了80多年的发展历史,如今华德福教育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非宗教的教育活动。

  华德福教育强调把每一个人都作为一个独立的精神体来看待。

  史代纳认为,孩子在不当的教育体制下得不到幸福,他们的思考模式是一个模子扣出来的,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追求的目标是家庭、老师或社会给予的,生活的目标不是追求快乐,而是完成家庭、老师或社会给予的任务,孩子不能成长为自己。教育的目的不是给孩子填塞知识,而是唤醒他们来自灵魂和内在的某些能力,最终成为有独立精神的、会思考、能实践的自由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