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复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4日17:06 《市民》杂志

  文章来源:本文原载于《市民》杂志2007年3月刊 ?作者:文/蒋乐群

  前言

  2006年9月28日,CCTV现场直播了“2006祭孔大典”。为纪念孔子诞辰2557周年,来自大陆和台湾的2557位华夏子孙聚集山东曲阜孔庙,共同祭孔。声势之浩大史无前例。年底,电视播出的“于丹讲论语”节目一时风头无两,演讲稿编成的图书高居全国畅销书榜首。

  此前,在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中国社科院成立“儒教研究中心”;全国首届“儒教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从化召开;文物出版社推出纯金版《论语》。张立文、朱永新等教育工作者提倡以9月28日孔子诞辰日作为中国教师节……

  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孔子虽曾经历过“焚书坑儒”、“批林批孔”等厄难,几经荣辱沉浮,历史惯性终将他又推上时代前台。

  2000年,笔者曾拍摄制作NHK(日本广播协会)电视专题纪录片《复活中的孔子—21世纪中国的智慧》。从先行调查到完成拍摄的前后约一年时间里,采访和接触了与孔子、儒学有关的许多人和事。节目播出后,日本电视评论协会会长志贺信夫先生评价:“在这个节目中,可以看到中国重视传统、尊敬祖先的生活习惯,饶有兴味。孔子的77代子孙、在海外的直系子孙回到中国受到尊敬。通过这个节目,我由衷敬佩中国传统能够留存至今。”

  回忆往事,看到儒家话语重拾光芒的今天,我有了这样的念头:将采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整理出来以飨读者。在两千多年孔子文化传承史中,笔者所看到和了解到的,只是短暂一瞬,却无可替代。这是今天孔子扬眉吐气的前奏,或许多少还包含了孔子在21世纪成为中国走向未来的一点启示。

  金像:孔子复权的象征(小标题)

  在中国,关于孔子的信息实在是错综纷繁,让人眼花缭乱,甚至无所适从。当然,更多的还是意外。

  在日本媒体眼中,20世纪是中国文化偶像孔子的受难史,孔子的遭遇非常悲惨。从1919年五四运动的“打倒孔家店”,到文化大革命时孔庙被红卫兵砸毁、孔子被冠以“头号大混蛋” ,对他的命运更多的是同情。

  可是,百闻不如一见。在先行调查第一站的北京,感受到现实中的孔子已经与在日本时想象的完全不同。

  2000年1月23日,在北京一家四合院里。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长姜广辉先生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的孔子现状。姜先生说,中国10多年前已经开始重视孔子及其思想的研究:1984年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北京成立,最早由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任名誉会长,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任会长。而国际儒联1994年10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布成立,由中日韩美等国的儒学研究学术团体共同发起,成立大会上,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出席。联合会由中央政府出资1000万人民币设基金维持。

  在国际儒联事务所,我们看到许多照片。如1989年10月国家领导人接见儒学学者们和1994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人民大会堂和学者们的合影等。这些历史记录表明,中国高层领导人已意识到,革命和斗争的主旋律已开始转向孔子提倡的“和为贵”。

  在国际儒联事务所里,姜先生还出示了一个精致礼盒,里面是尊孔子像:高27厘米、重300克、由24K金精制,在唐代吴道子所塑造的孔子形象基础之上精心创作。这一金像是1999年6月由孔子基金会、国际儒联等几家单位共同监制、北京某公司推出,价格不菲:100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7万元左右——编者按) 。

  一般人观念中,孔子是道德和学问之师,对换上金装的孔子多少会些不解和困惑。据悉,购买人士主要限于成功的商人或地位比较高的人。

  这尊金身孔子给我的重要启示是:孔子正开始复权,东山再起了。

  旧《论语》铸就新“君子”(小标题)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的文化精英们身体力行,开始致力恢复孔子思想的尝试。“圣陶学校”就是一例。

  学校于1998年5月正式开办,缘起于1995年赵朴初、冰心等文化名人的倡议,主要教授传统文化如《论语》等,旨在恢复和光大中国传统文化。

  考察期间,学校安排了二、三年级的小学生背诵《论语》,让人赞叹。当然,除了古典教学以外,校长告诉我们,还要教授包括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中的所有内容。孩子们都要求在学校寄宿,周末回家。

  为什么选择以《论语》为重点教学?王志远先生一席话道破原由:中国精英阶层正在对20世纪由于社会政治变革造成的传统文化的破坏和断层,借教育本身进行反思。

  圣陶学校学生中间,我们找到了理想的采访对象。2年级学生李竹音。

  刚刚8岁的小竹音已具有较高的读写水平。温文尔雅的小大人风范,特别可爱。而她的家庭却有些特殊:父母离异,母亲在美国已重组家庭,小竹音现在由外公外婆来抚养。

  我们在白石桥某大学公寓见到了外公外婆,一对慈祥的老夫妇。李外婆告诉我们,老夫妇二人退休前都在北京某大学工作,膝下有两个女儿。全家人生活平静,唯一心病就是大女儿婚姻的挫折。

  家里人告诉我们:“正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孩子因父母离婚而遭受的心灵创伤,才把她送到圣陶学校寄宿。希望通过接受孔子思想教育,让孩子知书明理,早点懂得做人的道理。这样,她会比妈妈更加优秀!”

  在这个家庭里,我们感受到: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继20世纪的革命之后,又一次冲击着传统的家庭文化。这个家庭的故事说明,在走向21世纪的前夜,中国社会需要从传统、从孔子思想中,找到精神依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家庭中,我们可以找到社会的许多答案。这条线索使我们坚信,孔子复活、儒学回归不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空想,而是活生生的现实:只要家庭仍是人们心目中重要的东西,那么,孔子及其学说就不会没落。

  孔子子孙寻根记(小标题)

  在北京,我还获得了一个重要信息,“天下第一家”孔子的子孙们准备要续修孔氏家谱。

  在姜先生介绍下,我们与负责修谱的孔德墉先生取得联系。在曲阜见到了74岁、健朗且健谈的孔德墉先生。

  孔德墉先生是孔子第77代孙。是现居台湾的孔子第77代直系子孙“衍圣公”孔德成先生的堂弟,他们从小一起生活在曲阜孔府。孔德墉先生原为中国文化部干部,1980年去香港经商。1998年10月28日,由他牵头,在香港成立了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

  孔德墉先生听完我们介绍的节目主旨后,旋即表示全力支持。他告诉我们,9月下旬他会回内地,主要两个目的。一是为了续修家谱。届时全国各地的孔子子孙代表约百人,将聚集曲阜召开会议,探讨怎样集资调查、整理以及出版家谱等问题,还要选举一个家谱编辑委员会。另一个目的是,2000年是孔子诞辰2551年,届时山东曲阜市地方政府将举办一系列大型纪念活动,德墉先生将带领家人参加祭祀活动。德墉先生的儿子娶了英国媳妇,现居伦敦。这次儿子儿媳、黄头发蓝眼睛的孙女孙子一家,与住澳大利亚的女儿一家,将首次阖家返回老祖宗孔子的诞生地参加庆典。

  这个消息令人振奋。我们希望通过采访孔德墉先生回曲阜的行踪,看到孔氏家族自20世纪“从天上跌下深渊“之后,是怎样东山再起的。

  孔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承载历史重负最多的超级家族。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历代的帝王多有礼遇孔子后人的举动。孔子嫡裔子孙有世袭的爵位,包括民国时期都有政治性优待措施,所以孔家被称为“天下第一家”,与日本的天皇家族万世一系有类似之处。

  然而这个超级家族在20世纪,特别是1919年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后,没有了旧日风光。日本人侵中国时,曾占领曲阜。1937年12月底,孔子的嫡系子孙孔德成先生随国民政府前往重庆,由孔德墉父亲孔令煜代理留守曲阜,守护祖坟。孔德墉先生跟随父亲与日本人周旋直到1945年8月7日抗日战争即将结束。1949年,孔德成先生又随国民党政府离开大陆迁居台北,在台湾做过相当于教育部长的考试院院长,后任台湾大学教授至今。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北京师范大学红卫兵曾将孔德成之父——第76代衍圣公孔令贻的墓掘开。据说孔德成老先生至今情感上难以接受,私下发誓今生今世不再踏上大陆土地。

  孔德墉先生因为居住在香港,又是孔氏直系“近支”,本来就是联结政治上分割于两岸三地的孔子子孙的纽带。为了修家谱,孔德墉先生经过争取,终于在1996年9月底获准前往台北。10月2日,孔德墉先生拜访堂兄孔德成先生,实现了“相隔半个世纪的相会”,并谈了续修孔氏家谱的问题。

  关于孔氏家谱,自明代以来,《孔子世家谱》有“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的定约。但实际上世家谱只大修了四次:明代天启年间、清代康熙年间和乾隆年间,最近一次是20世纪30年代。明代家谱已不存世,清代康熙年间续修的家谱共记孔子后裔近2万人,乾隆年间续修的家谱为10万余人,民国时期第四次修谱,孔子后裔已增至56万人。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破四旧运动、批林批孔运动等,家谱作为封建宗族的旧文化当然不敢重提。直到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情况才有所变化。早在1987年9月,中国孔子基金会名誉会长、副总理谷牧和会长匡亚明就提出要修孔氏家谱。当时,孔德墉先生有些担心,但是,匡亚明说:孔德成老先生在台湾,不能亲自续修。你们要想办法。这是继承传统文化的问题。2500年的历史如果断掉,我们将是历史罪人。1992年,曲阜市请示了国务院台湾办公室、中央统战部,都同意修谱。

  这种情况下,孔德墉先生召集德字辈近支22人共同商议以后,决定由他到台湾征询孔氏宗主孔德成的意见。

  孔德成先生对主持修谱之事,开始以台湾大陆政治相阻,而他本人身在台湾无法参与为由,固辞续修协会主席一职。但德墉先生力劝“一宗之主,非你莫属”。最后,孔德成先生同意挂名修谱,但不过问具体操作事宜。

  孔德墉先生来曲阜的另一个目的,同样非常电视化。

  曲阜地方政府为了促进旅游观光,1996年开始祭祀孔子。最早在清明节,以明末清初的长袍马褂、三牲大礼行祭。2000年的祭祀活动在孔子诞辰的9月28日前后一周之间,搞一系列纪念和研究活动,由另一位孔子近支、曲阜市政协主席孔德班先生为主祭,以三牲古礼祭祀孔子,全国各地将有20万人参加。当地12万孔子子孙和当地的群众演员身着长袍马褂奏响鼓乐,那壮观的场面给了我们的摄影师很好的显示身手的机会。

  2000年曲阜祭孔仪式中,我们拍摄到了德墉先生的儿子孔维众(78代)一家,包括其英国媳妇和孙女孔垂妍、孙子孔垂旭(孔子79代)姐弟。黄发碧眼的孩子们在中国曾祖父坟前磕头烧香的场面,让人忍俊不止——混血小孩非常天真可爱,可是从小在英国长大的孩子,对中国式礼节有些不适应。如果孔老夫子在天之灵能够看到这个情景,该做何感想?

  多少有些象征性意义: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孔子思想影响了世界,孔子子孙也遍布了世界。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