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三道金牌”降温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5日12:31 中国新闻周刊

  央行“三率”齐动意在挤压资产泡沫,能否见效尚未可知,而如何解决导致流动性过剩的深层结构性问题,考验则刚开始

  ★ 文/陈晓舒

  2007年5月18日,注定要被载入央行宏观调控的史册。这一天,央行罕见地同时调整了利率、准备金率及汇率的浮动范围。

  这表明了央行在加强中国流动性过剩管理、打压资产价格泡沫、防范经济过热发展方面的决心。

  “三率”齐动

  5月18日的调控来临之前,敏感人士就已经感受到“乌云密布”。当日,老股民陈旭就提醒准备“跑步进场”的新股民:“不要去当最后一个傻瓜,新一轮调控就在眼前,不如观望。”

  而令人预料不到的是,“暴风雨”来得如此迅猛。5月18日当晚,央行同时甩出了三道金牌。陈旭惊叹道:“太出其不意了!如果说近期进行调整是意料之中,三率齐动确是意料之外。”

  央行祭出的第一道金牌,是从2007年5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0.09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加息,确实可见央行的用心良苦。存款利率从加息前的负利率,低于通胀水平,到加息后上调至3.06%,一跃接近物价水平,对消除通胀的预期十分有利。而贷款加息则有利于抑制信贷需求和投资过热,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的合理增长。

  同时,央行使用“不对称加息”,贷款利息加息较少,主要出于对实体经济的考虑。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削减商业银行的放贷冲动,也不会过多地增加企业的利息负担,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而第二道金牌,是从2007年6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中国人民银行称,此举是为了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合理增长,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存款准备金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今年第5次动用这一货币政策工具,也是自2006年以来第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对中国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的一种反应。这次调整后,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将执行11.5%的存款准备金率标准,已经达到历史较高水平。

  接下来的第三道金牌,是自2007年5月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

  央行称,这一政策旨在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为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促进外汇市场发展,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和风险管理的能力。

  显然,央行此次扩大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交易价浮动幅度,利用人民币汇率作为价格杠杆,是为了调节由于国际收支失衡、外汇大量流入,而导致的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

  醉翁之意在股市?

  在5月18日的故事之前,各种经济数据已经显示中国经济开始超载、超速行驶,管理层也意识到不得不痛下决心,改变现状。在筹划的同时,也在不同场合放出了风声。

  5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0%。又一次踩在了红色警戒线上,通胀压力显现。而与CPI高达3%相对应的是,目前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2.79%,扣除利息税后,存款利率仅为2.23%。

  存款“负利率”直接引发了储蓄大搬家:2007年4月份金融运行数据显示,当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4440亿元,同比少增133亿元。其中,居民户人民币存款减少1674亿元,同比多减2280亿元,而去年同期的数据则是增加606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1674亿元的人民币存款是从银行搬到了股市。据中国证券结算公司的数据,3月新增A股账户开户数为12.3万户,而4月这一数字已上升为20.7万户,其中自然人开立账户占绝大多数。从市场资金结算总额看,3月为1.596万亿元,4月已经上升至2.195万亿元。

  众人拾柴火焰高。今年初以来,中国沪深300指数已经上涨了80%,这是在去年上证综合指数已经上涨135%的基础上“更上层楼”。对于想急切从股市捞得一杯羹的新股民来说,管理层有关“资产价格泡沫”的警告,对他们来说只是危言耸听。

  5月17日,商务部综合司与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共同发布的2007年春季《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称,2007年一季度,贸易顺差464.4亿美元,增长99.4%。大额的贸易顺差带动了外汇储备大幅飙升,进而导致外汇占款大幅增加,金融体系的流动性泛滥。

  有关人士分析,由于银行新增贷款受到严格控制,房地产投资风险也开始显现,过多的资金必然流进证券市场,助推资产价格泡沫。流动性泛滥、资产价格泡沫,已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时候调整宏观经济了。

  央行也频频发出警示。5月8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瑞士巴塞尔参加国际清算银行(BIS)10国央行行长会议期间表示,中国的股市泡沫令人担忧,并表示央行正密切监控资产价格及通货膨胀。

  5月17日,周小川在非行年会闭幕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称:“我们将继续使用这些货币工具,也会考虑其他手段来确保宏观经济的稳定,我们不会排除继续使用包括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等货币工具。” 他同时表示,中国政府已经非常明确地提出将逐步推行更为灵活的汇率机制。

  对于央行的三道金牌,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认为,这次政策的调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货币政策是针对货币目标的宏观政策,一定对所有微观领域都有影响,而资本市场应该最敏感地反应货币政策的影响,特别是利率的调整。而我们的市场却一直反应得相当不正常,此次政策是呼吁股市回归理性。

  正如人们意料中的反常,央行“三率”齐动的特殊组合,被市场低估为“温柔一击”。5月21日,在央行调整“三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沪深股市依然“趾高气扬”,完全脱离地心引力,不改牛市格局。经济学家们惊呼:“股市的不予理会将激怒管理层,更大力度的调控即将来临。”

  考验刚刚开始

  5月21日,香港有媒体称,组合拳对市场基本面影响有限,对股民心理的影响难以判断,加上A股市场今年来上升所累积的风险正在增加,故此管理层和市场面临的真正考验才刚刚开始。

  管理层和市场已经在面临很大的考验:固定资产投资速度过快、能耗过高、环境污染严重问题并存,通胀抬头,股市助推资产价格泡沫,中美贸易顺差扩大,人民币升值压力有增无减等等。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经济运行正进入一个某种意义上的隐性恶性循环。资金成本低导致各地投资冲动大,日积月累形成产能过剩,而国内并没有能力消化这些过剩的产能,致使其大量出口,转为巨额贸易顺差,流动性进一步增加,资金成本进一步推低。加之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又导致大量热钱涌入国内,推高资产价格泡沫。

  经济学家余永定称,资产泡沫、国际收支不平衡进一步恶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依然过快和通胀抬头等问题虽然各不相同,但却是相互联系的。造成目前中国股市存在泡沫以及风险积聚的直接原因就是流动性过剩问题。

  对此,领导层忧心忡忡。令许多国家艳羡不已的11.1%经济增长率显然不能放弃,然而繁荣背后的暗影却挥之不去。想保持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发展,又不能忽视这背后的隐患,这确实是件左右为难的事情。

  余永定认为,此次央行三招并出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每一招的力度都不大,其宣示意义大于实质作用。如果流动性过剩问题得不到解决,如果中国经济的不平衡不稳定因素继续发展,央行肯定会进一步增加调控力度。

  他同时表示,中国目前宏观经济问题的解决绝不是单靠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所能解决的。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也告诉本刊,中国从根本上解决内外均衡问题,解决国际收支平衡的问题,仅用价格手段很难达到目的。

  而央行发布的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应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避免出现大的起落。同时指明,“流动性依然偏多,而在此背后潜藏的是更深层次的经济结构问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上海举行的非洲

开发银行理事会会议开幕式上表示,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妥善解决金融领域问题。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理解温总理的话为,金融市场确实“有问题”,而针对市场的“问题”,政府有足够的治理手段和办法。

  从对杭萧钢构股价异动的调查到对基金“老鼠仓”的查处,到国家外汇管理局严查10个省市“热钱”,显然在针对市场失序层面,高层确实是在动真格了。而通盘解决中国经济的潜在问题,对管理层的考验,对市场的考验则刚刚开始。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