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六成人支持中国创办文化首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8日09:06 国际先驱导报

  调查结果显示,约六成人支持中国创办“文化首都”

  国际先驱导报实习记者宗君发自北京 在北京之外又出现一个“首都”,你能接受吗?这个“首都”只有一个“功能”:展示文化,你能接受吗?这个首都是流动的,第二年就变成另一个城市,你能接受吗?

  不论你是否接受,“文化首都”已经在欧洲盛行多年。从1999年开始,每一年欧盟都在成员国中选出一到两座城市作为文化首都。在一年时间内,该城市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展示文化特色,吸引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目光。事实证明,这一方法对欧洲文化的保护起到了巨大推进作用。

  每年6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日”。5月21日,文化部举办与“文化遗产日”活动相关的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出,中国是否也应该学习欧洲创办“文化首都”,以新的方法推动中国文化保护。文化部领导就此表示:目前还没有考虑,但是如果大家都认为这个办法好,学习这种方法也不是不可以。

  近日,《国际先驱导报》与新浪网就“中国是否需要文化首都”进行了联合调查,截止到5月23日12点,共有千余人参与了在线投票,其中61.14%的人认为设立文化首都“可以让城市及居民增强文化保护意识”。

  广州的朱先生说:“中国文化处于一种不中不洋的尴尬境地。我们这些上班族,天天围着‘钱’转,根本就没有什么休闲娱乐活动,更不用说欣赏中国传统文化来陶冶身心。文化首都这样的精神象征可以让人们得到精神支持。”

  在上海从事IT管理的宛文岚有过在欧洲生活的经历,他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在欧洲无论是建筑还是风土人情都保存得很好,并且不会把传统和现代文化混为一谈。比利时有一个国王广场,它周围上百年历史的建筑都保持着原汁原味,甚至服务生都穿着古式衣服。当地人认为自己的文化是最有价值的东西。我们需要学习这些,创办文化首都是个好办法。”

  调查中,也有35.95%的人认为设立文化首都“是文化保护上的形式主义,并且劳民伤财”。江苏的徐女士坦言道:“保护文化的出发点是好的,关键是文化首都的概念未必适合我们。在中国很容易流于形式,一说是文化首都就成为一种指标项目,一种荣誉称号,变成‘形象工程’。今年靠它赚钱,明年又不管了,老百姓真正能享受的东西很少。”

  在“是否接受出现一个文化首都”的调查中,有66.67%的人表示可以接受。他们认为“文化首都”只是一个概念,不会造成混乱。也有27.5%的人认为不能接受,宛文岚认为“文化首都”的提法不适合中国国情。他说:“文化首都的概念太过政治化。在欧洲,‘首都’这个词没有太多政治性,就是中心或省的意思,在中国就不一样,应该正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与其创办文化首都,不如多推免费文化

  这么多人支持创办“文化首都”,其实质是人们对文化保护紧迫性的忧虑

  国际先驱导报实习记者宗君发自北京 对于“中国是否需要文化首都”的调查结果,专家们向《国际先驱导报》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教授陈涛说:“过一半的人支持创办文化首都,这反映了国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认为需要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正因为看到我国文化得天独厚的优势,才觉得有必要也有条件创立文化首都。”

  对于不支持创立“文化首都”的人,陈涛认为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认同目标,不认同手段。另一种则反映出,在有些人看来,文化的弘扬和保护相比于平常生活显得不是那么重要。这些人认为中国现在最重要的还是经济,花那么多钱建一个“文化首都”显得有些奢侈。

  “这么多人支持创办‘文化首都’,其实质是人们对文化保护紧迫性的忧虑。”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夏建中教授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我国文化保护的形势的确紧迫,我们文化博大精深,但却历经磨难,商品经济的大潮又让人们无暇顾及文化。前一段时间的‘易中天热’、‘于丹热’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人们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因为他们讲授的东西其实是最浅显的古代文化知识,却激起人们极大的新鲜感,追根究底还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夏建中说,2005年12月,国务院为设立“文化遗产日”下发通知,就明确指出“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甚至“要从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那么,文化首都的创立是否能提高全社会,尤其是普通百姓的文化保护意识呢?夏建中说:“中华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强调各种文化的独特性,另一个就是独特的各种文化统一到中华民族文化之下。每年一次的文化首都活动无疑可以起到良好的桥梁作用。在日本也有类似的城市评选,它大力包装城市的文化特色,日本许多小城市就是这样推出去的。”

  但他同时指出:“其实,与其大张旗鼓创办文化首都,不如多举办一些针对普通百姓的免费的文化活动。与国外一对比就能发现,中国免费的文化活动特别少,在欧美你可以看到许多免费的文化演出。我曾经在美国住了10个月,我住所所在的商业街每周二都有免费的文化演出。项目很多,有咖啡馆阅读、有街头表演,都是从各地来的艺术家,有的还小有名气。中国需要多举办免费的文化活动,吸引普通百姓参与,增加他们的文化审美体验,增强保护意识,这比文化首都更实在。”

  欧洲文化首都,赔钱也要办

  两个废弃的炼钢车间见证了卢森堡的工业特色,以及欧洲文化首都的文化特色

  国际先驱导报实习记者宗君发自北京 2006年12月的一天,数千民众冒着严寒聚集在卢森堡首都卢森堡火车站广场,共同见证2007年“欧洲文化首都”活动揭幕典礼……

  本报驻欧洲记者潘革平当时就在现场,他回忆说:“现场气氛非常热烈,来自法国、德国、比利时的艺术家和普通民众纷纷赶来参加活动。主会场也非常有创意,是用两个废弃的炼钢车间改造的,以此突出卢森堡工业重镇的特色。”

  他还介绍说,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内,卢森堡将有包括话剧、歌剧、音乐会、展览、舞蹈、电影以及青少年节目汇演等500余场文化活动陆续上演,卢森堡将成为文化的海洋。

  竞争激烈

  为了倡导和保护欧洲文化,欧盟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推出欧洲“文化城市”计划,由欧盟成员国轮流推选出某座城市获得这一荣誉。雅典、

佛罗伦萨
阿姆斯特丹
、柏林、巴黎、都柏林、
马德里
、里斯本、哥本哈根、斯德哥尔摩等城市都曾当选过“欧洲文化城市”。

  1999年,欧盟决定将“欧洲文化城市”活动升级为“欧洲文化首都”活动,旨在调动欧洲各国积极性,强化文化保护意识以及各国国民的文化自豪感,规定每年都有一至两个欧盟成员国担负起“欧洲文化首都”的职责。如今,“欧洲文化首都”活动越来越受到欧洲普通民众的欢迎,不但文化意义突显,对旅游业的刺激作用也非常突出。

  欧洲文化首都有着严格的申办程序。欧洲文化部长理事会在欧盟委员会的推荐基础上决定每年的欧洲文化首都。这一过程还需要七名身份独立的文化专家组成的专家陪审团提供专业意见。能否有幸当选,关键在于申办城市所提出的计划是否能突出文化内涵,能否突出欧洲融合的基调。

  活动免费

  “欧洲文化首都”对主办城市的良性影响显而易见,那么,它有没有负面影响?潘革平说:“它也有一些负面作用,首先就是要赔钱。因为在一年的活动期间,好多文艺演出、文化活动都是免费的,只有极少数活动象征性收取一些费用,最多也就十几欧元。文化首都决不会靠文化活动来赢利。欧盟会提供一部分资金,除此以外主要是市级地区和国家的财政支持。还可以吸引私人资金,中国如果要创办‘文化首都’,可以借鉴国外资金的募集方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