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客文化:引爆网民的网络创意与媒介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1日11:23 观察与思考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网络XX客”开始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还没有搞明白它的具体定义,却已经融入其中。如今的中国互联网,客文化在网络生活中蔚然成风。从博客、播客到换客、威客,甚至反“流氓软件”的维权客,种类繁多的“客”不期而至,网络生活客时代全面来临。“网络XX客”在网络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使人们的生活更深入细致、丰富多彩,同时也使人们的网络生活质量逐渐提高。

  -王珏惠

  今年五一假期,杭州女孩小丁用一套雅诗兰黛的护肤小样,换取了萧山一网友价值两千元之多九成新的世界顶级品牌LV钱包。由此,小丁常去光顾的都快网,又引起了新一轮“换客”风潮。同时,伴随着博客和播客的兴起,中国网络市场进一步细分,互联网及电子商务领域的“新面孔”也在不断涌现,包括利用无线手段解决手机拍照直接上传网上博客的“拍客”,专门在热门网站为明星发帖的“粉客”等。

  网民们无所不有的创意,使得网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个性化张扬。专家表示,这些网络新“客”的兴起标志着中国互联网正在从商业化向社会化迈进,新型互联网服务正在深入改变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网络拼客一族

  家住杭州城西湖畔花园的钟小姐,一到夏天就会为上班的事情犯愁。钟小姐在凤起路一家房产咨询公司做文案策划。虽然每天9点上班,但因为路远,而且从她家到公司的那几条路常堵车,因此,很多时候她都是踩着最后一分钟的急匆步伐冲刺进办公室的。再加上公司有明文规定,女职员上班要化适当淡妆。冬天还行,一到夏天还没到办公室整张脸就被汗融化了,且被经理看到还要挨批没有形象。如果打车吧,虽然时间上能有保障,而且能让自己保持仪容得体,可每天二十多元的打的费,却不是月薪三千的钟小姐能完全承受的。因此,钟小姐在她所在小区的业主论坛上发了个BBS,希望能找个“拼车”同伴。

  没几天,就有一位热心的车主陈小姐答应,让钟小姐每天早上拼她的车去上班,并还另外找到了两个同路上班的业主。于是,他们三人每人每天凑8元钱给陈小姐。虽然从成本上来看,比乘公交车无疑是高了一些,但比打车要便宜多了。而对于陈小姐来说,一个月能得到六百多元的拼车费,显然个人用车的成本是大大下降了!

  而实际上,除了像钟小姐那样在网络上发帖子寻求拼车的,为了降低生活成本,网络拼客们的触角其实已深入到了日常消费的各个领域。如拼租房的、拼旅游的应有尽有。

  董浩是上海一家网站的编辑。利用职业之便,早在两年前,他就在腾迅网上建立了个名叫“精彩每一天”的QQ群。而两年下来,这个群健康朝气的特质也吸引了不少网友加入。如今,这个群已发展到有150人,遍布上海各处。当医生的、老师的、警察的……都有。

  “作为群主,我经常和几个管理员一起策划些活动。如包车爬山、去某家新开的特色餐馆吃饭,或去唱唱KTV泡泡吧……”董浩坦言,他们去的地方,档次在上海都较高。如果一个人去享受这些项目的话,没有个七八百的肯定不行。“在QQ群上,找有兴趣的网友们一起拼着玩,一天下来每个人也花不到一百元钱,既能节约开支,又能玩的尽兴,真是很好的一件事。”

  据调查显示,目前拼客族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杭州、广州等城市,以青年白领、学生人群为主,他们时尚却不奢侈,认同“花钱少,办事多”的生活方式,喜欢用最小的经济成本追求全方位的品质生活。

  网络新“客”冲击力

  猪年春节,随着春节联欢会的临近,网上的“播客”一族也正在向全球网民们征集中国首届“播客”春节晚会的节目单。这一有别于创新形式一亮相就受到了网民们的热烈追捧,以及众多明星的加盟。

  因此,有分析人士指出,以“播客”为平台和表现形式的网络春晚在中国尚属首次,之所以一推出就受到各界关注,一方面是满足了中国人对传统过年方式求变求新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继博客之后,以“播客”为代表的网络新势力的影响力日渐扩大。而他们在网络上所引发的冲击力,更不容小觑。

  今年26岁的丁语,是一位超级电脑发烧友。只要网络上出现什么好玩的,他都会以第一时间去尝试。早在2006年,当播客还只限于少部分人知道的新概念出现在网络上时,就成了丁语的新宠了。

  播客与普通博客只能以文字和图片展示不同,它是以视频和音频为主的,且可以展现播音、歌曲、戏曲、乐器演奏等艺术形式以及个人DV短片等多种视频信息,因此播客的出现,应该说是为网民提供了更具个性化的网络舞台。中国互联网协会近日发布的《2007年中国互联网调查报道》显示,在Web2.0互联网模式的推动下,博客方兴未艾。截至2006年底,中国博客作者规模已经达到2080万人,博客访问者超过1亿人,而新兴起的“播客”的受众规模也已达到7600万人。

  2006年底,丁语在新浪网上注册了播客,每隔几天,他就会将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片段用DV拍下来后传到网络上去。这种生活让他感到了非常的新鲜。“最重要的是,不用什么文字记载,就能将我发现的一些事物形象地展示出来,让网友们一起分享这种观看的乐趣。”

  而在成为播客一族的同时,丁语也在五一期间,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成了名“粉客”。

  “粉客”与“粉丝”有着密切的联系。“粉丝”一词在中文原指一种食品,由于与英文中“Fans”(爱好者们、迷)谐音,因此也成为国内众多歌迷、影迷等明星拥趸们的通称。而近期内新诞生的“粉客”即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职业粉丝”,他们的任务是去热门网站发帖子,为选手制作个人网页、博客,扩大明星的影响面。

  丁语不想透露他到底成了哪位明星的“粉客”,但他无不掩饰,且非常专业的说,由于粉客身份的特殊性,他不但可以担当文化创意产业中对文化演艺人员或创意产品等的扩大宣传力度的一种有效的补充渠道,同时,相比文化创意产业的传统的扩大宣传的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粉客具有更好的平民亲和力与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创意产品与媒介经济

  当形形色色的“客”们充斥网络时,当网络技术提供了不同于现实环境的虚拟空间后,始发于“黑客”(英文“hacker”的音译)文化的“客”文化反映了网络虚拟空间里网民的一种新的交往方式。在“客”文化的交往活动中,“实在”表现的是各种网络形式及其负载内容,而“价值”表现的,则是网民们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交往目的。

  资深IT人士吴林曾说过,网络客文化的诞生,从表面看,只是为了更好服务于网民。但实质上,它却是种媒介经济—这是它背后的现象,不能忽视。“如果用比较专业的解释来说,那就是,当计算机网络的建立使得人类的交往范围急速扩张,网民接触每个单位信息的时间越来越短,与现实环境相比,注意力在网络空间里成为一种更加稀缺的资源。注意力属于无形产品,网络媒介经济必须以促进网民的广泛交往为前提,逐步引起‘电子关注’和‘电子舆论’,最终达到汇聚注意力的效果。”

  比如换客。换客的经济交往是一种不存在一般等价物的“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换方式,跳过了货币交易的中间环节,用来交换的商品价值包含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部分。专家分析说,换客用来交换的一般是自己的闲置物品,交换的结果是进一步挖掘出商品的使用价值,将商品使用价值最大化。潜在使用价值的产生依靠交换双方的需求,并在对方那里进行价值实现。需求直接决定了一次交换能否成功,使得换客商品的交换价值包含了较多主观意愿和感性因素,这是换客经济交往看似非等价的根本原因。

  而粉客,则是明星FANS们在热门网站上发帖子、做网页、写博客,以此来吸引其他网民的注意力。“粉客网站”就是看中了“粉客”可以汇聚网民注意力的能力,给予“粉客”价值实现的网络空间,以点击率吸引商家在粉客网站上投放广告。

  “当然,粉客是通过掘客演变的。”本文前面所提到的丁语,他通过做“粉客”了解到了“掘客”,并了解到掘客(包括粉客)作为“客”文化的一种网络形式,统一了网站和网民的价值要求,发展出网站经营的“二次销售”模式—“出售信息—换来注意力—出售注意力(点击率)—换来广告费”。这是一种网络化的传统大众媒体经营模式,初步体现出具有“客”文化特色的网络媒介经济。

  不过,之于网络客文化的的媒介经济这一说,年轻的网络先锋们倒是更愿意看见它创意的一面。

北京大学的王寒就认为,不管是此“客”还是彼“客”,这其实都反应了时下活跃在网络上的部分年青人极具创意的一面。比如之前美国的一位年轻人用一枚红别针在网络上最终换来一套
别墅
使用权的案例,正是因为他的创意,才使得网络上后来有了换客网站,让网民们只要在网络上发布自己有哪些闲置物品,再写出想交换的物品,然后静等有兴趣的网民前来交换就可以了。

  笔者在杭州著名的都快网看到,既有用MP4换购物券/

蛋糕卡/加油卡 /任意物品的,也有用名牌太阳镜换明星绝版旧照—这些看起来价值大相径庭的交易。

  “其实创意是一种无形的非物质产品,没有杂多的限制,可以转化为比特流在网络空间里自由移动。互联网络的“异步通信方式使得信息与实体分离”,节约了物理世界的“距离成本”。”有专家如是说。然而,无论是创意产品还是媒介经济,不可否认的是,网络确确实实是改变人们生活的。从最新的咨讯百科书到现在同时也成为服务网民的生活好助手,其实网络世界已不再是最初时虚拟数字空间里的假想。而从网络“客”文化,我们同时也可以欣喜地看到,中国的文化宽容,已有了更深层次的提升,并包容着网络文化对社会生活所带来的一些改变。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