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方案:明确减排指标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5日10:55 21世纪经济报道
全球气候正在经历千年未有的升温变化,发展中的中国也在经受严峻考验。 6月1日,中国气象局发布我国温室气体监测的最新数字,结果表明,我国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接近380PPM。“在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中国的内政、外交都面临巨大压力。”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凌晞在发布上述消息时感叹说。 三天后的6月4日,国务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正式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在新闻会上,面对一连串充满火药味的追问,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提请国际社会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并为其发展留出一定的排放空间。他警告说,“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所带来的后果,远比气候变化带来的后果更为严重。” 量化减排指标成关注焦点 《方案》是发展中国家颁布的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负责任态度。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国际社会理应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和发展空间。”马凯在会议伊始就亮明了态度。他认为,在这个问题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是客观的,也是公正的。 中国政府据此提出了到2010年要实现的主要减排目标: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相应减缓二氧化碳排放;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包括大水电)在一次能源供应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10%左右,煤层气抽采量达到100亿立方米;工业生产过程的氧化亚氮排放稳定在2005年水平上;努力控制甲烷排放增长速度;森林覆盖率达到20%,碳汇数量比2005年增加约0.5亿吨二氧化碳。 “《方案》是务实的,这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所能做出的最大努力。”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主任刘洪滨在解读《方案》时对本报说,对于温室气体排放,联合国对发展中国家并没有硬性规定,仅要求从国家层面编制应对方案,并定期通报温室气体监测结果。 马凯强调,如果不顾历史事实、历史责任,不考虑不同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借气候变化问题不适当地要求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一样承担量化的减排义务,从而限制其发展,限制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显然是有失公允的。 马凯说:“我们虽然没有设定具体的二氧化碳的减限排目标,但是我们对于整个能源节约的目标是明确的,就是通过节能,相应地就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气候变化处全程参与了《方案》的起草编制工作,项目官员陈志华说,能耗降低20%,这是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一个很大的贡献”。 “对发展中国家来讲,消除贫困是第一要务,这一点得到了联合国有关公约承认。” 刘认为,中国政府在这个时候颁布《方案》,既是对国际社会的回应,但更重要的是解决自己发展中的问题。他说,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受害国,而“外界并不清楚中国人生存在一个什么状态中”。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目前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这是《方案》吸引全球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减缓气候变化,中国政府此前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成立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制定节能法、可再生能源法等,实施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等政策和行动。 而《方案》作为一个政策指导性文件,则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给中国政府集中而全面地规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努力目标。 气侯问题更是发展问题 在即将召开的G8会议上,各国围绕气候问题的讨论,是中国政府一个无法回避的挑战。德国总理默克尔年初就明确表示,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问题是G8以及欧盟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 发达国家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包括中国等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在内的新排放体系,此前英国首相布莱尔曾表示,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任何努力“都没有现实的成功可能”。 而中国政府的态度是一贯而明确的,在前年的G8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指出,气侯变化问题是一个环境问题,也是一个发展问题,要通过发展来解决。 据周凌晞分析,国际环境外交的焦点目前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京都议定书》;二是《蒙特利尔议定书》。前者针对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后者则着眼于臭氧层保护,主要关注卤代温室气体氟利昂及其替代物的减排。 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印度、巴西等国家一样,不必承担强制性减排责任。1991年,中国政府加入《蒙特利尔议定书》后,目前已经进入减排时间表。“我国1999年起停止生产5种氟利昂类产品,要求到2005年削减50%,2007年削减85%,10年内全部削减完毕。”周说,现在发达国家已完成减排,就把注意力放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身上。 中国气象局的观测结果表明,中国区域本底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波动较大,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卤代温室气体的本底浓度与北半球浓度基本一致,仅有部分卤代温室气体污染浓度仍然较高。“减排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周说,这表明中国正在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的承诺。 但是发达国家却得出了不同结论。他们通过短期航测,认为中国的排放量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左右,远大于我国政府根据原清单的调查结果。 刘洪滨说,我国也有温室气体的监测点,并没有他们说的那么高。 必须承认,中国温室气体监测包括气候监测体系都很不完善,从空间分布、监测要素和设备上都有欠缺。周呼吁国家加强对不同区域温室气体本底浓度的网络化监测、分析与服务,而且要像发达国家那样开展飞机、卫星等观测。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监测已经可以像天气预报一样日报了,而我国目前仅有青海瓦里关一个全球本底站,具有温室气体长期观测的能力。”周说,这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内政外交的需求。(记者 李明三 王娜)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