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30年特刊]“那个年代无法复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6日12:20 新京报
[高考30年特刊]“那个年代无法复制”
霍宪丹 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局长。1978年考入西南政法大学。

  犁者,耕耘之器。高考犁铧过处,结土松动,金玉良才毕现,荒原气象一新。

  77、78年高考远远超出了考试的意义,它对整个社会有拨乱反正的作用,是一种价值的重建。让人们重新体会到了人人平等的价值,政治歧视在高考的环境中被取消了。那时候,老三届强烈渴望高考、希望通过高考改变命运。无论是在工厂还是在农村,知青们全都抱着书在读。同时这种对知识的尊重也延续到了中小学,让整个中小学教育恢复了秩序,老师的权威地位重新得到确立,整个社会又有了读书的气氛。

  □点评人 杨东平(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

  提起自己30年前的那场高考,霍宪丹略显平静,“我从来没有放弃过考大学的打算,我知道国家不会一直那么乱下去。”所以知道可以高考的消息后,他说自己并没有太大的意外。

  “灰领”高考

  二志愿撞上法律专业

  初中毕业之后,17岁的霍宪丹插队四川彭州农村当了知青。后来返城进了工厂做了技术人员,“相当于工程师助理,算是个灰领吧”。就是在灰领的岗位上,霍宪丹等来了高考。

  1977年第一次高考,工厂的领导不想让他走,霍宪丹没能参加。到1978年,工厂看留不住就放行了。霍宪丹复习的时候认为语文、历史肯定没问题,就是担心数学。上了考场,看到数学题并不难,心里又踏实了。“能考上是意料中的事情”,所以接到西南政法学院通知书的时候并没有太大惊喜。

  西南政法学院78级被誉为中国法学界的一个

神话。然而在当初,有些人是碰进了这学校,撞上了这个专业。霍宪丹就是其中之一,他说自己第一志愿报的是考古和建筑,第二志愿才是法律。但是由于当时法律是绝密专业,提前录取,他到了西南政法。

  卡车迎新

  伴着隆隆炮声上课

  开学那天正下着雨,背着行李刚下火车,霍宪丹就看见了西南政法学院鲜红的迎新旗子,“坐着敞篷卡车被拉到了校园。”

  在霍宪丹看来,77、78级把“文革”十年中的人才汇集到了一起,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社会阅历、

人生感悟和知识背景,在大家四年的相处中,不断的交流和碰撞,让每个人都受益。

  “那时候大家拼命的看书、辩论、思考”,回忆起30年前的大学时光,霍宪丹仍旧兴奋不已,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立刻成了他们讨论的热点,“吃饭、卧谈会全是这个话题”。当时大家在一起拼的就是学习,把自己的观点写成大字报到处张贴,在食堂里吃饭,没有人坐下来吃,都三三两两的端着饭碗看“大字报”。

  西南政法学院位于重庆歌乐山里,校园里都是山坡地,霍宪丹上学时还在放炮开山。上课期间,伴着炮声,石头经常崩到教室里。霍宪丹说,自己怀念那时候的校园,有隆隆的炮声,更觉安静的珍贵。

  不谈恋爱

  挤出时间来学习

  歌乐山远离重庆市中心,相对封闭,除了买书,大家很少离开校园。买书一般也是步行,走几十公里去市中心买一本商务印书馆出的汉译西方名著,到手后每个人都如获至宝。“学习勤奋,生活清苦,”这一点,霍宪丹至今记忆犹新,“有一次,同学们一起到馆子里吃饭,一个男生等得着急,把口水流到服务员的手上,”回想起大学时的情景,霍宪丹不禁大笑起来。

  那时几乎没人谈恋爱,尽量挤出时间来学习。“当时谈恋爱也并不是潮流,谈恋爱都是偷偷地进行。”过了几年,恋爱的风潮就挡不住了。

  霍宪丹不愿意把西南政法78级叫做西南神话,他认为应该叫西南现象。在他看来,78级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当时的历史情境已经改变,重新出现或者复制西南现象不再可能。而作为78级中的一员,他依然会常常“遥想当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