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有些事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7日09:40 《环球人物》杂志

   大常京(北京)

  我有一个发小,是一位“海归”,毕业于加拿大一所有点名气的高等学府。我一直没能搞清楚他的专业。据旁人说,他读的是历史,但他本人却告诉我其实学的是经济。

  经济是个好专业,媒体天天喊着GDP,百姓成群结队炒股票,哪一个不关乎经济?我发小回国也没闲着。先是在一个不大的公司挂了个“副总”头衔,后来不知使的什么路子,不用考试就进了某知名高校,在读研究生。

  这已然是个金牌“海归”。可你不知道,5年前,他还是个数学考试不过8分的主儿。人挺聪明利索,就是书读不进去,逢考试就挂“红灯笼”。眼见着高考在即,其父遂想,国内中榜希望不大,不妨到国外试试,所幸家底还算富裕,干脆留洋吧!辗转至今,他的数学水平如何我难以揣测,但人家举手投足都是经济了。

  另有一个学弟,家里买卖做得天大,父母平日里什么都不怕,就怕开家长会。高二那年,他们全家突然迁往省城,从此音讯杳无。万万没有想到,三年之后我们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偶遇了。他已是大韩民国的公民,虽然夹杂乡音的普通话依然如昨,但正在北京一所顶尖的高校“

留学”。回想我高考那年,有移民去海南、新疆的;如今,人家移民都到国外,升级了。

  几十年前,钱钟书先生对此就早有预见。他的小说《围城》里的主人公方鸿渐可谓是声名显赫的“海归”,流连国外几年后一事无成,回国为了搪塞老丈人,挖空心思买了个“美国克莱登大学”的“博士”文凭。

  而我那位远在英伦求学的高中女同学,此去已是6年。今年春节回国相见,人不见靓丽反倒神情憔悴,说是留学之路几乎耗尽家财,课业尚未完成却已余粮难继。她当下的心思不是学位,而是焦急找一位能解燃眉之急的洋郎君,听得我心有戚戚焉。

  这些与“海”字沾边的兄弟姐妹,其经历之周折,多半与当年的“高考”有关。眼下,又一年高考在即,还不知会演绎出多少新奇的海归版本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