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977年高考系列优秀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7日15:39 新浪考试
1977年高考承载了太多的意义和重量,所以当时的高考作文更是形态各异、耐人寻味,当年参与北京高考阅卷的老师们有感于此,在改卷之余不约而同的将一些优秀作文抄了下来,当时共抄录150篇,而后又从中精选出25篇,配上一些知识和讲评,编了一本作文选评,并以当年的高考题命名为《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而今这本书已经泛黄陈旧,但是里面所蕴含的意味不言而喻,值此恢复高考30周年之际,伴着正在紧张进行的2007年高考,将该书中挑选出其中5篇优秀作文刊载出来(编者注:文中所显示篇数系按书中顺序所列),以示纪念。 第十篇 淡红色的《工分手册》,记完了它的第十二页,算完分,又回到了我的手中。我的心情好象是在学校接过年终考试成绩单一样。不,不一样。因为它不仅记录了我的劳动天数,它还包含了我的多少汗水和贫下中农的心血呀!这上面有我的痛苦的磨炼,有战斗的胜利喜悦,还有我刚来的时候的小资产阶级狂热劲儿和后来的变化。现在想起来,这一年真是我战斗的一年,真让人难以忘怀呵! 翻开《工分手册》的第一页,我想起了五峪沟果花铺满山野的春天。我第一次兴高采烈地领来了这个小本,写下我的名字。我觉得从此以后,就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等着我。多有气派呀!要在这深山老峪里大显身手了。 呵!当一次沉重的水桶压得我一步三晃,腥臭的大粪味呛得我头晕眼花的时候,我的热情被山风刮散了。我第一次发现,生活是这样严肃呵。我开始觉得,山沟沟里的劳动是这样没意思,这样简单。我那本淡红色的《工分手册》也扔在那里,好几天,好几天地没人答理了。 对,是那一天,杏花刚落,嫩绿的小杏才有黄豆大,副书记刘淑香大姐要领我们几个去爬山。我累极了,望着灰蒙蒙的妙峰山顶,叹道;“唉,这么高呀,那儿就到了顶了!”刘大姐笑笑对我说,“小郭,多高的山也得一步一步的爬呀!你是不是总想长了翅膀飞上去?”话不多,可我的脸红了。刘大姐从书包里拿出我的《工分手册》,说:“小郭,别泄气,活儿得一天天地干,想爬到山顶可不能怕艰苦。” 我能怕艰苦吗?真是丢人。第二天,我就上工了。 《工分手册》填完了一页又一页,高梁玉米都灌满了浆,苹果红彤彤的,招人喜爱。我的双手也结了新茧,脸晒得黑红黑红了。这几个月,有好多事情给我震动,让我难忘。对门的赵大爷,是全县闻名的模范饲养员,好几次出席县里,市里的代表大会,还见过毛主席哪!我真佩服他。可是赵大爷就是那样不声不响的每天放猪,喂猪,剁猪食。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村东边的大婶张玉华,是社员们离不开的赤脚医生。她也很了不起呀,出色地完成了几次抢救病人的任务。可是刚开始的时候,我总觉得玉华大婶就象个老老实实的农村妇女”… 这些事,我知道的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觉得我自己变了。 那是在三伏夏锄的时候,夭气热得象个蒸笼。我和社员们一起抡起大锄,从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锄到太阳落。早晨露水把浑身打得透湿,等太阳出来晒干吧。嗬,太阳又照得人一身大汗;下午凉快了,小风吹得人真舒服。不过可别高兴,傍晚的一阵雷阵雨又把人淋个透。这一天天呀,我一点儿不觉得苦。社员们都劝我回家歇歇,我不,我要用汗水填满这一页的全部空格。 《工分手册》还填上了这样一页——做饭三十夭。我这个从小吃食堂的人,真不知道馒头该使多少碱,焖饭要披几勺水,真把我给难坏了。集体生活,哪能不会做饭呢?大伙从吃我的糊饼子到吃上香喷喷的焦黄的贴饼子,从吃我的成死人的炒萝卜,到吃上了菜团子,馅包子。有热心的王大妈教我,伙食越办越好。大伙高兴,我也高兴。回家后,妈妈也要高兴哪! 《工分手册》越来越旧了,数字也越来越多了。 在这一年里,我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还担任了大队的理论辅导员,我为公社广播站写了三十多篇稿。还教村里的大爷大妈识字,给他们念报纸,讲时事。 我在这一年里,学会了不少农话。从一个挑起水来一步三晃的娇学生,变成了泼泼实实的女社员,棒劳力。 日子真是越过越快,眨眼问到了年底。妈妈写信问我为什么一直没回家。我说,我在这里学习,我在这里战斗。在这里我得到了幸福,开始懂得了我的生命的意义。我舍不得放弃这些时间呀!妈妈能看看这本《工分手册》就明白了。 《工分手册》已经填完了一本。我还要准备填写新的一本。 在华国锋主席的领导下,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战斗是无限幸福,无比充实的。我难忘这战斗的一年,这让我真正走上了生活道路的一年。 【讲评】 这篇文章比较全面,概括地记叙了作者一年来在党和贫下中农的教育,影响下,在劳动中锻炼成长的战斗历程。虽然选用的材料较多,又没有完整的情节,但是读起来并不感到芜杂散乱,相反却觉得紧凑集中,引人入胜。透过那些纯朴真挚的语言,我们看到了一个一年前刚刚离开学校,离开妈妈, “挑起水来一步三是的娇学生”,如今已经锻炼成为“双手结了新茧,脸晒得黑红黑红”的“泼泼实实的女社员、棒劳力”了。文章所以能够收到这样的效果,主要原因之一是构思较有特色。 所谓构思,就是选择、组织材料表达主题的思路和线索。具体地说,就是考虑文章如何入手,-如何展开。 “文无定法”,组织材料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对于表达同一个主题,不同的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单纯罗列材料,平铺直叙,泛泛而谈,千篇一律,必然使主题的表达苍白无力。要想文章有特色、有创新,生动有力地表达主题,必须努力选择最恰当的角度,最适宜的线索来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用一种具体事物作为线索,把材料有机地串连起来,是写记叙文常用的结构方法之一。运用得好,可以使文章大为增色。我们说这篇文章构思有特点,就是因为它运用了这种方法。它以《工分手册》为线索,把一年来的所做所为所见所感串连起来,处处围绕《工分手册》展开叙述,描写,抒倚、议论, 《工分手册》记满了,一年的战斗历程也记叙完了。 采用这种方法组织材料、表达主题,选择好作为线索的具体事物是非常重要的。应当了解,不是随便什么事物都可以充当线索,只有在整个情节的开展中,象“纽带”一样能够贯穿全篇的事物才能胜任。这篇文章选用《工分手册》作为线索,就具备这个条件。它是劳动的记录,也是思想发展变化的记录,它的每一行每一页都印下了作者前进的足迹,它标志着作者已经开始从一个城市姑娘变威了一个新型的“女社员”。如果要了解作者这一年的战斗历程,正如文章所说。 “看看这本《工分手册》就明白了”。 围绕着一个线索组织材料,也还要解决一个如何叙述,如何结构文章的问题。一般说来,按照时间的推移,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结构文章,开展情节,是记叙支结构的基本方法。采取其他方法组织材料,住往也还需要以时间的推移为基础,也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本文在以《工分手册》为线索把材料组织起来以后,仍然是按照时间的推移来叙述这一年的战斗历程的。但又不是平铺直叙,不仅内容有波澜,而且行支也有变化,有起伏。一起笔先说“淡红色的《工分手册》记完了它的第十二页”,概述了一年的战斗历程,扣住题目。然后回过头来,翻开第一页,运用顺叙从春天说到被天。在讲到自己的变化时,又用两段比较生动的文字插叙了夏锄的战斗和做饭的经历。最后再回到“现在”作为结束:“《工分手册》已经填完了一本,我还要准备填写新的一本。.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构思上的巧于用心。 此外,感情比较饱满,生活气息较浓,语言流畅生动,也是本文的优点。 文章仅仅在末尾点了一下一九七七年的形势,没有充分反映出“这战斗的一年”的时代气氛,没有把个人的锻炼庶长放在一九七七年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去表现,不能不说是一个明显的不足。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