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突出个性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8日01:45 新京报

  

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突出个性化

  本报讯(记者王佳琳)“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一天之间,唐朝诗人刘长卿在《别严士元》中的诗句随着2007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的发布,成为了街谈巷议的话题。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强调学生创新性和个性化的高考作文命题思路正在逐渐突现,并可能成为未来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和方向。

  昨日,北京10万考生参加了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今年是高考恢复30年,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创新性和个性化”这一趋势。“我的作文至少不会跑题。”昨日上午,结束语文考试后,东城区166中学的一名考生说出了自己对语文作文最“保守”的评价。在他看来,类似的作文形式平时考试中也有出现,但乍看到以诗句为材料的作文,还是让他稍稍有点意外。

  “今年的高考作文比去年更活”,成为了部分受访语文老师对今年高考作文比较一致的看法。“文学特色”、“情感表达”成为了老师点评今年高考作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高考作文的创新性和个性化在今年再次被强调。

  “作文要体现作者的情感素养和价值取向。”北京市第13中学特级语文教师王大堃说,今年的高考作文给了考生一个情感表达的空间,考生可以通过自己熟悉的文体,抒发自己对人生和社会感悟。

  

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突出个性化

   ■专家说题

  “感”类作文展开学生思路

  与去年北京高考作文“北京的符号”重视地域特点不同,今年的题目更突出文学特色。这也是北京自地方命题以来,首次在作文中采用诗歌作为材料内容。而回顾以往的高考,以诗歌作为材料的情况并不多见。这个题目给了考生一个相对自由的发挥空间,考生可以结合对两句诗的体会,谈出自己对人生、社会,包括为人处世等方面的体会和感想。

   1“感”类作文有利考生发挥创造性

  北京市第13中学特级语文教师王大堃说,今年的高考作文应属于“感”类作文,学生可以围绕对诗句的理解充分展开联想,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化。他对这个题目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相比去年的《北京的符号》,他感觉今年的题目更活。

  “高考作文就是一种限定之下的自由。”这是王大堃对历年高考作文的总评价。今年的题目,限定的内容是诗句本身,“自由的空间”是考生可以结合诗句自由发表感想。

  由于受到文体限制少,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发表感想。比如“看不见”、“听无声”就可以联想到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关怀,如细雨一般,虽然湿衣,却难以看见。也可以结合现实,写在当代社会一方面要做,一方面也要说,要重视宣传甚至包装等。总之,这个题目给了考生一个相对自由的发挥空间,考生可以结合对两句诗的体会,谈出自己对人生、社会,包括为人处世等方面的体会和感想。

  “从今年的题目更可以看出,作文依靠压题或生搬硬套地‘宿构’是完全没有出路的。”王大堃强调。

   2诗歌作文题突出“巧”“新”

  首都师范大学《语文导报》前副总编辑张伯华对“春夜细雨”的评价是:有点“巧”、有点“新”。

  张伯华说,利用诗歌来设计高考作文题,需要考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哲学思辨能力。但如何从写景色的诗句出发,推导出寓意,再到作文的立意,这中间多转了几个弯。

  这个选题可以联系到筹办北京奥运会过程中那些小人物的细小工作。“其实除了奥运会官员外,你默默地从地上捡起一张废纸、你参与排队活动、居委会的老太太学英语、服务员的微笑……每个人的生活都在发生着变化。”张伯华说,这样的写作可以立意为:社会需要这样“听不见”、“看不见”的举止。

  其实事不同理通,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或者自己悟出道理,用一个故事来反映这个道理。

  3文学性强难在实例类比

  北京二中语文教研组组长范锦荣说,今年的语文作文题属于给材料作文。与去年《北京的符号》重视地域特点不同,今年的题目更突出文学特色。据介绍,这是北京自地方命题以来,首次在作文中采用诗歌作为材料内容,而回顾以往的高考,以诗歌作为材料的情况也并不多见。

  范锦荣说,题中给出了有些人对这句诗几种不同的理解,这对于诗句而言实际是一种解释,而对于考生来说也是一种引导,这相当于已经给出了作文的思路。另外,这个题目在文体上的限制也较少,除了诗歌之外都可以写,因此考生在选择文体上比较灵活。

  “从难易程度上讲,诗文本身的概括和理解并不是难点。”范锦荣说,相对而言,在理解的过程中,让学生把一种比较抽象的概念,比如说“不为人知的寂寞”,类比成为比较实在的例子,就需要学生充分检索自己生活学习中所知的材料了,这对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些难度。

  本报记者 王佳琳 郭少峰

   ■各地分析

  各地作文题主打“贴近牌”

  天津、安徽等地作文题目贴近性强,易让学生“有话说”

  本报讯(记者郭少峰)贴近性强是今年各省高考作文题目的特点之一。首都师范大学《语文导报》前副总编辑张伯华说,如广东的“传递”,四川的“一步与一生”等,多年来的高考作文题目都有这样的特点,“只是表现有强有弱。”他以辽宁的“我能”为例,“看起来可以写成我能做这个,我能做那个,但这些都是平面的。可以写出由‘不能’到‘能’的过程,这样就使文章显得很有层次。最好能写成由原来的‘不能’到现在的‘能’,但其实还面临着更大的‘不能’。这样文章就显得比较深刻了。”贴近性强是今年高考作文题的另一个特点。如天津的“有句话常挂在嘴边”,安徽的“提篮春光看妈妈”,“贴近性强就让考生都能有话说。”“时事”在今年的作文题中也有一定的反映,重庆的高考作文题就涉及了“高考恢复30周年”。

  ■场外花絮

  “春夜细雨”作文题引起家长热议

   家长:“古诗作文”对理科生不利

  昨日上午11时15分,考生李一(化名)提前交卷,走出八一中学的校门。刚走出警戒线,他就被等候在外面的家长团团围住,家长们争先向其打听高考的作文题。当知道题目是由一首诗歌展开联想后,家长们几乎异口同声的“啊”了起来。很快,诗歌“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就在人群中散播开。

  第50中学一李姓男生说,对于这句诗,他理解为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微小处见真功夫,“我用四个名人的事迹进行立意,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一些理科考生的家长说,理科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不足,通过诗歌联想来做文章,对理科生不利。“这下完了。”一位家长说,她自己是从事文字工作的,知道女儿的诗歌鉴赏能力不足,特意请了一个星期假帮女儿补习,可惜还是不见起色,想不到最终还是出了有关诗歌的作文。

  “前天晚上孩子还收到班主任的短信,让关注‘畅想2008’的题材。”不少家长遗憾地说。

  实习生 林阿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6,1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