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研究报告称一夜情尤其青睐安全套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8日08:22 大洋网-广州日报
潘绥铭 作者:赵琳琳 “中国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使用安全套来预防艾滋病已经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方式。” “在所有类型的性关系中,夫妻之间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在最近6年中增加得最少;假设一旦艾滋病人在普通人中扩大传播,爱情和婚姻将成为阻滞预防工作的最大障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我们无法及早在夫妻之间推广安全套的使用,那才是真正的艾滋病大灾害。” 这是世界首次进行的“性”的历史比较研究调查的部分研究结果。 文:记者 赵琳琳 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日前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性’的历史比较研究,并且发布了《中国人的性行为与性关系:历史发展二000~二00六》调查报告。在历时近半年多的调查结束后,这些报告已经被分别发往了国家各个相关部委,以增加官员和公众对中国人性行为和性关系等方面问题的了解。 被称为是“世界上第一次‘性’的历史比较研究”,调查过程如何?目的何在?通过这些纷繁复杂的现象又有哪些问题值得人们关注和思考?主持该项调查的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潘绥铭教授近日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近年来最严谨的调查 这次调查是2000年调查的延续,早在2000年,潘绥铭和他的调查小组就曾经完成了一份“中国人的性生活与性关系”的总人口随机抽样调查,那次是全世界第6次,全中国第一次同类调查;去年7月到11月,进行了再调查,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性”的历史比较调查。 潘绥铭表示,这是世界上第一份‘性’的历史比较研究,主要是因为目前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已经不做这样的整体性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在现在看来有一定的缺陷,比如说,如果从艾滋病的角度来看,针对13亿人口的调查,很难充分反映那些有风险行为的人的情况,所以,很多国家已经开始转向更局部的调查,比如专门针对吸毒者、性工作者、同性恋者的调查等等,目前,像这样从全国角度的此类调查,这还是世界首个。”他说,除此以外,本次调查的问卷设计和2000年进行的那次调查的问卷中,绝大部分问题都一样,可以明显看出6年来,中国人在性行为和性关系方面所发生的一些变化。 据悉,此次调查的对象是中国境内18岁至61岁、会讲汉语、能识汉字的人,共抽取了21个省、市的152个城市社区、47个村;完成有效问卷6010份。 “此前,我国针对这些方面的局部性调查较少,而整体调查数据有些来自网络,有些抽样缺乏科学性,这一次采用世界通用的社会学抽样方法和独特的调查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可说是近年来关于性行为和性关系调查中最严谨的。”潘绥铭说。 首次用电脑调查以保护隐私 调查抽样分为城市和农村两部分,均以县以上单位为第一级抽样单位,将这些单位按照人口规模比率进行随机抽样。潘绥铭说,这次调查采用的抽样方法是世界通用的,抽样方法非常可靠。另外,为了保障数据的严谨性,对于调查方法也进行了一些特别的设计,并且首次使用。 在调查过程中,首次使用了笔记本电脑调查,就是为了克服中国人对于“性”话题的障碍,并且充分保障被访者的隐私。“很多人不愿意听和说这些事情,比如,对于一种非常专业的性交方式和性交行为,绝大多数人很难愿意在公众场合,或者是在调查中面对面提到或者谈论。因此,事先设计调查时,就把问卷制作成电脑程序,调查员携带笔记本电脑到调查地,教会被调查者进行电脑操作后,由这些被访者单独答完试卷,这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接近真实的方法。” 此外,由于涉及到“性”的调查话题比较敏感,调查小组的成员基本上不在家中调查访谈,而是直接把个人邀请到事先准备好的访谈室里进行访谈,每个访谈室内只有调查员和被访问者两个人,并禁止调查员访谈异性。 一夜情尤其青睐安全套 潘绥铭表示,尽管此次调查收到的问卷只有6010份,样本数量不算大,但是问卷中设计的问题许多都非常敏感,比如,一些关于性方面的比较细致的问题、关于性行为的具体的细节对被访者来说较难回答,调查的完成过程显得相当艰难。 在报告中,关于我国艾滋病预防和安全套的使用情况无疑为人们所关注。记者看到,调查报告用“预防艾滋病的福音”来形容过去6年间安全套使用率的激增。 调查结果显示,越是在配偶以外的性关系中,性关系持续时间越短的,人们就越会总是使用和经常使用安全套,因为人们已经很清醒的意识到,越是临时性的性关系和商业化的性关系,传播性病和艾滋病的风险越大。比如,在买性、卖性等活动中,总是使用安全套和经常使用安全套的人的比例都达到了80%。 而由于中国的艾滋病还没有传播到普通人群中,因此,当人们和自己配偶之外的性伴侣过性生活的时候,总是和经常使用安全套的人就不那么多,只有40%;在配偶之间使用安全套的则只有20%。 “这种20%、40%和80%的局面,说明中国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已经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也表明使用安全套来预防艾滋病不但很容易做到,而且已经成为中国人在这方面的日常生活方式。”潘绥铭说,与此同时,数据背后隐藏的两个趋势值得人们关注。 首先,在夫妻之间,包括未婚同居者在内的人之间,已经有至少两成人经常使用安全套,但同时在所有类型的性关系中,夫妻之间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在最近6年中却增加得最少。此外,2000年时,人们和短期性伴侣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比长期伴侣高10个百分点,但是到了2006年,这两种性关系中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差不多,也就是说,短期性伴侣中的安全套使用率增加得比较少比较慢。 “如果有一天,艾滋病人真的在普通人中扩大传播,不能及早在夫妻之间推广安全套的使用,那才是真正的艾滋病大灾害,而我们要做的工作也将更大和更难。” 对话 潘绥铭解读调查结论: 使用安全套是生活习惯 记者:2000年,您为何想到要进行这样一个调查? 潘绥铭:2000年,全国还没有一个这样的调查,其他发达国家都做过了这样的调查。而在我国,人们在谈到相关问题时候,往往是根据自己的印象和个案来说,政府、公众和学者都不清楚,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不但需要经济统计数据,还需要这方面的统计,这两次调查都不是专门针对艾滋病的调查,但艾滋病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夫妻避孕很少用 记者:这组数据的意义在哪里? 潘绥铭:这次调查的意义最主要的是学术意义,此次调查所使用的调查方法是目前最科学的。此前,网络调查和其他一些非专业性的调查从学术上来看不太严谨,这一次调查的最大意义在于其严谨性,对于公众和政府来说,如果不使用这样的调查手段和方法,就无法得知全国的整体情况。 记者:夫妻之间使用避孕套的比率一直没有增长,原因是什么? 潘绥铭:中国和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中国人习惯的避孕方式是上环或者是吃避孕药,因此,大多数中国已婚夫妻在避孕时,使用安全套的比较少。 此外,在目前的中国,恐怕没有多少妻子有勇气、有能力来要求丈夫使用安全套;艾滋病问题就很可能转变为社会性别平等的问题。 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假设艾滋病传到普通人中,那么普通人,即使没有婚外恋和嫖娼行为的普通人也需要预防艾滋病,那么预防艾滋病的最大敌人就是爱情和婚姻,而不是我们现在所认为的不道德性行为引发艾滋病。 目前,官方尚没有这样的说法,不过,未来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6年一大步 记者:从这个报告来看,如何总结6年来中国预防艾滋病方面的成果? 潘绥铭:只有6年,6年内把安全套的使用率提高到这么多,这是个很大的成绩。中国这么大,低文化水平的人比较多,在这么多的人中,把安全套的使用率在短短几年内提高到这么高很不容易。使用安全套是个生活习惯的问题,而不是个简单的知识普及的问题。 记者:对于一些高风险人群,20%、40%、80%的使用率,是不是说中国目前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方面的成果已经不错了? 潘绥铭:不能说安全套的使用情况已经可以了,按照预防的角度来说,对于那些有风险行为的人群,也就是传播艾滋病风险比较高的人群,比如性工作者、吸毒者、卖血者等来说,他们应该是100%使用安全套,这个还没有做到。目前,我们距离100%的使用还有一些距离。 另外,在调查中我们的结论是“经常”使用和“总是”使用,即使说这个数字达到100%,也并非这些人都100%地使用。所以,要达到100%使用,并且是100%在性行为中使用,才能达到目的。中国人口基数比较大,即使1%这个看上去很小的比例,一旦还原成了人口数量,数字也会非常大。 今后推广要讲究个性化 记者:您认为这个调查的结果,对于今后我们的防艾工作有哪些启发? 潘绥铭:按照国际经验,在安全套的推广使用达到一定比例后,再想提高其使用率就较困难,这并不能线性上升。剩余的人不使用安全套,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其中的风险,想让这部分人也使用,困难度会成倍甚至是呈几何倍数的增长,这涉及到社会心理等许多非常复杂的原因。 可以看出来,我们今后“防艾”工作要进行分类,大规模的普及性的教育还要继续,但仅仅是从普及的角度来做远远不够,要先弄清楚这些不使用安全套的人究竟是哪些人,他们出于何种心理拒绝使用安全套,再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