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向左?向右?高考走到十字路口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1日08:4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在恢复高考30年后的今天,高考改革成了争论最多的教育话题之一。30年来,高考成就了无数青年转变命运的梦想,其缺陷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高考至今仍是我国最公平、百姓认可度最高的人才选拔制度。但随着时代发展,高考制度已站在了改革的十字路口。 十字路口·压力咋缓解一考定终身考生累吐血 [现状]对于无数孩子来说,高考决定着整个人生轨迹的走向。因此,“一考定终身”是人们对高考最大的不满之一。 为缓解高考的压力,2000年1月,北京、安徽等省市开始试行春、夏两季高考。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至今,除上海外,其余省份均已放弃这一尝试。去年年末,有专家开出“一考变多考”的药方,却引发争议。 为“减负”,有关部门进行了多方尝试,虽然现在考试科目减少了,难度降低了,但学校平时的适应性训练,还是让无数考生累得吐血。30年来,高考对学生的压力有增无减,原因是他们除了高考没有别的出路。 [出路]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认为,高考的压力其实不在考试本身,而是在传统的人事、用工制度和人才观念下,使高考成为了青年人成才唯一的途径。因此单纯依靠高考改革来减轻学生负担难见实效。 十字路口·选才啥标准 一尺量天下个性被抹杀 [现状]1977年参加高考的孟昭春,如今已是国内职业教育领域最有名的管理学专家之一,可以说没有当年恢复高考,就没有他的今天,但他却让女儿不要太看重高考。 孟昭春认为,单一尺度的高考已经造成了更深层的不公平:一是不同学生的不同专长、兴趣和职业倾向被高考压抑了。二是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学生基础各异,例如英语考不考听力和口语对城市和农村孩子的影响就是不一样的。 1999年,教育部开始在部分省市试行“3+X”科目考试方案,这是30年来力度最大的高考改革动作之一。但数年来,对于此项改革仍然评价不一。2000年,上海率先打破全国统一命题的传统,实行自主命题。这项旨在促进区域考试公平的改革获得了较广泛的认同。 [出路]纵观上千年的中国考试史,“统一”和“个性”一直是个两难选择,但既然人才需求是多样化的,就不能用单一标准来评价。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主张,所有科目分为不同的难度等级,不同类型的高校、不同学科专业,可选择不同难度的试卷,以进一步分解高考的结构性竞争。 十字路口·试题如何变 应试弊端多高分者低能 [现状]2005年,因面试不过关,11名内地高考“状元”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港大称,只求读书来港,完全不打算参与课外活动的“书呆子”,就不会被录取。应试教育造成大批学生“高分低能”已是不争的事实,教育主管部门也一直努力在高考中加 大能力测试的比重。 2006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上海交大和复旦大学尝试通过“考试+面试”的方式自主选录学生,高校招生第一次与高考 分数脱节,矛头直指“应试教育”,被称为高考制度改革的“破冰之举”。 [出路]北京语言大学汉考中心副主任谢小庆认为,要改变长期积累而成的应试教育模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做支撑。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唐安国说,尽管面试招生的公正性、主观性以及成本依然遭受质疑,其效果还有待实践检验,但是把学生从课本知识中解放出来、让拥有较强综合素质的考生脱颖而出,已是大势所趋。 十字路口·高考存与废 局限性早现要改却也难 [现状]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宁波大学外语学院院长范谊建议“废除高考”,建议用高中会考等方式测试学生“学术潜力”。去年则有专家提出“由中学老师推荐学生上大学”,全国统一考试分数不公开。这些观点都引起了激烈争论。 事实上,偏重用考试方式选拔人才的局限性早已显现,相关的改革探索也一直在进行。1984年,我国开始进行保送生试点。上世纪90年代初,保送生计划人数曾一度扩大。还有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等等。 “废除高考”论者参考了国外经验,但多数专家反对照搬国外经验。目前,在中国还找不到一套比高考更加公平有效的人才选拔制度。 [出路]30年来的实践证明,高考改革不是单纯的教育改革。刘海峰以老子的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来比喻高考改革:如果相关配套措施和管理手段跟不上,操之过急,不仅会在实施中走样,还有把“小鲜”翻烂的危险。 据新华社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