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吕思清:命运因邓小平一句话而改变(组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1日12:12 青年周末
吕思清 和邓小平女儿邓榕在一起 8岁参加中央音乐学院新生汇报演出 ◎文/本报记者 颜雪岭 ◎摄影/本报记者 田雨峰 “跟邓小平的女儿毛毛(邓榕)结识11年,我从没想过去求证细节,大概是那么回事就行了。可能人家毛毛就是即兴跟邓小平一提,邓小平在外事活动中就是那么即兴一说……”8岁因邓小平一句话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的吕思清,谈起这段别人眼中的传奇经历,似乎远没媒体那么“上心”。 最近,吕思清在高校开 “《往事如乐》读奏会”献给病逝的父亲;主办方的宣传主打牌里仍是“吕思清的故事里有邓小平的名字”。吕思清说:“主办方爱提这事儿,跟我无关。对我个人来说,这些事情还是跟我有距离。” 8岁时,吕思清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成为该院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学生,从此,他真正走上了一条专业的音乐之路; 27岁时,他才意外得知,如果不是邓小平,他这个年龄不够招生条件的8岁小孩儿就与中央音乐学院擦肩而过了。 之前,他一直以为能被破格录取,当然是因为自己琴拉得好。却从来没想到,这段经历会跟一位政治领袖有关系。吕思清刚开始不敢相信这件事竟然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命运因邓小平的一句话改变 音乐小神童惊动邓小平 青年周末(以下简称“青周”):最近您在高校开 “读奏会”,用文字和琴声纪念父亲、回顾人生。可宣传方还是把主打牌放在了您和邓小平的渊源上? 吕思清(以下简称“吕”):他们觉得这可能是大家最关注的,要用来宣传。我自己也认为这件事在我人生道路上很关键,但我不会整天当作炫耀的资本。 青周:“邓小平钦点神童”这段经历真实情况到底是怎样的? 吕:我父亲谈过这事。 1977年是全国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报考中央音乐学院的人超过17000人,但原本只计划招收100多人,后来邓小平特批,把招收名额扩大了一倍,还录取了一批少年音乐人才,最小的11岁,所以中央音乐学院的附小最低只安排了小学四年级的课程。我只有8岁,不符合他们的录取规定。所以只有我一个人是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的。 而我被破格录取的原因是邓小平当年12月在接见外宾过程中,提到了我, “我们有个8岁的娃娃,已经能拉外国的、大的小提琴曲。我看学校可以提前录取。” 我爸还说,我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后,邓小平还要秘书打电话到院长办公室去了解我的情况:生活怎么样啊?要不要请保姆啊?请保姆的钱他来出啊。学校把这些事告诉了我爸爸。 意外被音乐学院破格录取 青周:邓小平是怎么知道你这个8岁的小娃娃的呢? 吕:我父亲的说法是:1977年中央音乐学院的领导和老师听完我拉琴,就让我们回青岛等通知。等了很久都没有消息。我父亲忍不住给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沨写信问这事,结果院方回信说希望不大。 当时音乐学院里就“录不录取我”出现了两派意见,反对的认为不符合招生规定且没有先例。赵院长无法定度,便去找音乐界的元老李凌。李凌非常爱惜人才,听了这事特别着急,就让他的女儿把这件事告诉邓小平的女儿毛毛,希望毛毛能够在适当的时候跟邓老反映一下。结果谁也没有料到邓老在随后的一次对外公开讲话里提到这件事情,据说当时的《参考消息》还登了这条新闻。 音乐学院的领导把这条新闻作为录取我的一个依据。我成为该院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学生。 青周:很难想象,你8岁就去考中央音乐学院了? 吕:完全是因为上海音乐学院一位老师的建议。当时我父亲带着我四处求教,那位老师听了我的演奏,觉得我的技巧还不够,建议去中央音乐学院看看。 父亲1977年带我来北京时,先是找到了时任中国歌剧院书记的李凌。李凌是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央乐团的创建人之一,是音乐界的元老。他听过我的演奏后,非常喜爱,立即让女儿妲娜把中央音乐学院的领导还有几个教授叫来,一起听我拉琴。我当时拉了布鲁赫协奏曲和其他一些世界名曲,当时大家都认为非常好,说将来可以到音乐学院学习。 没见过刊登这段故事的《参考消息》 第一次知道此事在19年之后 青周:这段故事的细节你都求证过吗? 吕:没有求证细节,知道大概这么回事就好了,了解细节没什么意义。但这些都是事实,没有编造。 青周:可你第一次听说此事,是在事隔19年后,难道你不好奇? 吕:我刚看到的时候也很惊讶,几乎不敢相信。 1996年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邀请我回国举办个人音乐周。我们在1993年和1994年就合作过,他们办了“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系列演出”,选了百首中国优秀音乐作品,请我回来到全国各地演奏《梁祝》,他们对我也比较熟悉。 当时国内还没有人尝试过“个人音乐周”这种形式,主办方希望跟以往普通的音乐会有所区别,就想配合更细致的宣传,挖掘一些我的学琴经历中不被人知的新鲜事儿,正好就我爸聊出这个事儿。这件事儿就印在了我的音乐周节目单的第一页。我就是在节目单上看到的。 青周:19年了,你的父亲和老师他们为什么不告诉你? 吕:我后来问过他们,得到了差不多的回答:不想让我从小感到特殊,感到与众不同。所以,虽然我很小就受人恩惠,但我全然不知内情。 两个版本细节有出入 青周:一开始你几乎不相信,后来又怎么相信了呢? 吕:我从不同的渠道得到了大体一致的消息,心情平静下来后,慢慢地相信了这个事实。 开始我就觉得我被破格录取,可能是我琴拉得挺好的吧。现在想想,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我是第一个,到现在快30年了,我还是唯一的一个。只有我有这么特殊的待遇。 青周:后来你又从什么渠道得知了此事? 吕:2003年9月,我回国演出时,听说音乐界的老前辈李凌(现已去世)身体欠佳,于是去探望他。当时李老已经90岁高龄了。他那天的精神状态非常好,跟我聊了很长时间,并谈起了许多往事。 当年大家听完我拉琴之后,李凌认为,现在就不能让孩子走,该直接留在北京学习。但其他人觉得不太现实。李凌无奈之下,给邓老写了一封信把这件事告诉他,请他帮助想想办法。后来他的女儿妲娜又打电话给邓老的女儿毛毛,知道邓老见到了信,正在与有关单位联系。后来据说邓老三次委托秘书和办公室给音乐学院来电话,询问如何解决我学习和生活的问题。邓老的秘书在电话里对音乐学院的领导讲,邓老希望音乐学院能培养这个孩子,尽可能地给他创造条件。有一次甚至说,邓老讲了,孩子很小,生活上不能自理,需要找保姆来照顾,这个保姆费由他来出。就是在邓老的亲切关怀下,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了我。 青周:你父亲的说法也来自李凌吗?两个版本不太一样啊? 吕:是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告诉他的,具体是谁我也不清楚。版本有些差别,但大体一致,细节有些出入没什么关系。 1977年12月的新华社“内参”上,刊登了这事的详情。邓小平说,要对教育重视和进行改革。我们有个老院长发现了一个音乐人才,才8岁,很会拉外国的大协奏曲…… 青周:您看过刊登你这段故事的《参考消息》或者新华社“内参”吗? 吕:没有看到过。 我从没跟邓小平女儿求证这件事 毛毛受邀做我个人音乐周的嘉宾 青周:听说您在1996年的个人音乐周上认识了当年帮助过您的邓小平的女儿毛毛? 吕:对,主办方请她做我个人音乐周的嘉宾。 音乐会以后,主办方安排我们见面。后来她请我在保利吃饭,还带了他们家第三代的一些人,包括她的女儿。因为有那么个渊源,大家互相认识一下,最重要的是,毛毛也非常喜欢音乐。 青周:您向毛毛证实过这件事吗? 吕:没有。我记得好像就说了一下,这就是那个8岁神童。那件事的具体经过我没有问,我也从来没想过她为什么愿意帮助我。我就觉得挺好的,她帮了我。了解那些细节没真正的意义,这段路已经走完了。 我也没想过邓小平具体怎么想的,可能他也没有告诉过毛毛。这种事情是可遇不可求的,邓小平不是一直觉得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吗,可能那次在外事活动中正好有我这个事情,就即兴提起了。 我对这事一直有距离感 青周:主办方对这件事的宣传,对您影响大吗? 吕:这事儿出来以后,在我原来的基础上增添了可以去注视的新素材,媒体也很爱报道。 每个音乐会,主办方怎么想,我觉得跟我无关。他们有自己的工作,不要炒作太过就好。我的成绩不是靠某件事情的炒作取得的。8岁的时候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17岁到英国学习音乐、1986年得到中国第一届国际小提琴大赛第二名、1987年得到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的第一名,然后在国内演出不断,我的名气都是累积起来的, 大家知道我的个人经历,让我的形象在大家眼里更丰满,蛮好的。但对我个人来说,这些事情还是跟我有距离,对我的艺术本质没什么影响。 青周:1996年以后,您的称谓从“东方的帕格尼尼”变成了“邓小平钦点的8岁神童”? 吕:8岁神童,东方的帕格尼尼,这些称谓都无所谓,其实我也不是每场音乐会都拉帕格尼尼的作品。李凌老师也说,他们之所以乐意提起当年帮我的事情,是因为我没有辜负他们的帮助。如果我现在很一般或者不搞音乐了,可能他们也不提了。 ◎现场◎ 对面的吕思清看起来就是个 “老小伙儿”,惹眼的白底红条纹休闲衬衫,最上面3颗扣子都没扣,领口耷拉着,翘着二郎腿。摄影时,有人示意他耷拉着的领口太过随意,他懒懒地抬起手扣上一粒。而报纸上他的照片:白衬衫黑西服,“天庭饱满,地廓方圆”,成熟、稳重的中年男子。 谈话的时候,他天南地北,一个话题他聊着聊着就扯到另一个话题上,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他解释:我这人不太循规蹈矩,经常不跟着记者问题,反过来还爱给记者提问。可他说小提琴家最大的特点就是“精确”,每一个音符都要精准到位,不容一点点偏差。 很难把眼前的他和小提琴家吕思清画上等号。“很多人都那么说,这个我很有兴趣研究。”吕思清直起背,侧着头,自个儿寻思起来:“可能我平时爱穿休闲装,还爱开玩笑,不是他们想象的小老头。我最近还瘦阿了不少,喜欢穿鲜艳的衣服。生活中我还喜欢汽车,还给汽车杂志写过稿……” 吕思清,1969年生,山东青岛人,旅美小提琴家。第一位夺得国际小提琴艺术最高奖项之一——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金奖的东方人。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