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港式超市改变广州菜市场 内地卖场成功进驻香港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2日04:14 信息时报
从广州开到香港的百年老字号莲香楼,隐身于港岛中环的小街巷中 内地游客的至爱——香港莎莎化妆品店在广州已经开了几家分店 内地游客的至爱—国美电器开在最繁华的旺角 穗港两地百年以来唇齿相依,渊源由来已久。在香港,很容易便能够寻找到“广州”的历史痕迹,“莲香楼”、“屈臣氏”……这些品牌皆源自广州,在上世纪初“广货”是香港市面上的主流商品。 时过境迁,如今广州人却发现身边的香港元素越来越多,茶餐厅、佐丹奴、7-Eleven便利店、百佳超市……在港派商业的影响下,广州人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一些改变。 香港街头也有广州风情 上世纪初的香港,还处于城市发展的起步阶段,当时的香港人还把广州称为“省城”,可见广州的城市地位还处于香港之上。此时的香港羽翼未丰,“广货”成了市面上的主流商品,而如今香港最古老也是最出名的茶楼——莲香楼,与广州的驰名老字号“莲香楼”原本也是一家。 百年省港莲香楼 据史料记载,广州莲香楼创业于清朝光绪二十五年(1889年),原名连香楼,由于莲蓉做得出色故易名为莲香楼。初期的莲香楼只做早上的茶市,后来茶楼盛名远播,开始做饭市和包办筵席。生意兴隆的广州莲香楼规模逐渐扩大,在上世纪初,开始在香港设立分店,并很快成为香港的四大茶楼之一,闻名一时。 1918年,香港莲香楼也开始在旺角和皇后大道中设立分店,并命名为“省港莲香楼”,由当时广州的旧职员负责管理。解放后,广州莲香楼进行公有制改造,两地的莲香楼正式分家,但广州的股东还是继续可以得到分红,解放初期香港莲香楼每年都会派人到广州一德路的办事处派发分红,每位股东每年可得到1000港元,后来慢慢少了,到了80年代就只能分得到200港元的“水果金”,而如今香港莲香楼还在开业,但分红已不复存在。 经营模式与广州无异 在香港采访期间,记者也慕名来到香港莲香楼。在摩天大楼林立的中环,穿过车水马龙的皇后大道中,拐进一条名为威灵顿的斜街,我们才找到这间90年历史的旧式茶楼。 茶楼的招牌不大,上面厚厚实实写着两个殷红颜体字“莲香”。登上几十级木台阶,来到莲香楼大堂,只见四周墙壁上,挂着些颜色已旧的中国字画,不时有一两挂老式挂钟在墙上摇着钟摆,屋顶还吊着老式的吊扇。老式手写菜牌、粤式点心、不停地忙着冲茶的店员,这一切与广州上下九路的莲香楼没有太大的差异。 如今“莲香楼”第三代掌门人颜尊辉先生,也是广州市的荣誉市民,但遗憾的是,当时颜先生身在加拿大,记者没能采访到他。而听说记者来自广州,店员们都很热情,一位楼面部长告诉记者,和广州莲香楼一直在老西关发展一样,三易其址的香港“莲香楼”也始终守在皇后大道中一带,为的就是常年帮衬它的老街坊。 屈臣氏也“来自广州” 除了莲香楼,如今在亚欧都如雷贯耳的“个人护理专家”屈臣氏也源自广州。据屈臣氏集团公关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屈臣氏的前身,原为1828年一位叫A.SWaston的英国人在广州开的“广东大药房”。1841年药房迁到香港,并用广东方言将公司名译为“屈臣氏大药房”(A.SWastons&company),这个以药店经营起家的公司至今仍保留着这一特色。1981年,屈臣氏集团成为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全资拥有的子公司后,凭借和黄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灵活的经营理念,屈臣氏经营的品牌涵盖之广之丰,在亚洲迅速崛起,成为家喻户晓的零售品牌。 港式超市改变老广菜市 1984年,香港百佳进入内地,“超市”在出现了。在深圳市招商局的要求下,李嘉诚的“和记黄埔”旗下的百佳在深圳蛇口开出了第一家超市,在当时超市只是作为蛇口开发区的配套设施,目的是优化开发区的投资环境,但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超市的出现却带来了一场消费方式的革命。 “售货员不见了” 以前内地一直保持着柜台式服务这种传统的购物方式,而超市里柜台敞开式的服务,对市民来说可谓是一种全新的购物理念,并对传统的购物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琳琅满目的商品近在咫尺,相当有视觉效果,令人充满购买欲望,而人们熟悉的商店售货员也不见了,自选自取的方式给了顾客最大的选择权。 据一名当时在百佳的高层人士回忆,超市开业后非常受内地消费者的欢迎,先后在深圳、广州、上海等地开办超市,最多时达52家,其中在广州市有11家。在一炮走红之后,当时全国各地的友谊商店的老总都纷纷来到百佳超市学习借鉴经验。 但在寸土寸金的香港,百佳的分店面积一般都比较小,发展到内地时,百佳也照搬香港模式,分店面积大多在1000平方米左右,而经营的也大多是进口商品。经营模式不当也导致了损失,到1999年百佳在北京、上海和广州都只关剩一家店。 反思之后,百佳对其经营模式进行了调整,并于2000年二度出击,在广州的中旅商业大厦开设了第一家新一代百佳店。 “超市也有菜买” 对于广州的师奶来说,每天在肉菜市场挑斤两砍价钱是她们必不可少的功课,不料此次百佳超市却成为了广州肉菜市场的大敌,把广州师奶们从从容容地请进了超级市场。 在这个4000多平方米的卖场里,生鲜食品竟占了商品总量的一半,品种多达3600个,真像个标准、卫生、无异味的高档“肉菜市场”, 而当时百佳在电视上打的广告也很特别,不是什么精心制作的宏篇巨著,而是常换常新的“师奶现场采访录”,朴实的一句“打的来都抵番条数”(坐出租车来都够划算)就足以让九成主妇心动。 推动广州“农改超” 重出江湖的百佳在随后几年的发展可谓渐入佳境,如今百佳超市在内地已经拥有了45家分店,其中光广州就有16家。而百佳生鲜超市的成功,不但让其它超市纷纷效仿,就连政府也打起了将肉菜市场改造成超市的主意。 据一位原广州市商业局的人士回忆,当年百佳生鲜超市的模式受到了市里面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广州市政府力推的民心工程——387个肉菜市场全面超市化的改造计划也由此启动。 2002年1月1日起,广州市政府决意不再给肉菜市场发新牌照,并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贸市场改农产品超市运动(简称“农改超”)。 港式茶餐厅广州随处见 曾几何时,港式管理、港派烹饪、港籍厨师深深地影响着广州的餐饮业发展,广州的各大酒楼的门口都打着“香港大厨”的广告牌。而如今,同样来自香港,作为最地道、最草根的茶餐厅,也在广州的土地上找到了其生存发展的空间,并且让广州人实实在在地体味到其出品的丰富和长时间营业带来的便利,如今它也成为了不少广州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一家杂志社工作的袁先生就是港式茶餐厅的忠实“粉丝”,在他看来茶餐厅不但品种多、味道好、出品快,而且价钱公道合理,此外每家茶餐厅的各种小吃及港式奶茶,便是他评价一家茶餐厅味道是否正宗的标准。袁先生对记者说:“现在的人工作越来越忙,有时根本上就没时间在家弄饭,所以只能在外面吃。而在外面吃的话,吃盒饭嫌没营养,去大排档嫌不卫生,下酒楼又嫌贵,茶餐厅是最合适的,而且这里有的东西看似简单,可做起来是很费劲的,非常考验厨师的功力。”在袁先生的影响下,以前喜欢去咖啡馆喝咖啡的女友,现在已经习惯去茶餐厅喝奶茶了。 便利店开“24小时”之先 1996年,香港牛奶公司与广东信捷合资成立的广东赛壹便利店有限公司在广州开出了第一家7-Eleven24小时便利店。十多年来便利店在广州可谓是深入人心,在很多人的生活中,便利店已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夜生活丰富的老广更把去24小时便利店当成了习惯。 每天晚上10点大超市关门后,广州各家便利店内出入的人便开始络绎不绝:晚上肚子饿了,下楼走两步就可以到便利店买个面包,顺便捎上一支牙膏;早上出门时路过便利店,进去喝瓶牛奶,买份报纸车上看;羊城通没钱了,有的便利店还可以自助充值…… 家住中山一路的张峰第一次接触便利店还是在杂志上,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的广州风靡一时的《香港风情》杂志,成为了当时很多广州人认识香港的唯一窗口。张峰当时对香港的生活可谓是顶礼膜拜,当看到杂志里人们随时都可以在楼下的24小时便利店买到食品及日常用品时,他也是极其向往。不过就在香港回归的1997那年,张峰家楼下也开了一家7-Eleven24小时便利店,从此他也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夜猫子”,晚上玩得再晚也不必担心饿肚子,到楼下随时都可以买到香气四溢的美味鱼蛋。 比起传统的“士多”,便利店的购物环境更为舒适整洁,而且基本的生活用品都能在里面找到。除了24小时营业外,各家便利店还免费提供开水针线打气筒、手机充值、出借雨伞、胶卷代冲、干洗衣物代收甚至复印和传真等便民服务。24小时便利店的出现,的确让广州人的生活更方便。 内地卖场成功进驻香港 港派商业,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广州人的生活方式。而与此同时,内地的商业企业也开始新一轮的向香港扩张。2003年11月7日,全国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国美电器在香港的第一家分店正式开业,踏出了内地商家进入香港市场标志性的一步。 香港的家电卖场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丰泽电器、百老汇等品牌也早已深入人心,但国美电器刚一进入香港便显得胸有成竹。国美电器在香港的第一家分店位于九龙岛最繁华的旺角家电一条街的入口处,宏安大厦地下至4楼总共2.5万平方米,在当地属于超大型卖场,据称月租金高达170万港元。该分店不但地理位置绝佳,其大幅的招牌和铺天盖地的广告,与香港家电连锁业的老大——丰泽电器相比一点也不示弱。 国美品牌管理中心总监何阳青称,目前香港国美稳健发展,门店已达13家,年销售额达到15亿元以上,占香港电器和消费电子商品零售市场15%以上份额。香港是国美进军国际市场的桥头堡,主要目的是积聚人才、积累经验、树立品牌,在条件成熟时,大举开拓国际市场。今后香港国美将在通往国际市场的前沿阵地上不断为内地输送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先进管理型人才,与内地门店发展相结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专题统筹 林峰 专题撰文 时报记者 游星宇 专题摄影 时报记者 杜翠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