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王皮影兄弟俩苦撑门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2日08:4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将牛皮制成的各种人物投影到幕布上,或翩然起舞、或提枪厮杀,其表演惟妙惟肖,令人惊叹。今年,川北王皮影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昨日,记者前往古城阆中,见到了王皮影第七代传人王氏兄弟。

  川北王皮影生长于乡野

  记者在客栈的一间100多平方米的租赁屋里,与40多岁的王氏兄弟聊了起来,哥哥王彪道出了生于乡野的川北皮影流传至今的历史。

  王彪称,川北皮影一般分为土皮影、广皮影(渭南皮影)、王皮影(全国惟一以人名命名的皮影)。土皮影是川北地区土生土长的,曾广泛流传于南部、阆中和仪陇等地;广皮影是从陕西渭南一带传入阆中等地的;而王皮影则是阆中宝台乡皮影大师王文坤为代表的川北皮影艺人,取土皮影和广皮影之长,融入川戏服饰所创造的皮影,这种皮影身高0.5米左右,雕刻精细,人物造型生动流畅。演出的内容大都具有祭神、愉人、消灾和贺喜等性质。

  曾经辉煌过逐渐受冷落

  王皮影家族继承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据兄弟俩称,到他们这一代时,已是第七代传人了。他们从小就跟着爷爷走村串巷,四处演出。1986年底,一名叫卡密斯基的奥地利收藏家看了这种单人皮影后,被深深地迷住了。在他的促成下,王皮影家庭艺术团一行4人,于1988年6月启程前往奥地利参加世界艺术节,引起轰动,当地电视台还进行了现场直播,还被授予一枚金质奖章,有10个皮影被该国国家博物馆购买珍藏。

  然而,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广大的农村通电后,电视逐渐普及,皮影在民间日渐受到冷落。到1989年,王家人不得不停止了演出,他们只好外出打工。

  打工归故乡决定传承祖业

  “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濒临失传的王皮影重燃生机。”王彪说,2000年,他从东北打工回来经过北京时,没有买到回川的车票,在北京闲逛了几天。不料,他竟在一个古玩市场,吃惊地发现了皮影。于是,他心中又燃起了光大皮影戏的梦想。回到家后,他和弟弟王访决定:挑起传承祖业重担!

  2002年初,王彪、王访在成都皮影博物馆的支持下,东山再起。随后,兄弟俩在成都、北京、杭州等地“耍”起了皮影,受到中外游客的欢迎。

  学徒纷纷流失前景不乐观

  然而,王皮影后继乏人,令人担忧。王彪称,耍皮影赚不了多少钱,很少有人愿意学习这种技艺。目前,除了他儿子能够独当一面外,今年1月招收的10多名学徒,只剩下了一人了。

  他说,学徒的流失,并不是因为学费的问题,因为到他们这里来学艺,不仅不要学费,每月还可领取数百元工资。但是,年轻人都觉得学这种技艺前途渺茫,纷纷外出打工。

  谈及未来,王氏兄弟表示,他们会不遗余力地将这种技艺传承下去,目前,他们已成立了演艺中心,争取扩大演出市场,同时准备产业化,将皮影做成工艺品卖给游客。

  文/图记者李罡特约记者程咏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