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小蕾:缺乏细节性关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2日10:48 新世纪周刊

  -东方愚

  拥有一张“股市厉嘴”不为过,但中小股民更需要有细节性关爱的引导

  都说财经人物很难出名到家喻户晓,易宪容之后,左小蕾则是今年的另一个“例外”了。股指不到2000点的时候,她就开始唱空,一路唱下来,唱的淋漓尽致,也唱得“树敌”无数。一些股民在网上列出左小蕾的N宗罪,其中包括有人指责她是“QFII的代言人”,有人自称从“可靠渠道”得知左小蕾持有的股票,并列举出来,网民一片哗然,因为都是蹿升的比兔子还快的“牛股”。

  起初左小蕾的唱空就像夏天里的一丝凉风,不少股民把其“凉言快语”当作是对自己

股票投资的风险提醒,然而时日一久,腻烦感油然而生──风险并没有你说的那么严重啊,股指不照旧一路狂奔而来嘛!“五一”黄金周一过,4000点轻松跃过。一些网络社区“不约而同”形成了“讨左团”,一些股民甚至“泣告”,因为听从左小蕾的言论,从2000点到4000点,始终不敢再次入市!

  就像在《爱情呼叫转移》中黄健翔的台词一样:“我是跨圈儿吧!”左小蕾“左”是银河证券的分析师,“右”也是一个投资者。虽身负骂名,但如果自己赚了个盆满钵满,似乎没有必要太在乎骂声——这或许正是“左小蕾们”的原生性逻辑,毕竟,唱空不违背职业道德,唱空也是“有理有据”,股市泡沫越来越严重,一些“披星戴帽”的ST垃圾股疯狂地天天涨停。

  如果上纲上线,似乎又会成为一个有关经济学家“社会良知”的“中国式讨论”,原谅笔者站不了那么“高”也望不了那么“远”。如今在有关股市问题的讨论上,有两个明显的倾向,一是动辄拿中国股市与国外股市做比较,二是动辄作“股指又创新高”的宏观论述,把“指数高”直接等同于“泡沫大”。实际上,与其如此拎着皮毛“高屋建瓴”,不如静下心来“细致入微”。

  所谓“细致入微”,就是要从微观的角度来审视现在的争论。监管层早已开始关注股市的结构性泡沫,但是如果分类治理,比如对ST股的短线交易进行限制,改为实行“T+3”规则(买入三个交易日后方可卖出),三天内涨幅超过20%的实行“T+5”规则,虽然看起来挺美,但交易成本甚高,并且有计划经济之“嫌疑”。于是只能循序渐进,通过提高准备金率、加息、扩大

汇率浮动幅度,以及以QDII方式将过剩流动性引向海外等来调控,虽然这种作法太过泛泛、治标不治本。

  监管层在细节性治理和调控前陷入了两难境地,这个时候如果众专家学者,特别是像左小蕾一类的“明星专家们”,无论是看多还是看空,如果也是泛泛而谈,则有失偏颇。先不论日本股市从40000点跌到8000点、纳斯达克从5000点跌到1000点的例子是不是危言耸听,或有没有充当QFII的代言人的嫌疑,就算你是“善意提醒”,中小股民需要的也绝不是这种“父(母)爱主义”,而是一种细化的引导,一种分门别类的循循善诱。

  不少人可能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以中国股市今日之疯狂,包括5月30日上调印花税这种紧缩的调控,也未必能达到多大的治理效果,一来这种疯狂可能是“正常”的,让平民百姓独欢的财富盛宴;二来,如果真要给疯狂“降温”,能起到“实质效果”的只有“破坏式开采”,用轮番且严厉的行政打压来直击软肋。这显然是另一种计划经济的思路,放在

中国经济急速转轨的现在,不但不合时宜,还可能会出乱子,各种社会问题涌现。

  然而这种有“细节性关爱”情怀的专家犹如稀世珍宝,可遇不可求。抑或是我们太过挑剔、“奢望”太大,但是,一些明星专家学者之间至少能做到“务实”吧,至少能就股市论股市,少一些相互贬低和力博出镜率吧。遗憾的是,少有人能做到。“厉嘴”左小蕾与“大嘴”韩志国在财经论坛之公共场合,用“激昂式”的言论互相刺激,大有争个你强我弱之势。而每次股市大涨、暴跌或政府出台什么措施后,又有“左式”或“韩式”专家们粉墨登场,称“我早料到如此”云云。

  几年前吴敬链老先生“股市如赌场”的“大白话”我们仍记忆犹新,退一步来讲,左小蕾们也好,韩志国们也好,股市出现这种人物是正常的,大放厥词也好、温柔提示也罢,没有必要去完全信服或是跟从谁,所以也就没必要对对方的“代言”行为或是“唱空”习惯那么在乎和挑剔了。套用一句俗话来说,信谁不如信自己,当然此“信”非彼“信”,仍然盲目跟风的思维和行为有必要适时校正一下了——5月30日印花税上调当天股市大面积跌停的情景,大众投资者显然谁也不愿意看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