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艺术人生的追悼会情结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2日11:29 新世纪周刊
-王阿零 央视《艺术人生》把人往死里夸,至今已有七位嘉宾被夸死了 “黛玉”陈晓旭去世时,有观众赫然发现,上过《艺术人生》节目的“德艺双馨人民艺术家”已经有七位去世。有人得出结论——《艺术人生》的名字不吉利,像是“遗书人生”。听着怪吓人的。 其实,这样的说法未免有些危言耸听。每天都有人去世,上过《艺术人生》的人当然不是长生不老的,去世几个也符合自然规律。不过,仔细想想,倒是发现了一个玄机——《艺术人生》这节目,果然和追悼会有一拼。 《艺术人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追忆”,追悼会的主题往往也是“追忆”。从一个人的出生开始,回顾他(她)的孩童、少年与青春,从艰辛成名路,一直到星光灿烂时。大屏幕上老照片泛黄,耳边音乐无限感伤。被请来的“艺术人生托儿”也都在奋不顾身地配合这追悼会式的气氛。朱军的满怀深情在哭腔的映衬下,竟是哀伤,加上他的眼眶时常有泪珠打转,不禁让人悲从中来——这人生一旦“艺术”了,果然如此不同,实在是“凄凄惨惨戚戚”。整个现场被催泪弹催出N立升的泪水,直至泪流满面、一片哀号,搞得健在的艺术家们也跟已经西去或就要诀别一样。 老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就是说人死了之后,别人就该对他善了,说白了就是“不说死人的坏话”。《艺术人生》正是这样,把嘉宾往死里夸,或者夸的就跟死了一样。“德艺双馨”啊,“鞠躬尽瘁”啊,接下去直接就奔着“死而后已”了。朱军率领嘉宾的亲戚、朋友、同事和八竿子打不着的“托儿”们使出吃奶的劲儿夸啊夸,和追悼会上的情形一模一样——“他(她)可真是个大好人啊,他(她)这辈子可真是不容易啊”诸如此类。那些嘉宾们也被夸得欲仙欲死,大有“死了也要二”的劲头,更何况只是“死”这么一会儿,还好,出了央视大门,立马就能还魂了。 据说,《艺术人生》的“遗书人生式追悼会”是容易上瘾的。谁不爱听好话啊,艺术家们也不能免俗的。至于朱军及众“托儿”更过瘾,有时候,可着劲儿把一个人往死里夸感觉太爽了,最起码他们都得到渲泄,那叫一个痛快。活人高兴,没死的“死人”也乐呵。于是,“追悼会情结”支撑起《艺术人生》的“遗书”事业,而朱军,真难为他了,连年哭啊哭的,脸上皱纹都多了起来。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