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校长:大学的使命是出思想出人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2日14:28 新闻晚报

  高考三十周年·我的大学”大型直播昨对话复旦校长

  招生青睐有发展潜力的学生

  由新闻晚报和上海电台发起,联合东方网、《中文自修》杂志、东方少儿频道推出的“高考三十周年·我的大学”校长访谈大型直播首场“与复旦校长王生洪对话”节目在复旦大学举行。王校长以高校如何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为主题和现场大学生进行对话。

  大学的使命是出思想出人才

  主持人:高考恢复30周年了,复旦大学作为国内外知名的院校,要培养怎么样的人?每年这么多学生走进复旦,经过四年学习后,他们在未来社会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王生洪:我是1999年担任复旦大学校长的,八年来,我始终在考虑一个问题:育人是大学办学的根本,那么复旦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复旦的育人理念是什么?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尤其是在国家提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背景下,我们明确,复旦培养社会各界的精英、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也可以说是领袖人才、领军人物,这就是复旦的育人理念。

  我觉得大学有两大使命:出思想,引领社会发展;出人才,造就社会栋梁。

  选择学生主要考察三方面

  学生:我参加复旦自主招生面试时,老师问我学习方法是什么?对社会热点问题,如

房地产和医改问题的看法等。这体现出复旦要招什么样的学生?

  王生洪:我们实施招生改革,一是要按照我们的理念来培养国家的栋梁;二是希望这一招生模式对中学的教育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今年复旦实施的自主招生改革,对考生进行全面的考核:平时学习成绩、教师的推荐、面试表现。我们还组织了复旦水平测试,对学生中学期间的10门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测试。我们面试主要看三方面:第一,有无理想,有没有社会责任感,价值观是什么;第二,有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素养,能否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有无发展潜力;第三就是活动组织与沟通能力,是否关注公益活动等。此外,学生在某些方面具有特殊才能和天赋这也是我们要考虑的。

  通过这些方面,我们可以选择未来有发展潜力的学生,这是我们培养人才关键的第一步。

  大学是塑造学生精神的家园

  学生:很多人在20、30岁的时候很有“干一番事业”的动力,但是时间越长,动力也随之流逝。很多美国人在50岁可以去创业,而中国50岁创业的人却很少,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王生洪:缺乏动力的原因是因为缺少精神支持。而大学注重通识教育的目的正是为了塑造大学生人文精神、科学的素养。当这种概念和理念深入到你的内心成为自己的内涵后,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大学是精神的家园,过去大学比较封闭,现在主张把大学的精神辐射到社会上,影响社会。通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想这种追求真理、不断探索的精神,可以深化到社会中去。

  有足够的视野才有宽广的选择

  学生:大一在通识教育平台里我选修了各领域课程,了解我今后要选择的专业,但到大二真正进入专业平台学习后,我觉得很多专业内容来不及学。在大学四年中花一年认识自己到底学什么,是不是有点长?

  王生洪:我的认识是,大学要把学生从“不知道学什么”发展到“最喜欢什么”。我们希望培养能够关心人类命运、关心社会发展、关心百姓疾苦的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栋梁之才,必须有很丰富的知识,实施通识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宽厚的知识基础。

  我们把通识教育课程分成六大类,从文史经典和人文发展、哲学思考和批判精神、中外文化和世界视野、科技创新和科学精神、生态环境和人文关怀、文艺创作和生命体验六方面,来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不断学习的兴趣。有了宽厚的人文修养,可以拓宽视野,产生多元思想,有足够的视野才有足够宽广的选择。

  选专业要结合兴趣和社会需求

  学生:我是去年复旦实施“自主招生改革”考进来的学生,和我同一批的近300个学生中,半数选择了经济管理专业,您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王生洪:很多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很盲目,有的是听家长怎么说,有的是听说专业未来找工作比较容易……而本身对专业并不感兴趣。去年我们尝试将自主招生进来的这批学生在复旦学习一年后,再选择专业,希望通过通识教育这一平台,使学生了解人类的社会、历史文化,了解社会各行各业的需求,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然后选择一个最好的发展方向。

  主持人:为什么学生都来学习经济管理呢?

  王生洪:经济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领域,但是社会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需要有非常丰厚的内涵。我们鼓励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重要价值,了解兴趣爱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社会的需求选择一个合适的方向。

  大学生不光要关注课堂学习

  学生: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观念:大学生“高分低能”。我是生命科学专业的学生,所以更希望知道大学教育怎样提高我的科研能力?

  王生洪:我们正在对我们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往“研究型教育模式”改革。

  与国外相比,国内大学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我们要克服不足的地方,使学生不光关注课堂学习,还要鼓励他们进行科研探索,这是我们专业课正在进行改革的方向。

  要实现这种改革,还对大学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正在进行通识教育的讨论,目的是使教师从“以我为主导”的授课方式改变成“以学生为主导”。从今年开始,学校启动青年教师发展计划:每年派100名教师带薪到国外一流的大学和导师共同进行研究。

  文科生也要培养科学精神

  学生:刚才王校长谈话中提到要增强大学生的人文底蕴,理科生要加强文学修养,那么文科生是否也要加强科学素养的培养?

  王生洪:现在的大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学习得不够。大学生要对自己国家的人文历史有所了解,这样才能追求真善美,要有社会责任感,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复旦的老校长苏步青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这一理念。他强调,文科要学一学科学精神,理科要学学人文课程,做到文理相通。大学的通识教育为文科生学习理科知识提供了很好的框架。

  此外,大学还给文科生参与创业和科技劳动提供很多机会。

  晚报提醒 节目播出时间

  6月11日、6月12日、6月13日每天12:00—13:00,上海电台(FM93.4,AM990)在《市民与社会》节目中现场直播,东方网(www.eastday.com)将现场图文直播,东方少儿频道“少年中国”节目全程录制并专题播出,本报将连续刊登访谈的精彩内容。

    作者: □晚报记者张骞报道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