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宁洱震区志愿者80后超过一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3日02:54 中国青年报
云南宁洱震区志愿者80后超过一半
云南宁洱地震灾区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正在为灾民搬运东西。刘建华摄

  本报记者 张文凌 通讯员 酒蕾

  有了这次经历,今后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怕了

  6月11日,姚怡平坐上了从宁洱回上海的长途汽车。她的喉头有些哽咽,对宁洱,她有太多的不舍,但父母的担忧也让她揪心。她说:“我没想到我的志愿者生活是这样结束的,但有了这次经历,今后人生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不怕了。”

  姚怡平毕业于上海青年干部管理学院,2005年7月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被分配到宁洱县宁洱镇文化站工作。“我的服务时间已经结束了,但我一直没舍得走,想再等几天,没想到却等来了地震。”姚怡平说。

  6月3日5时34分,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城发生6.4级严重破坏性

地震,这次地震是我国近两年来、云南省近十年来最大的一次地震。全县7乡2镇85个村4个社区不同程度的受灾,截至记者发稿,已发生余震1891次。地震造成3人死亡,重伤28人,轻伤300余人。

  “地震停止后,我从屋里出来,看到团县委在招募志愿者,我就去了。”这个在大都市里长大的女孩说:“我还来不及体会一个人在异乡遇险的孤单恐惧,就开始参与救险。第一天所有物资都还没有到位,我们就开始协助官兵搭帐篷。晚上10点多以后又到各个地方贴宣传标语。走在还没恢复电力的城区,无人的街道、余震的恐惧促使我们快快工作,凌晨才结束忙乱的第一天。此后一切慢慢进入轨道,加入志愿者队伍的人也越来越多。”

  姚怡平、张芬、苏志伟等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和当地的一批志愿者每天都是最早来到青年志愿者服务点,却总是最后才离开。团云南省委送给他们的慰问金,他们全部转捐给了其他灾民。可是,受他们帮助的人并不知道,这些志愿者的房子震后已经无法居住,震后第一天,他们在广场上露营;第二天,在团县委的办公室里睡觉;之后几天睡在旅馆里。“到处蹭吧,哪里有床就睡在哪里。我们每天要做的事太多,没有时间去领帐篷。”姚怡平说。

  与其在作文里表达感恩,不如用行动表达

  “刀青龙,住高三理科227班救灾篷……”6月3日,正在招募青年志愿者的工作人员停下笔,惊异地看着眼前这个稚气未脱的大男孩:“要高考了,你还参加志愿服务?”刀青龙连连点头,不断保证:“我一定不影响学习!”面对这个执拗而真诚的年轻人,工作人员同意了。

  刀青龙是一名从农村来县城读高中的孩子。从地震发生当天到高考前夕的6月5日,他做了3天志愿者,帮助大家搭建救灾篷,直到6月5日下午才离开青年突击队。

  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6月7日,宁洱县679名考生顺利参加2007年全国高考。不少同学在作文里都表达了感恩的心。

  高考结束的当天下午,青年志愿者服务点的咨询电话响了起来,一位母亲给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女儿傅耀庆报名来了。“我妈妈在民政局,每天给灾民发放救灾物资。知道有很多志愿者在帮忙,妈妈问我是否愿意参加。我当然愿意,与其在作文里表达感恩,不如用行动表达。我的同学都想报名,但他们说人手够了,等需要的时候会给他们打电话。现在只有我报上名,呵呵。”傅耀庆说。

  另一名高中生刘力铭说:“我也是一名受灾的人,所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灾民的苦处,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想为灾民们做点事,尽一份力。”

  用仅有的一只手去帮助别人

  宁洱镇新平村在此次地震中遭到了严重破坏,许多民房都已倒塌。在抗震救灾的人群中,一名在意外中失去了左手的残疾青年志愿者忙前忙后。他的家在地震中也毁了,但当武警官兵进驻村里抗震救灾时,他加入了青年志愿者队伍,用右手协助武警官兵搭建帐篷、搬运财产,他的右手磨起了很大的水泡,但他戴着手套又继续干活。记者问他的名字,他不说,只是腼腆地笑。

  不愿说姓名的人还有不少。地震以来,青年志愿者的服务感动了当地百姓,一些中年人也加入了志愿服务的队伍。一位50多岁的四川籍男子,在与志愿者们一起搭建完帐篷后,专程去了团县委,表示愿意提供自己的车用于青年突击队的抢险救灾工作。团县委向他表达谢意,他说:“没什么,我曾经也是一名共青团员。”

  思茅镇坡脚村民小组是这次地震最严重的一个受灾点之一,所有房屋面目全非,目前余震仍然不断,村民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救灾帐篷里。团思茅区委组建了一支由全区各部门青年团干部组成的“抗震救灾服务队”于6月10日到达坡脚村民小组帮助村民重建家园。

  这天,青年志愿者们还将2000元慰问金送给了坡脚村民小组的10名学生,这些钱是团市委开展“特别团费、特别队费”活动,少先队员你一角,我一元捐赠给灾区青少年朋友的。一名受灾青年接过慰问金时说:“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共青团。”

  温总理笑着说:我感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那天我们正在广场上给灾民发水和方便面等救灾物资,听说温总理来了,我们赶快跑过去,齐声喊‘总理,总理,感谢您’。温总理停下脚步,转过身,看到我们身上志愿者的服装,他笑着说:‘你们是青年志愿者吧?我感谢你们,你们辛苦了!’大家激动地不停拍手。”青年志愿者米涵、罗茜文、向彦羽3个初二的中学生一说起6月5日见到温家宝总理的情景,仍然兴奋不已。

  6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普洱市地震灾区,检查抗震救灾工作,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慰问受灾群众。

  温总理一行来到新平村小学,孩子们正在帐篷里上课。温总理走进帐篷,对老师说:“我想给同学们上两分钟课。”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挺起不屈的脊梁”7个大字后对同学们说:“在灾害面前,最重要的是要有意志、信心、勇气。地震毁坏了我们的房屋,但震不垮我们的意志。同学们要挺起不屈的脊梁,努力学习,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把家园建得更加美好,我们要有这样的信心和勇气。”

  温总理的这句话“挺起不屈的脊梁:意志、信心、勇气”被团思茅区委制作成了一面锦旗,送给了坡脚村民小组。“这是总理对大家的鼓励。总理亲自来到我们身边,让我们知道全国有太多的关心在这里,我们并不孤单。灾难会过去的,我们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团思茅区委书记晏泽说。

   志愿者服务队中,“80后”、“90后”志愿者超过了一半

  很多灾民都不知道,在志愿者服务队中,“80后”、“90后”的年轻人占了2/3。此次团县委共招募了250名志愿者,除医院、政法、社保、

邮政、县直机关等部门的团员青年外,有近150人是小学、中学、高中学生,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8岁。

  这些在家备受父母呵护的“80后”、“90后”青年志愿者们,顶着酷暑,汗流浃背,嘴唇干裂,帮助军警官兵共同为群众搭建救灾帐篷、粘贴标语;配合医务工作人员救治受伤人员,为病人送盒饭;每天中午以后到灾民集中的茶源广场上捡拾垃圾。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组织一支能战斗的队伍,团组织功不可没。地震发生后,团普洱市委、团宁洱县委迅速组织成立了抗震救灾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各乡(镇)团委也立即组织了青年抢险救灾突击队。

  “我们对志愿者管理有一套健全的机制。每年都将志愿者登记在册,有足够的储备,平时对志愿者也有一些培训。在青年当中,我们一直倡导扶贫济困、参加志愿活动是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时尚。”团普洱市委书记张瑜说。

  地震发生后,团云南省委副书记何池康、陆平带队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和酷暑,深入灾区调查了解灾情,看望慰问战斗在一线的团员青年和大学生志愿者,捐赠资金25万元支持灾区团组织开展救灾工作,并将筹措到的首批50万元资金,用于建立灾后第一所希望小学。

  “在灾区我们看到,团旗飘起来了,团徽戴起来了,团员的身影活跃起来了。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团徽在闪光;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青年志愿者的微笑。这正是我们所号召的,青年人在危难险重的时候,要有奉献精神,要勇挑重担,要到第一线去,发挥生力军的作用。”何池康说。本报宁洱6月12日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