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斌读报:解读新车船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3日11:48 CCTV《第一时间》

  正文: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欢迎您第一时间听我马斌读报。

  先来看看今日头条。

  《人民日报》报道说,从今年的7月1号开始,延续了差不多21年的车船使用税将停止征收,不过您先别高兴,不是不收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的车船税,并且缴纳税额的上限将平均提高一倍左右,当然了,各个地方可以结合本地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了,那就是涨价了。同时,还调整了减免税的范围,吃财政饭的单位的车、船将不再享受免税,而自行车等非机动车、拖拉机、养殖渔船等车船免税。新的车船税将随同交强险一同缴纳。对于车船税涨价一事,国家税务总局表示说,新车船税体现了两个原则:一是节能环保,二是公平税负。对于这项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有关的新政策,各家报纸也发表了自己的评论。

  今天的《河南商报》说,《新车船税让人心存三大疑惑》。其中最大的疑惑是:看不出来提高车船税与节能环保有什么直接关系。为了节能环保,就应该规定使用了什么样的环保节能汽车可以减税和免税。但新老车船税都是按吨位定额征收,根本就不考虑车的行使里程、油耗等因素,如何能跟节能环保扯到一起?

  第二个疑惑就是今天的《第一财经日报》说的,《车船税捆绑交强险 淡化了税收的神圣》。车船税是一种财产税,而交强险则是一种强制性保险,二者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类税费形式,现在捆绑在一起“销售”,就会给人一种混乱的感觉,好象税款也成了销售,也模糊了车船税的实际用途和作用。

  今天的《半岛晨报》也问,《“善政”(加引号的)为何还受争议?》新法规制订前并没有举行听证会,制定程序有问题;虽说钱涨得不多,但是,出得起和该不该出、愿不愿出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其实我们理解,国家出台这个新政策,用意是好的,但是,国家既然要体现公平的原则,那首先就应该让老百姓有公平说话的权利,否则,公众不平,那可就不是真正的公平了。

  下一个话题。

  《第一财经日报》就说,6月11日,深圳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从2005年10月以来的一年多,一共有294名相关人员被问责。除此以外,为了加大责任追究和首长问责的执行力度,深圳还将出台政府部门失职渎职公开道歉的制度。也就是说,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其工作人员,只要失职致使公共利益,人民群众、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都必须向社会或者是这些人与组织公开道歉。对于深圳市的这一新制度,各家报纸也有话要说。

  今天的《鲁中晨报》提醒说《别让“道歉制度”毁了道歉》。所谓道歉应该是发自内心与真诚的,可一旦跟制度联系起来,那就成了不得不做的事。表面看来很“亲民”,但也会让“道歉”仅仅成为一篇无关痛痒的官样文章。

  今天的《山西晚报》也觉得《道歉固可嘉,问责更必要》。公众期待道歉是期望政府有一种勇于改正的态度。“道歉”只应成为一种辅助的手段,而以问责结果和改正错误的措施来“了事”才是建立失职渎职公开道歉制度的本原所在。

  今天的《广州日报》认为《反腐勿忘治庸》。庸官虽不象贪官直接吸食民脂民膏,但他们拿着人民的俸禄,却对人民没感情,对工作没激情,浑浑噩噩守摊子、混日子,如此下去也将助长不良风气,对政府执政能力构成威胁,危害不浅。

  要我说,人不怕犯错误,就怕犯了错误不改正。只要您犯错后真心悔改,摆好了态度,又承担了责任,人民群众是最讲道理的。

  下一条。

  来看今天的大连《新商报》的一幅漫画:这是一个大冰箱,上面站俩人,一个是穿制服的,说:你到底买不买,背后还有一牌子:上写取缔两个大字。对面是一个做小买卖的,说:这冰箱也太黑了点。冰箱上写着:城管牌冰箱。

  您别以为这是一种新品牌,在兰州西站开饮料摊的张先生最近就为这种冰箱头疼呢。《西部商报》说,为了统一市场形象,兰州市七里河区城管行政执法局通知辖区内的冷饮摊:要统一配冰柜、遮阳伞和推车等,但是必须要缴纳3558元的费用才能得到这些设备。可通知虽然是七里河区城管局下发的,但摊主却得把钱交给一家食品公司,并和这家公司签订一份协议,这一做法引起了市民的一系列争议。现在,这项工作已经停止了,商户如果有已经办理了手续但不想使用的,可以退掉冰柜。虽说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但还是有多家报纸有话说。

  今天的《时代商报》就说《别说要“规范”,不过是有钱赚》。执法局如此行政乱作为的背后肯定有猫腻。如果那家食品公司不对执法局怎么怎么的,如果食品公司里没有执法局领导的谁谁谁,这背后的利益链条能连接起来吗?

  今天的《当代生活报》也说《“城管牌冰柜”折射公权自肥弊象》。“城管牌冰柜”,折射出的是监管部门的行政与执法错位,我们需要对城管执法权限进行立法,充分分清城管的管理执法空间,让公仆与主人的身份尽快合理归位。

  今天的《齐鲁晚报》总结说,《行政垄断下的“统一”要不得》。这个城管执法局的做法已经构成了事实上的行政垄断。在用法律手段规制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规范的市场运行机制。

  虽说现在摊主可以把买来的冰柜退掉,但是透过这件事情,我们想知道的是,城管执法局和那家食品公司究竟是什么关系?城管局有没有从中牟利?如果不给老百姓一个清清楚楚的交代,没准哪天类似的伎俩又会穿上马甲,伸手掏钱啊。

  天下新闻,马上快评。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五月份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4%,比上月上涨百分之零点三,为两年来的最高值。今天的《城市晚报》就说《别让涨价打压我们的幸福感》,遏制物价上涨,理应成为近期的一个政策走向。

  中共上海市纪委准备在全市推行党纪政纪案件公开审理改革方案。无疑这是一个对于法制建设利好的消息。今天的《南方都市报》说,《党纪案件要依法处理》如果此方案能够推行,那么在上海此前内部处理的党纪政纪案件,除了极个别涉及国家机密者外,将被纳入正常的法制轨道。

  昨天我们读报说了,一位高二学生在一年多时间里先后攻击了2200多家政府网站的事。今天的《北京青年报》对此评论说《政府网站别成了黑客练手的靶子》。教育黑客少年是必要的,但更要紧的是对政府网站合格与否进行一次全面梳理。那些死网站,只会成为黑客们练手的靶子。

  最近,各高校都在忙着进行研究生毕业答辩,而武汉的三所高校在博士答辩时,竟然有不少博士生请了专门的“外援团”,为答辩者回答问题提供所谓的“学术支持”。今天的《新京报》说,此等歪风,不仅《败坏高校学风》,而且玷污学术,必须坚决打击,毫不手软。如若此风日盛,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

  日前,哈尔滨市公安局规定,今后,对商业性征地拆迁活动,各级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一律不得参与。今天的《南京晨报》说《公安机关不得参与商业拆迁应予推广》,公安机关不仅不得参与商业拆迁,并且要保护好群众合法的权益,严厉打击非法强行征地拆迁犯罪行为,这无疑是公安机关准确的角色定位和公权力的理性回归。

  非常人物,非常表情。今天说的这位是湖北监利县的县委书记余日福。《南风窗》报道说,今年4月1日,监利县召开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动员大会,余书记在会上提到了县纪委的招待费用问题。县纪委机关现有干部职工40人,其中在岗的33人,去年总开支达到了310万元,平均每人近8万元,其中用于招待的费用近百万元,每人平均近3万元,也就是说,单位每天平均下来就要花掉4000元。这组数据引起会场一片哗然,不过令在场人员印象更加深刻的是余书记接下来的这席话,他说:“有干部发信息来问,纪委在管我们的公款消费,那谁来管纪委?我今天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县委在管纪委!如果纪委机关今年不加大力度,解决招待费居高不下的问题,县委将严肃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新任纪委书记立下了军令状:“如果纪委机关的开支降不下来,自己卷铺盖走人。”我赞成,“打铁先得本身硬”嘛!

  下面来看一下今天的读报留言。

  他们的胆子也蛮大的,就这样跑来举报,也不怕被熟人看见了,被捅出去。

  说这话的是广州市检察院的一名工作人员。《新快报》报道说,6月11日是全国检察机关举报宣传周的第一天,广州市检察院在全市的一些广场上设置了22个现场举报点,没想到, 前来举报的市民顶着烈日,甚至是坐着轮椅,拄着拐杖,络绎不绝地来到各举报点,向检察官们投诉检举,而且绝大多数市民都是实名举报。要我说,举报贪官是和邪恶做斗争,没什么可怕的,怕的应该是那些被检举的人才对。

  北大、清华都是这么做的,其他高校也不能“掉格”啊!

  说这话的是某高校招生办主任。《人民日报》说,高考结束了,紧接着的就是录取工作了,可好几年来,一些考生虽然成绩优秀,却都由于第一志愿没填好而名落孙山。这位主任说,这样做的目的客观上是为了减少招生录取的工作量。可是您别忘了,北大清华报考的人也多呀,只招第一志愿并不会影响其招生质量,而其他高校也这样效仿的话只会丧失掉一些优秀的人才。学校是以教学为主,可不是比谁更牛。

  不花4800元买教材不能报名。

  说这话的是一家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现代快报》说,3年前,南京市民黄先生将刚上小学的儿子送到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初级班学习。这一晃三年过去了,初级英语就快学完了,黄先生还想让儿子继续学中级。正好,黄先生有一套中级教材,按说,教材是不必买了。可培训机构却要求黄先生再重新花4000多块买套教材,还说出了上面的话。敢情是卖教材的。

  再来看其它方面的消息。

  来看《信息时报》的图片。这是一个人正在把身上的衣服一件一件地往下脱,看着好象不少。怎么回事呢?前两天,在广州白云机场,这位准备登机,但他经过安检的时候,他的奇怪装束却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只见这位,在大热的天里,却穿着厚厚的西装,而且身上臃肿不堪,显得十分滑稽。当他过安检接受检查的时候,安检员这才发现,原来他身上竟然穿了上百件衣服。好家伙,这一百件衣服要想穿到身上还真不容易。原来,敢情这位是位“倒爷”,因为行李超重,却又不想交超重费,就只好出此下策,把一百多件衣服统统“穿”在了身上。唉,也不怕捂出痱子来。

  自6月9日起,湖北省招办就设置了招生咨询接待点,为准备填报志愿的考生及家长提供现场咨询服务。《长江商报》的记者却在现场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到场的几乎都是家长,极少数同时到场的学生却都是一脸漠不关心的态度,家长是扯着嗓门问得满脸通红,而自家孩子却不是插着耳机悠闲地听音乐,就是站在窗前向外张望了。一位夏女士说,儿子考得不是很好,他连估分都懒得估了,更别说跟着来咨询。而据那些单独来咨询的家长们说,他们的孩子多数是在家睡觉,要不就是出去玩了。这样的“包办”、“包养”,孩子还如何长大呢?连这样的大事都“事不关己”,他们还关心什么呢?

  来看这位老人手里拿的存单,这存单可不简单,年龄比我还大,它是49年前由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受理的一张定额储蓄存单。《杭州日报》说,1958年,皇甫老伯的老伴在银行存了十块钱,之后,老两口都没动过这笔钱,前段时间,老伯翻出这张皱巴巴的存单,突然很想知道,这么多年来这十块钱连本带息能有多少钱?于是他找到一家工商银行,可工作人员一看都傻了,这么古老,计算机也查不到,找到了当年开出存单的分行,工作人员说,这个利息计算起来就困难了,因为从1949年到1999年,我国存款利率曾有33次变动,还得到省行查询历史档案,等计算好了再通知老伯。看来,要费点事了,有兴趣的朋友你也可以帮忙算算!我给老伯出个主意,知道了多少钱也别取,现在这份存折就是一份文物。

  “孙悟空”、“毛绒绒”、“吴所谓”、“黄果树”。您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别以为我改教语文课了,听我从头道来。《羊城晚报》说,广州的许先生最近刚当了爸爸,起名成了头等大事。而许先生的太太姓钱,于是,“许多钱”就成了他们新出生儿子的名字。要当爸爸的还有郑先生,虽说太太还有几个月才生宝宝,可“郑大钱”已成了孩子的乳名。像这样无厘头的名字还多着呢。刚才我念的“孙悟空”、“毛绒绒”、“吴所谓”、“黄果树”都是一些年轻父母给孩子取的名字。还有四个字的,像“杨春白雪”、“何日君来”、“赵钱孙李”等。现在不是能申请双姓吗。有人就说,如果孙姓男子娶了侯姓女子,碰巧生了个儿子,那名字简直手到擒来,就成了“孙猴子”了。

  对于这样的起名法,今天的《半岛都市报》评论道《给孩子起名莫忘记对孩子的那份尊重》。如果父母只顾开放、前卫、个性化,而不考虑孩子长大后对自己名字的感受,那么,实在是对孩子的一种不尊重。

  这正是:搞笑名字逐个数,创意出自新父母。要是真叫孙猴子,孩子岂不成始祖?

  今天的读报就是这些内容,就到这里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