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宁洱县太达村委会党支部:抗震救灾一面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5日09:38 云南日报

  

记宁洱县太达村委会党支部:抗震救灾一面旗

  宁洱镇太达村委会党员干部及时把救灾物资送发给受灾群众。【雷桐苏摄】

  6月3日凌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发生6.4级强烈

地震,这对处于地震重灾区的太达村委会党总支来说,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6月4日,这个村委会将举行换届选举,选举产生新的村委会主任和副主任。地震灾害的发生,给村委会出了一道十分现实的考题,群众成了最直接的考官。6月14日,记者来到这个村采访时,所见所闻让人感动。太达村委会党总支的党员干部经受住了一次考验,给群众交上了一份圆满的答卷。朴实的群众说:“这几个人真是要得成,我们信得过他们。”

  “地震发生后,党支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把群众的利益保护好。”村委会党支部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经受住了考验

  灾情就是命令,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就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没有接到通知,没有受到指派,地震发生后不到半小时,太达村党支部的一班人就不约而同地从各自家里迅速赶到村委会,投入到紧张的抢险救灾工作中。对于分散在各村民小组居住的几位村干部来说,如此快捷的反应速度,确实让人吃惊。从6时开始,他们就把灾民的安危放在第一位,舍小家顾大家,查验灾情,抢救灾民,转移安置灾民,直到6月4日凌晨4时多把安置灾民的帐篷搭好后,他们才缓了一口气。在采访中,记者从群众那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地震发生后,党支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把群众的利益保护好,实在辛苦他们了。”

  对村委会党总支书记郭炳光来说,那真是一个祸不单行的夜晚。那晚,他的小外孙发了一夜的高烧,凌晨5时,夫妇俩实在担心小外孙的病情,急匆匆地把小外孙送到了

医院。谁知刚测完体温后不到两分钟,地震就发生了。郭炳光马上意识到,还有更重要的事需要他去办,小外孙的病是看不成了,于是就急忙拉着媳妇,背起外孙就往回走。走了一公里后,心急如焚的他把小外孙交给了媳妇,便飞快地往村委会跑。

  进了村委会,郭炳光就与紧接着赶来的村委会主任分头去查看灾情,组织群众抢救被压在乱石泥土中的群众,及时运送受伤群众,转移安置群众。10多个村民小组忙过来,他的脚都磨破了。整整一天,他没有顾得上吃一口饭。6月3日夜里10时30分,他又带着工作队进入最偏远的两个村查看灾情,直到6月4日凌晨4时,他才回到村委会。还没有来得及闭一下眼睛,他又带着群众开始搭建转移安置灾民的帐篷。

  郭炳光已是一把年纪的人了,可是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他能把所有的力气都使出来。在救灾物资分发现场,人们看到,他没有一丝松懈,又是忙着从车上搬下大米,又是忙着给群众分发,全村1108户人家,20多吨大米,都经过了他的手。他总是说:“地震发生后,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要把群众保护好。”

  村委会主任普家贵从地震中惊醒后,两个十三四岁的姑娘惊魂未定,吓得哭了起来:“爸爸,我们咋个办?”看着柔弱无助的孩子,他还是毅然转身,向门外冲去。他急忙到村里查看灾情,紧接着就直奔村委会,投入到抗灾救灾中。6月3日,他始终和村民战斗在一起,全然不顾饿得直叫的肚子。直到夜里11时,他才吃了一点饭。为了把灾民安置好,把每一家的困难解决好,他不知疲倦地忙碌着,两天两夜都没有合眼。

  普家贵一心扑在抗震救灾上,灾后第3天,他就组织召开第七、八、九村民小组的村民大会,传达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及时带给灾区人民,极大地鼓舞了灾区人民抗灾救灾的信心。群众积极支持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安排,以空前的积极性投入到抗灾救灾中去。

  普家贵顾了大家,却忘记了自己的小家。从6月3日起,他全天都坚守在村委会办公室天天值守着夜班,一张长藤椅,一床旧被褥,每晚都是一种半睡状态。到6月1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普家贵还没有回家吃过一餐饭,喝过一次水,睡过一次觉。他把受灾的家交到了媳妇一个人的身上,没有帮家里搬过一块砖头。媳妇带着乞求的声音对他说:“我不敢一个人在家里睡。”普家贵只说了一句话:“我干的就是这个工作,这是我的责任,你要理解支持。”普家贵还是坚持投入到抗灾救灾中,他说:“村委会就要换届了,我在位一天,就要干好每一天,站好最后一班岗。”

  村委会副主任李存珍6月1日接到转正为正式党员的通知。地震发生后,她办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灾情。6月3日6时36分,她就向民政部门报告了村里发生地震的情况。她没有来得及穿上鞋子,就光着脚板冲了出去,大声提醒群众注意安全,及时召集群众抢修道路,清理障碍物,确保了救灾车辆能顺利进入村里。

  李存珍没有来得及洗脸, 只用水抹了一下头发,就冲到了村委会办公室。一进村委会,李存珍就出不来了,一天到晚忙着收集、报送人员伤亡、房屋损坏和经济损失情况,一干就是两三天没有合眼。直到第三天,她才回了一次家。

  李存珍的丈夫是第十一村民小组的组长,灾情发生后,她对丈夫说:“救灾物资是有限的,我们要把帐篷让给那些最困难的群众。”当她回去看见自己家里搭起了帐篷时,还责怪起丈夫来。他丈夫说:“你天天在外面,哪知道家里的情况。”原来,她的家已经全部倒塌了,她是村委会干部中受灾最严重的,她和丈夫都忙在群众的抗灾救灾中,没有顾及家里。家里成了一片废墟,却没有人收拾。说起对家里的愧疚,李存珍忍不住流下了泪水。她说:“我欠家里的实在太多了。”但是,群众把她做的事看在眼里,6月13日、14日,一批批群众自发地来到她们家,帮助她家清理废墟。她欠了家里,却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信任,得到了群众的真心。

  村委会妇女主任李建华也是受灾户,她也把小家放在了一边,赶到村委会投入到灾情统计工作中,就连自家都没有领到一顶帐篷。

  “没有这些最基层的干部支撑着,我们的抗震救灾就难以深入开展。”村民小组长在抗灾救灾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太达村委会党支部在抗灾救灾中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支部一班人起好了模范带头作用,群众看在眼里,服在心里,一批村社党员干部紧紧地跟上来。记者在这个村里看到,这些每年只拿150元补贴的人,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把肩上的责任看得最重,义无反顾地挑起了抗震救灾的担子,一批村民小组长留下了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集体群像。

  第六村民小组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李世标是一个细心的人。 在地震中,村民李双涛5岁的儿子被倒塌的房屋压死,妻子又被埋在乱石下。李双涛受到了严重的精神打击,陷入悲痛之中,一时不知所措。正在李双涛绝望之时, 李世标走进了他的家,在对他进行细致安慰后,还多方联系,帮助他把死去的儿子送到景谷去火化,料理后事。李双涛感动地说:“没有李世标,我真的要垮下去了。”

  第七村民小组组长罗玉芳是个坚强的女性。在大灾面前,她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冲在最前面,没有半点畏惧。村民周惠云的丈夫在4个月前病逝了,在这次地震中,她和两个十三四岁的女儿同时被压在乱石中。周惠云没有想到,正当他们一家人陷入绝望时,罗玉芳已经带着群众在刨土石救人了。她们家三口人得救了,罗玉芳却受了伤。罗玉芳家里也是受了灾,她把全部帐篷发到困难群众手中,却没有给自家留下一顶。

  第十一村民小组组长凤家才是一个典型的彝族汉子。地震发生后,他一出家门看到村民普旺家的房屋倒塌了,就忙着冲过去查看,发现有人被掩埋在土石中,他一边连续给120打了三次电话,一边冒着生命危险,带领群众冲进去,刨开土石,把普旺的媳妇救出来送进了医院。地震造成村里生活用水缺乏,他又站到最前面,带领群众苦干了两天,在解放军战士的帮助下,架设水管,从两公里外的水库里引来了水,确保了群众的生活用水,稳定了人心。说起凤家才,群众无不称赞:“多亏他这个领头人,不然,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第十三村民小组组长凤光辉把无私的爱给了群众,自己却成了一时“不孝”的人。地震发生时, 他的年近80岁、已经瘫痪在家三年的老母亲仍然躺在床上,可他首先想到的是广大群众的安危,没有顾得上保护老母亲,就冲到了群众的身边。有群众被掩埋在废墟里,他就带着群众去刨开土石救人;村里饮用水断了,他就组织群众投工投劳,苦干实干,保证了村里能及时供水。

  第二村民小组副组长刘珍碧是一个敢于负责的人。地震发生时,村民小组组长在外打工,可是,村里的抗灾救灾是一刻也不能耽误的。作为一名副组长,她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把村民小组的全部担子挑起来。村里道路受阻,她就组织发动群众清理了上百车的沙石泥土,修通了道路,使救灾物资能及时运到村里。她把救灾物资全部发放到了困难群众的手里,自家的帐篷里却是空荡荡的,一无所有。她说:“为了群众少受一点苦,我再苦再累都无怨无悔。”

  困峨村共产党员、村民小组长沈光明是个闲不住的人。他在查看灾情时发现,村民普文忠夫妇俩被倒塌的房屋埋在土石里,没有耽误片刻就立即组织群众进行营救,带头刨开土石,并打电话让120来救人。之后,他就一直忙于查看灾情、安置受灾群众、分发救灾物资。

  说起这些村民小组长,村里的群众总是讲不完他们做的好事,无不心存感激。村委会党支部书记郭炳光说:“没有这些最基层的干部支撑着,我们的抗震救灾就难以深入开展。”他说的是大实话,在灾害面前,群众对他们是看得真真切切的。正是这些每年拿150元补贴的干部冲在前面,靠近群众,连着群众,全心全意为了群众利益而努力工作,为群众办了一件件实事,才赢得了群众的好评。他们给群众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李 维乐志伟李汉勇 (云南日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