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华弱点是“公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5日15:58 南都周刊
董建华弱点是“公关”
董建华

董建华弱点是“公关”
董建华

  1937年生于上海,1947年定居香港,为一代船王董浩云之子,早年求学英国利物浦大学,返港后专心打理家族企业——东方海外国际有限公司。

  1992年,末代港督彭定康对香港行政局进行重大改组,董建华被任命为香港行政局议员,他由此正式步入政坛。

  1996年12月,董建华当选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并于1997年7月1日就职。2002年2月,他当选连任香港第二任特首,同年7月1日就职。2005年3月10日,董建华在香港宣布因健康原因辞去特首职务。现在,他的身份是全国政协副主席。

  不擅公关简直就是灾难

  至于董建华,我想最大的问题就是他自己所说,“在三个‘P’里,‘政策’(policy)、‘政治’(politics)和‘公关’(publicity),我最弱的就是‘公关’。”在可以当影帝的彭定康之后登场,不擅公关简直就是灾难。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董建华给人的印象并不坏,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好。还记得那年他刚获选为行政长官,随即流利地以普通话,粤语和英语发表感想,与记者交谈也是那么地自信、自如。很多人看了都相当感动,几十年来,香港人何曾见过这个城市的领导人是能说普通话甚至用粤语公开发言的呢?我们果然是到了“港人治港”的时代了。

  董建华一向予人温厚内敛的形象,虽然在英国念大学,也不见得对中国典籍和

传统文化有多深的素养。但香港人都知道他是船王董浩云的公子,究竟是有家底的人,见惯大场面,教养上乘,所以有人觉得他颇有中国儒商之风。

  一九九七年前,香港人自信满满,甚至到了膨胀的地步。当时大家觉得这个城市是个单纯的经济城市,一条心想的就是发财(好听点的说法是“坚定繁荣”)。同时我们又以为这地方遍地机会,满是黄金,只要你肯努力再加上点运气,不会不成功。所以李嘉诚是所有人的英雄,他白手起家,终成巨富,实在为香港人立下了好榜样。

  崇拜商人,使港人甚至中央都以为一个商人既然能成功致富,搞大一盘生意,那么他一定也能管好香港。因为香港就是一间大公司,谋求利润就是它最大也是唯一的目标。董建华的经商之路有起有落,可他毕竟出自豪门,旗下企业也算有声有色,管理一个城市应该出不了大错吧?

  可是,一个城市和一家财团到底是不同的。彼时才刚开始经历衰退的香港已经丧失崇尚富商的心,怀疑官商勾结的人却越来越多。大家都很迷惑,一介商人可以不偏不私地统领一个政府、一个社会吗?董建华这时最应该做的,就是以更公开、更透明的现代政治技巧时刻回应民间的种种问题和挑战。不过,他给人的感觉却是沉默而内向,似乎反对的声音越大,他就越往内缩。莫非他以为只要自己一心为了大家好,大家迟早就会明白他的良苦用心吗?统领家族企业,老板可以关起门来英明决策,下属纵有百般不愿也不得不服。然而治理整个社会,你怎能不时刻面向公众,用上各种沟通技巧说服对手笼络人心呢?

  2003年听到港人上街高呼“董建华下台”,坐在官邸里看着电视机的董建华一定很不好受。换作一个老练的政客(例如彭定康),一定会勉为其难故作镇定地在第一时间走出来。不论是含蓄的让步检讨还是逆流而上显示果决勇气,总之是要迅速回应。可是连续几天的上午,只见他匆匆走进办公室,对着蜂拥的记者挥手说早,然后不置一词地消失。这组向全港市民道早安的连续镜头,很不幸地成了香港人对他的印象总结。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