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摩根士丹利首席分析师谢国忠的香港一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5日17:11 南都周刊

  全世界头10个大投行,加上50个最大的基金经理,他们手上代理的钱想经过哪里,就可以将哪个城市定为金融中心。很幸运,香港一直吸引着他们。

  当世人以为香港贵为福地的气数已尽,香港却一一熬了过来。那些留下来的国际投行,也终于开花结果,仅仅在中国企业赴香港上市的资本盛宴中,融资承销收入前十名均是国际投行。

  5月底,前摩根士丹利首席分析师谢国忠把家从香港搬回上海。这一天,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集团之一美国富达集团(Fide lity)将其日本股票交易业务从东京迁往香港。

  尽管谢向来悲观,但他仍然同意他的老主顾们的观点——很长时间以来,总部设在这块原英国殖民地上的投资银行和公司都认为,香港在亚洲金融网络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避免的结果。作为“完全开放”的国际化城市,香港政治和法制稳定,与主要市场靠近,基建完备,财务和专业服务公司林立,联系密切,机构管理优良。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从1990年代初开始,时为世界银行经济分析员的谢国忠,频频出差香港;1995年,他跳槽到麦格理银行任联席董事时,更因为业务的需要,从新加坡搬到香港;两年后,他转到

摩根士丹利做分析员。那时,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高盛和美林均已在此之前进入了中国。

  只是,即便在他们的亚太区总部香港,这些外来的国际投行也并非强势。1990年代中期,香港本土的华资投行在兴起,慢慢侵蚀了原传统英资的市场。其中,最出风头的投行当属百富勤(也是日本以外亚洲营业额最大的投资银行)。仅上市的60家红筹股,百富勤做上市推荐和担任主要承销商的,就占到了70%以上。

  初入大摩的谢国忠,租住在香港一栋价值2700万港币的

豪宅里,没有固定客户,他每天差不多50%的时间,都在与形形色色的基金经理辩论,每天都“有一种上战场的感觉”——香港回归前两个月,他撰文预测香港回归后房地产将暴跌50%,回归后两个月,他又撰文预测香港房地产还将暴跌50%。

  当泰铢这样一种次要货币崩溃时,资本泡沫破灭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随即出现,长达半个多月的香港金融保卫战,很快让野心勃勃的炒家们败走香港。香港没有机会了么?谢国忠摇摇头说,如果这样,第一个毫不犹豫全部退出的,将是他们。事实并非如此。当时,香港几乎所有投行都空无一人,所有的人都在外面跑。谢国忠通常飞往欧美,走访跨国公司高管和

股票投资的基金经理们,有时,他还牵头带领投资者前往香港,让他们深入了解香港,而不是以局外人的视角随便对香港下定论。

  他常用来讲解香港的一些数据是—— 《财富》杂志选出的全球500家大公司中,超过60%在香港设有办事处;跨国公司在香港设立的地区总部和办事处,1999年有2500个,2000年已上升至3000个,增幅高达20%;香港就业人口有13%受聘于跨国公司;外来投资也持续增长,香港更成为大部分外商在亚洲区的投资重点,2000年,香港吸引了超过640亿美元的海外直接投资,中国自从1978年对外开放以来,外商的直接投资,过半数取道香港进入内地市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