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爱他”“恨他”都送他去重庆大厦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5日17:16 南都周刊
资料图片 记者 苏岭 今年5月,美国《时代周刊》评出20多项“亚洲年度最佳去处”,重庆大厦荣膺“全球化最佳样板”。 36-44号,仿佛香港尖沙咀主干弥敦道的节点,时光在此沦陷。 从这里向左向右,眼见都是时尚的香港。对面的半岛酒店,上世纪20年代被喻为“远东贵妇”,2004年一度被评为全球最好的酒店,住过无数世界政要、名流。周围敞亮的商厦汇集国际品牌产品,奢华的时装、手表、化妆品和首饰与欧洲不差分毫,每每吸引来血拼的豪客一掷万金。 而它,夹在左右两幢星级酒店间,外观破旧,墙外挂满各招待所的招牌和空调的室外机。这里,行过的香奈尔5号匆促而逸,滞留的多是廉价香水和各人种的体味,向内走,咖喱的味道逐渐浓厚。里面的住宿介于80港币至300港币,聚集着欧美背包客,非洲、印度和南亚商贩,国内的自由行游客。 它的正门上方高悬着香港最大的外墙液晶电视屏幕,传递各种时尚资讯的绚彩广告之下是四个黯然的镏金字:重庆大厦。有的人觉得这四个字充满魅惑,有的人则避之惟恐不及,恰似纽约,“爱他”或“恨他”,便送他去那儿。 5月,美国《时代周刊》评出20多项“亚洲年度最佳去处”,重庆大厦荣膺“全球化最佳样板”。 与重庆无关 重庆大厦于1961年落成,由5栋17层的大楼组成,共770个单元。当年由一群华侨出资筹建,命名“重庆”,以纪念抗战胜利。 “那时,重庆大厦是尖沙咀最高的大厦,住的都是香港最有地位的人,部分租给英国军官。”B9的业主包建强曾听长辈述及过去辉煌。 后来,重庆大厦却成为“龙蛇混杂的九反之地。”吸毒、偷盗、抢劫和杀人等罪案时有发生,屡被曝于报端。这一情况到2004年才得以明显改善。此时重庆大厦完成翻修工程,安装208个闭路电视摄像头,聘请保安队24小时巡逻。 有趣的是,重庆大厦一度成为影视灵感地。1994年,香港导演王家卫拍摄《重庆森林》,电影命名源自他移民香港之初曾入住重庆大厦一间名为“重庆森林”的宾馆。本来电影以重庆大厦为背景,但因业主立案法团担心放大坏的一面未获通过,拍摄地挪到相邻某大厦。杜可风随王家卫偷拍了少量重庆大厦的镜头,被发现的保安拿着棍子追打。1996年,日本京都电视台来拍摄《午夜快车》却得礼遇。连老板、编导在内的9人在重庆大厦业主立案法团主席林惠龙开的龙汇inn住了9天,拍摄地为包建强家的快乐旅馆。包建强记得后来周海媚也来拍过电影。 末代港督彭定康到过重庆大厦两次。1993年夏天,大厦电机房爆炸,导致停电10天10夜。繁华的弥敦道出此大事,彭定康秘密微服视察。事后,林惠龙才得知。1994年10月,新的电机房建成,彭定康携太太前来参观,赞扬业主立案法团和林惠龙的努力。 国际驿站 重庆大厦成为国际驿站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业主纷纷兴办价格低廉的招待所。“现在有90多家,占了全香港的1/10,称得上宾馆的总汇。”(香港的宾馆指招待所)林惠龙说。此处交通方便。一个床位最初仅30港币,随后渐增为50、70、80港币,吸引了背包客和精打细算的商贩。 来往者除欧美、日本和非洲人外,大量为印度和南亚人。“早期他们不用签证,到了以后,海关在他们的护照上盖个章,就可在香港住3个月或6个月。”包建强说这个政策三四年前才改。 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教授马修斯曾对大厦进行1年实地考察,以1周居住3晚的方式了解大厦居住人群。据他统计,大厦共有120种不同国籍的居民。 现在商住两用的大厦内常住人口大约5000人,平均每天有1万人进出。仅少量为游客,多数人为商贩,做各种生意。“他们可能来自牙买加、墨西哥、厄瓜多尔,或者沙特,总之是世界上任何角落。这群人中,以非洲手机贩为最多。”马修斯说。另一部分滞留者多属过期居留,来自印度、孟加拉、印尼和尼泊尔等地,在大厦内做搬运工、餐厅打工或贩卖假表、假包。 大厦内接触外国人最多的非”漂丽“洗衣店的老板余绮雯莫属。她于1970年买下了大厦最靠内的这个30平方尺的店,经营至今。由于是大厦内唯一的洗衣店,价格便宜,大厦内的住户、商贩和租客的衣服都送来洗,还吸引了周围酒店的住客。 经营户除香港人外,也有外籍人士。印度人Singh来香港35年,在B3开设”印度皇宫餐厅“23年,包建强家隔壁的旅馆新近换成了尼泊尔老板。 大陆跳板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后,重庆大厦变身为一块各国商贩和游客前往大陆的跳板。 “现在,我的生意很好。平均两个月就过来一次,待上一周。”来“漂丽”洗衣的吉尼说。他是几内亚人,做他所说的“石头”生意,提供水晶石、月光石、玛瑙等给生产宝石树、头花和手链饰品等的大陆厂家。 更多商贩则从大陆打货,携货到重庆大厦,然后回国。包建强听说他们不仅到广州,有的已经找到了宁波和义乌。一个非洲女人告诉他,原来跑4趟就赚一辆吉普车,现在做生意的多了,中国人也跑到非洲做生意,进货成本变得非常重要。 这里也是外国人到大陆工作的跳板。加拿大人马田在台湾找到一份上海的外教工作,经由香港去深圳,再前往上海。 不过,往大陆的便利令重庆大厦的客源有所丧失。有的只住一天,有的则直接去大陆。包建强说以前旅店房间饱和,现在不时会空一、两天。最惨是SARS期间,“连续数月没什么客人,很静,静得让人发慌。” 同时,它还成为少数大陆人去国外的跳板。欲移民加拿大的大陆人到香港的加拿大领事馆面试,喜欢选择入住龙汇inn,因为林惠龙会提供免费的面试辅导。多年来,她从来往的客人中听说很多面试问题,便加以整理,成为一套实用的应急之策。不少人争住龙汇inn的330房,据说入住者皆顺利过关,遂有“状元房”之称。来自福州的宋先生听朋友林超指引,5月23日入住此间,25日过面试关。 随着2003年7月开放内地居民赴港“自由行”后,重庆大厦内多了大陆游客。由于多数旅馆招牌为宾馆,宾馆在大陆的概念与酒店一样,虽然价格便宜,大陆游客仍易生抱怨,如地方窄小、设施不足、服务不足。此前外籍客人都明白此类旅馆的性质。 有的内地游客只因《重庆森林》而专门前往重庆大厦探秘,结果发现并非想象中的阴暗。《重庆森林》在内地打造了重庆大厦的知名度,令林惠龙意外。 在香港,只有尖沙咀重庆大厦才汇聚那么多的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身着各式T恤、短裙、纱丽、长巾、白袍、包头,忽忽而现,忽忽而过,令人不由忆起意象派诗人庞德那首著名的《地铁车站》: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