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师奶:虽然不幸但自强不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5日17:28 南都周刊
新移民师奶:虽然不幸但自强不息
插图 戴秀珍

  记者 炫风 香港报道

  师奶是什么?“家庭主妇,没文化,爱搬弄是非,贪小便宜……”

  天水围的师奶是什么?除了以上特征,还有“贫穷,不爱工作,从来不出远门……”

  天水围的新移民师奶呢?除了以上所有特征,再加上“没文化,没礼貌,不文明……”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香港人对“天水围+师奶+内地新移民”的看法,答案往往如此。

  天水围,更确切地说是天水围北部,位于香港新界西北部,是近年发展的新市镇。那儿四处是公屋(香港政府为低收入家庭提供的廉租房),从内地移民到香港的低收入者,通常被安排居住于此。21世纪初,天水围还逐渐成为家庭问题和青少年问题最严重的地区,又发生了几起广受关注的自杀和暴力事件,久而久之,被香港人喻为“悲情城市”。

  从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工作系毕业的谭碧茵,却不相信这里只有绝望和消沉。2005年,香港职工盟的新培训中心在天水围成立,向居民提供从英文、洗衣乃至风水的廉价课程,谭碧茵每月去四次教英文课,慢慢地,了解到外来师奶的真实一面。

  之所以不出远门,是车费太贵。“很多人嫁到香港,却嫁入了低收入家庭,丈夫经常失业,而她们中很多人看繁体字和英文都很困难,只能找工资最低的工作。”谭碧茵说,天水围的外来师奶,出外都尽量穿得光鲜,实际上很自闭,怕别人看不起,没有可以说真心话的姐妹。后来,她的英语班竟然成为师奶们的交友会——“我们是继观音之后,第一个听她们倾诉的人。”

  谭碧茵班上有个来自广西的师奶,名叫笑卿(化名),说一口纯正广东话,看上去自信心也比其他人强。她当初在内地见到现在的丈夫,油光满面,天天卡拉OK,便嫁给了他,岂知1999年到港,却只见到“一个煲,一个锅,一个水壶,两只碗,两对筷子,连米桶都没有”。为了生计,笑卿做酒楼楼面工、干茶餐厅、当保姆,劳心劳力。最难受的是,有街坊在背后笑她拿综援。

  在香港,接受政府的福利资助,就好像被宣判为失败者,似乎尊严都被剥去。但笑卿没有放弃。她省吃俭用,努力奋斗,供养2001年中风的丈夫以及两个年幼的子女。令谭碧茵感动的是,这个35岁的女人会说,如果她的不幸发生在内地,一家人连粥都吃不上——“还是香港好”。

  早几年,香港人怨气很重,以前觉得创富机会多,只要努力就能出人头地,后来经济萎缩,大多数人都斤斤计较起来,于是内地劳工和产妇,经常被认为是抢了本地人的福利。谭碧茵,连同她小时候的同村、香港中文大学讲师陈惜姿,决心把师奶的故事告诉香港人。

  她们策划了一本真实故事集《天水围十二师奶》,其中多数是1997年后移民香港的内地人,陈惜姿的描述都来自谭碧茵的认识:她们勤奋好学,坚强刚毅,尽管遭遇家庭暴力等问题,仍然坚守着家庭的责任,“跟男人比起来,她们更廉价的工作都去做,她们相信,能熬,就有一线生机。”这本书后来在很多书店都被摆在最被推荐的行列。

  十二师奶之一的笑卿,处境并没有什么改变。她不是那种挂个惨字在胸前,然后希望获得捐助的人。现在的她,稍微增多了离开天水围的次数——她以前在农村榨过油,现要帮新合伙的有机农场四处“视察”。

  令谭碧茵开心的还有,很多人对“师奶”、对天水围、对内地新移民的看法已经更新,甚至不少本地女性也不介意称自己师奶——感觉敏锐的本地电视台立刻制作了关于师奶的电视剧,说的,是她们自强不息的故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