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看病难 我市打造15分钟服务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7日05:19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编前语:2007年5月18日,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实施意见》的38号文件,从19个方面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力度。6月14日,市统计局城调队对我市3800多位市民进行随机调查,调查结果表明,85%以上市民了解和关注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有近70%的受调查市民曾经或正在享受社区卫生服务,市民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率达到80%以上。经过几年的发展历程,成都的社区卫生已走在了全国前列,切实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集中展现我市社区卫生建设所取得的成绩。

  本报记者 杨杰 摄影 廉钢

  近两年来,成都市中心城区共建立了9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打造了覆盖全市的“15分钟服务圈”,通过“片医负责制”“设置爱心门铃”等便民行动,夯实了城市社区卫生公益性网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病,缓解老百姓“看病难”问题。

  长寿西路2号小区内,绿树掩映下有一座三层新楼,火车南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街道办事处都设在这里。这正好体现了该社区服务中心“街卫共建”的特色。据悉,该楼由街办花450万元购买,其中1200多平方米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该中心内,计免室、全科诊室等一应俱全。康复室里还摆有各种健身设备,11岁的脑瘫儿童洋洋正在进行康复锻炼。医护人员告诉记者,洋洋已经在此接受了两年多的训练。“在这儿锻炼免费,这里的医生也很好,耐心地教娃娃如何使用器材。”洋洋的家长高兴地说,孩子目前正在逐步康复中。

  在二楼的输液大厅内记者看到,三排躺椅上早已坐满输液的病人,在他们的身边摆放着清新的绿色盆景和中心准备的纯净水。病友们在空调房内拉家常、看杂志、听音乐,十分惬意。在大厅的一个角落里,两位同在病床上输液的婆婆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周婆婆和陈婆婆都已80岁高龄,两个人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半年前,她们先后从市中心搬迁到附近的高攀路18号,平时经常结伴来中心就诊。“这里的收费很便宜,住院两天,输液、B超和化验费加起来还不到200元!”陈婆婆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赞不绝口。

  火车南站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金长海告诉记者,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火车南站街道办事处6个居委会,服务6.2万人,其中常住人口4万人。中心建成后,居民们在15分钟内能享受到健康教育、预防、保健、计生、康复、医疗“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辖区内基本实现居民“小病不出社区”。

   ○措施

  签订“健康合同” “片医”上门服务

  昨日,家住羊市街32号的程婆婆迎来了一位“老熟人”——草市御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江洪霖。程婆婆已经80多岁了,既是孤寡老人,也是低保户,她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卫生服务中心一直把她作为重点管理对象,为她建立了健康档案,每半个月就上门探访一次。“婆婆,最近有没有不舒服啊?”江洪霖边量血压边问。“身体还可以!”老人高兴地和江洪霖医生摆谈起来。

  在羊市街32号大院,记者看到上面挂着一个“片区责任医生”的牌子,牌子上有江洪霖的照片、24小时开机的联系电话及草市御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电话,牌子上注明:居民有啥病痛无法出门,有啥健康问题需要咨询,都可打电话求助。“这一片居民都是我的服务对象。”江洪霖说,她定期轮流到自己所辖的居民小区进行健康宣传和咨询,对小区内签了健康合同的高龄老人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每月还要定期入户访视,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

  草市御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伟表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与大医院的医生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要“走出去”,主动上门,为居民提供免费健康咨询,建立健康档案,做居民的健康守护者。据悉,2004年,青羊区在全市率先推出“片区医生责任制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分片包干不同的社区点,对责任范围内的重点人群、低保人口实行“无缝式服务”,青羊区已有1万多居民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健康合同”,这样可以免去挂号费、出诊费等一些费用。目前,该制度将逐步在全市推广,“片医”将成为我市老百姓“用得起、用得好”的平民医生。

  设置爱心联络员 方便空巢老人看病

  “要不是有‘爱心联络员’及时联系我,程婆婆可能会出现脑出血!”江洪霖医生对记者说,春节前的一天,她接到“爱心联络员”的电话,说程婆婆呼吸困难,有晕厥症状。

  “这是脑溢血的前兆!”江洪霖背上药箱就往程婆婆家赶去,程婆婆当时的心跳是96次/分钟,血压为140/90 mmHg。经过抢救,程婆婆的病情得到控制,随后,她被送到卫生服务中心输液治疗。据了解,程婆婆住院43天,花费1614.48元,按照青羊区的医疗救助政策,60%的医疗费用得到报销,另外的40%则由当地街道办事处支付。

  据悉,“爱心门铃”“一键通”“爱心联络员”已在青羊区内推广,联络员平时组织居民参加健康教育学习、体检,为入户访视、送医送药上门的医生带路,当居民生病需要帮助时,则立即与医生联系,保证居民能得到及时救治。

   ○背景

  15分钟服务圈

  今年5月18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再次为成都全市范围内打造“15分钟服务圈”,实现“小病在社区”,建立和完善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覆盖全市城市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意见》指出,各级政府要按照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要求和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来制定当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划,建设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建中,建设面积不少于1600平方米,占地2-3亩。对人口较多、服务半径较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覆盖的社区,适当增设卫生服务站,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业务用房由区(市)县免费提供。

  目前,我市按照《成都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采取“上靠和下沉”,卫生资源向社区倾斜,将46个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整体转型,华西医院等二、三级医院领办24家,我市已经形成了医院整体转型、城乡统筹、街卫共办和医院领办四种举办模式,构建了城市医院、预防保健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两级构架。2005年实现了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全覆盖,2007年实现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真正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得上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