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平米宿舍住了百名学生 new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7日07:23 长江商报

  “老区助学”活动首站抵红安,实地探访老区学子学习生活情况

  核心提示

  红安,一个赫赫有名的“将军县”,又是一个集老区、山区、库区和贫困地区于一身的山区小县。由于种种原因,这里的经济基础一直很薄弱,教育发展的速度更是很缓慢。一些贫困学校不仅教学条件极差,学生学习环境很艰苦,饮食住宿条件也异常糟糕。

  根据红安县教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县共有12个乡镇289所学校,普通初中27所,其中24所是寄宿制学校,职业高中1所,完全小学126所,特教学校1所,民办学校3所。目前,全县在校学生99568人,其中贫困特困学生有4万多人。

  由省校办产业管理办公室、省教育基金会与本报联合主办的“老区助学”活动已正式启动。近两天,本报记者深入红安革命老区,探访老区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

  运动场有人放牛,校舍用了70

  有着50年历史的红安县华河中学,地处红安西北角上,是华河镇规模最大的初级中学。从县城出发,沿着乡村公路向西北进发,行进20多公里后进入华河镇。车子再经过一个小胡同,七弯八拐终于来到学校的校园。

  学校的大门是一个门楼,步行攀上门楼前面的几十级台阶进入大门,只见一大片平地。该校的副校长张武松说:“那就是学校的运动场。”草皮都是天然生长的,还有人牵来黄牛,将这里当作了放牛场。露出断断续续的一圈环形黄土是学生们的跑道。几个学生在上边玩耍嬉闹,之后便是一阵尘土飞扬。

  离开运动场上一个台阶,有一排青砖瓦房,瓦片已经斑驳陆离,墙壁也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裂纹,屋里的地面都还是泥土的。华河中心学校书记兼校长夏红兵告诉记者,这房子还是上个世纪50年代修建的。

  华河中学没有多功能教室。“搞教学改革,离不开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是我们没有办法。学校曾经添置了一些电脑,平均4个学生用一台电脑,由于当时的配置很低,质量也不怎么好,现在基本都不能用了。”张武松告诉记者。

  同华河中学同在一个镇上的,还有双河小学。这所学校的条件更差,教学楼虽然是两层楼房,但是也很陈旧,并且和学生宿舍也在同一栋楼里,一楼是学生宿舍,二楼就是教室。校长的办公室,顶棚还是用帆布钉着的。

  学生吃蒸钵饭,一周吃两瓶腌菜

  华河中学全校2300多名学生中,除了少许走读生和附近村落的孩子外,大部分学生都过着寄宿生活,他们都是周末回家,平时吃住在学校。

  这次助学活动中,华河中学申请给食堂添置一整套厨具。“学生只能吃蒸钵饭和腌菜,现在学业太重,每天都吃腌菜,营养完全跟不上,个个面黄肌瘦的。”夏红兵校长介绍说。

  食堂位于学校一个角落里,就只有两间瓦房。屋一间是锅炉房,外面一间则是学校的灶台所在。30平米大小的房子里,泥灶台是唯一的厨具——长不过4米,宽2米,高近2米,这狭小空间,支撑着数千寒门学子每日的饭碗。

  “这个灶台只能蒸饭用,里面有两部铁制小车,小车上放满了全校学生的饭盒。”两块木板挡在灶台前,丝丝蒸汽透过木板的空隙,从里飘散出来。灶台前方地面上,镶着4条铁槽,这是学校自己想的土办法,“学生人数太多,我们就把饭盒收集放到小车里,将小车沿着轨道推进去,方便省时。”做饭的师傅告诉记者。

  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学生都吃不上热菜,所有寄宿生必须从家中自带腌菜。“腌菜最适合存放,这里家家户户都会备着腌菜,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带上两罐头瓶子,就是一周的下饭菜。条件稍微好一点的,会带一些花生米。”一位老师说。

  开饭时间到了,千余人的规模,如何同时进餐?记者带着疑问在一旁观察。但前来领取饭盒的却只有几十人,分男女生在食堂门口排起了长队。学校解释,因人数太多,学生们下课后回寝室等候,班级会组织人员将放置饭盒的铁箱抬到寝室。

  记者跟着一组男生,一同前往寝室,送饭的队伍还没靠近,学生们便从室内蜂拥而出,争相取出自己的饭盒,拌进一些腌菜,狼吞虎咽起来。片刻后,学生将吃完的饭盒洗净,重新淘米装盒,搁上窗台,摆放整齐,抬回食堂,为次日的蒸钵饭做准备。

  双河小学的情况差不多。校长李其盛告诉记者,全校包括学前班共有8个班,学生270余人。学校规模不大,却是覆盖附近4村1场的寄宿制完小。

  在这所小学的申报单里,同样有食堂的厨具。食堂条件有限,除了蒸饭的灶台外,别无他物。虽然还在长身体,小学生们每日也只能就着腌菜吃蒸钵饭。学校食堂紧挨着教学楼,仅十多个平方,上面写着两个字“厨房”。

  一间宿舍睡了100多人

  不到80平方米的屋子里,放30多张架子床,睡100多名学生!华河中学的学生宿舍就只有几排房子,都是很老很破旧的砖房,建设于上个世纪60年代。

  走进他们的宿舍,满眼只有架子床,一间不到80平方米的屋子,密密麻麻地放了30多张上下层的架子床,床与床之间仅仅能容得下一个人侧身经过。

  床铺底下和墙根处,一字形排着大大小小的木箱。床铺之间,拉着一些绳子,上面挂着毛巾和衣物。有些学生的箱子,因为寝室里面没有地方放,就只好放在外面的屋檐下。

  该校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晓华告诉记者,每个架子床上下两层要睡4个人。记者看到,每个铺位的宽度只有1.5米左右。一次,一个睡在上铺的同学就差点掉了下来。为了节省空间,他们都是两个人分两头睡觉。

  每到放学吃饭的时候,因为寝室里容不下,学生们从箱子里取完自带的菜后,便只好到宿舍外面的一小块空地上去站着吃,如果是遇上雨天,他们就只好站立在屋檐下吃了。

  副校长张武松说,这么多学生挤住在一起,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不好,尤其是到了夏天,宿舍里如果不通风的话,经常就弥散着刺鼻的味道。再加上,屋里的光线也比较差,很影响学生们的视力。但是,由于学校房屋紧张,又没有经费,再加上盖教学楼欠下了债务,他们急在心头,但一时也无能为力。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经费困难在这里不算个案。该县的方西河中学,是该县的一所县级农村初级示范中学。但是,由于学校“普九”负债40多万元,再加上学校实行新机制,经费早已捉襟见肘,更别说是改善学生的住宿条件了。

  本报记者 谭经田 杨扬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