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辖十年重庆省了千亿行政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8日03:00 东方早报

  据新华社电自10年前的6月18日重庆成为直辖市以来,减少行政层级,提高行政效能,就被列为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10年后的今天,这一任务完成得如何?它给重庆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先确定市场需要政府干什么,然后确定政府该干什么,从而确定政府的规模

  重庆市人口有3100多万,80%的人口在农村,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直辖市的体制、中等省的规模这一特殊的市情,使重庆的行政管理既无法照搬其他省份的体制,也不可能套用京津沪的现成模式,只有自己进行变革的探索。”重庆市编办主任李玉琴说。

  刚直辖时,重庆的管理层次为“省-地(市)-区县-区公所(区公委)-乡镇”五级。管理层次多,容易造成政策、资金中间周转的滞后效应。直辖不久,重庆便尝试减少管理层级,十年间撤销了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三个地市级机构和107个区公所,行政管理层次减少为“市-区县-乡镇”三级,实现了行政管理的“扁平化”。

  在理顺行政架构的同时,重庆把机构、人员的削减作为政府瘦身的重点。为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这一机构改革“怪圈”,重庆市市长王鸿举提出:先确定市场需要政府干什么,然后确定政府该干什么,从而确定政府的规模。重庆从改变政府的全能角色入手,推行政企、政事、政社分开;从改革管理体制入手,将辅助性、服务性职能从政府中分离出来,推进事业单位和机关后勤社会化、企业化;将涉及民政、建设、国土资源、房管等共1400余项工作分别移交给相应的行业组织或事业单位承担。

  李玉琴说,由于坚持“适度规模的政府”,重庆在管理人口和管理的行政单元增加一倍、管辖面积增加近两倍的情况下,全市行政事业编制不但未增加,还余编6.2万名。

  政府瘦身的另一个结果是,每年节约行政经费100亿元。

  建立行政首长问责的目的是要从机制上打破“庸政无责、小过难究”的障碍

  2004年9月,重庆石柱县一辆超载5倍的中巴车在过桥时被洪水冲走,50条鲜活的生命就此消逝。经调查,此次特大交通事故并不仅缘于“天灾”,也属“人祸”。一个月后,县长岳中焕引咎辞职,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震动。有人为他“惋惜”,因为正好赶上重庆率先在全国以地方立法的方式出台《重庆市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而“引咎辞职”是追究责任的7种方式中最严厉的一种。但岳中焕自己却平静地向媒体表示:“这是我应该承担的,对这次特大事故我不能自谅。”

  重庆市政府法制办主任李殿勋说,建立行政首长问责的目的是要从机制上打破“庸政无责、小过难究”的障碍,着力解决政府机关决策失误、治政失当、权力失控、政令失畅和行为失范问题,把监督对象确定为行政首长,有利于依法治官,依法治权,也开启了人民群众监督行政机关特别是行政首长的新渠道。

  不受制约的政府肯定不是法治政府,必须保障公众参与、监督政府重大决策的权利

  风景区修个厕所,要市里十个部门审批;县里修座大桥,要盖上百个公章……重庆直辖之初,旧的行政管理观念、体制与经济发展不合拍,“管理就是审批,权力就是收费”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位市领导有一次看见一辆中巴车严重超载,立即指示查处,但有关部门只罚款200元了事,这种“以罚代法”的结果是重庆在1997年间,平均每10个城区市民中就有1个被罚过款。

  从直辖开始,重庆每年清理、废止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累计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500余项,并规定今后行政审批项目总量在此基础上实行动态性的“只减不增”。

  李殿勋说,不受制约的政府肯定不是法治政府,只有保障公众参与、监督政府重大决策的权利,才能解决政务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问题,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3年前出台的《重庆市行政决策听证暂行办法》就赋予了公众这样的权利。

  2005年,重庆市物价局就轻轨票价定价问题举行听证,轻轨公司提出的价格是不分段,上车15元。群众反映票价偏高。听证会后调整为全程票价5元并可分段计价。3年来,重庆各级机关举行决策听证800余次,参与群众10万余人。

  ◇声音

  “重庆模式是中国未来都市范本”

   早报讯昨日,世界知名新闻通讯社之一的法新社以《重庆:大都市与中国未来城市案例》为题发表文章,指出重庆当前的发展模式在中国引起关注,“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大都市,重庆无疑成为中国未来都市的范本。”文章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中国政府越来越关注这个西南重镇,希望从这座城市的崛起轨迹中,找到适应未来中国都市发展的管理模式。

  文章称,经济高速发展把重庆变成一块磁铁,对周边城乡地区居民形成巨大的吸引力。近年来,重庆主城区人口增加200万。人口增长刺激了房地产业的繁荣。报道认为,重庆已经走进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中心地带,它的发展正影响周边地区。

  同时,重庆也感受到了城市扩张带来的压力,包括交通拥堵和环境恶化等问题。文章指出,中国大都市发展还要警惕贫富悬殊过大滋生城市“贫民窟”的现象。

  “重庆的官员已看到了这个隐忧,并且有信心克服这个难题。”文章说,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日前接受国外媒体采访时表示,重庆将永远都不会出现贫民窟。

  黄奇帆认为,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农村劳动力进城后很快就能找到工作,不会形成国外的贫民窟现象。文章最后援引黄奇帆的话说:“至少未来20年,中国的经济、重庆的经济都会保持目前持续发展的态势。”

  《重庆晨报》供稿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