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水域发现两尾巨型死亡中华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8日09:00 上海青年报

  本报讯 记者朱文娟 实习生孔亮 虽然经抢救存活下来,但是这尾从1月18日落难就牵动着上海市民心的巨型中华鲟已经足足有5个月没有吃过东西了。昨天上午,已经被命名为“生生”的巨鲟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长江。上海20年来首次实施救治的特大型野生中华鲟在岸上的经历暂时告一段落。然而几乎就在同时,记者获悉,浙江水域再次发现两尾巨型中华鲟尸体。放流,到底是不是正确的选择?昨天的放流现场,专家称,“人工环境不可能提供和长江完全一样的条件。它们必须要放流。”

  【现场】

  幸存者“生生”昨回家

  记者昨天在放流现场看到,在特制的巨大水槽中,全长3.35米、体重200多公斤的“生生”正欢快摆动。从外表来看,它的伤势已经基本痊愈。“现在已经到了放流‘生生’的最好时机。”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刘鉴毅告诉记者,这段时间的水温水质比较适合中华鲟生存,加上现在长江流域是禁渔期,可以避免中华鲟在适应新环境期间被渔网误捕。他说,“‘生生’从被救活就一直靠注射营养液维持生命,回到长江利于它张口吃饭,补充体力。”

  昨天上午10:50分左右,随着放流槽阀门的开启,“生生”终于顺利游回长江。据介绍,为了追踪“生生”放流后的去向,科研人员还为鱼体种植了“身份证”芯片,并佩戴刻有“生生”名字的体外标牌和“水下档案系统”等。随“生生”一起放流的还有150尾人工养殖的中华鲟,年龄从1-7岁不等。

  【遗憾】

  中华鲟仍不断意外死亡

  专家告诉记者,“生生”的名字是取意“生生不息”。然而几乎就在“生生”回到长江的同时,记者却从东海水产研究所获悉,又有两尾中华鲟罹难。6月14日晚及次日中午,浙江象山地区再次发现两尾3米多长的中华鲟尸体,死时体表无任何受伤痕迹。据介绍,其中一尾中华鲟长3.5米,体重500多斤,年龄大概在25岁,是近年被发现个体最大的一尾中华鲟。目前两尾中华鲟都已被送到东海水产研究所,择日进行解剖研究。

  这个消息距离本报报道出《中华鲟半年“九死一生”》的消息不足10日。一方面中华鲟频频罹难,一方面有关部门又在放流中华鲟,这样做会不会徒劳一场?东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庄平称,“人类活动的加剧、航运、捕捞的增多,都给中华鲟的生存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即使是将中华鲟放回长江,它们仍将面临很多难关。”庄平称,尽管同样忧虑这些大型水生动物的生存前景,但这些来自自然的野生中华鲟仍然必须回到自然去。“当然,我认为,可以适当控制人工养殖的中华鲟的放流数量,避免近亲繁殖,影响到中华鲟的生物多样性。”

  截至目前为止,从去年11月,长江干流和河口区域等处已发现12尾3米以上中华鲟遇难,“生生”是唯一的幸存者。有关专家称,科研人员已经着手对比历史资料和现在的自然环境相关数据,寻找巨型中华鲟频频死亡的真正原因。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