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政府资金压力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8日20:50 CCTV《经济半小时》

  农民不愿意养猪,整个猪肉产业链也就断了源头,无米下锅。看来,只有真正帮助农民摆脱养猪赔钱的境地,才能使产业链走出困境。资中县政府也一直在这上面想办法,但实际执行起来困难重重。

  资中县畜牧局局长陈明远告诉记者,由于饲料成本提高等原因,养猪户养殖积极性大不如以前,对此,他们也非常着急。前几年,政府在养猪场用地、建设猪圈方面曾经出台过一些优惠政策,并对年出栏量超过50头的养殖大户给予每年2000元的补助。可是让陈明远苦恼的是,因为县里的资金有限,补助政策只能针对部分大户进行。虽然政策实施了几年,仍然无法避免养猪户们放弃养猪,外出打工。

  记者:“目前能够享受到政府政策补贴的养殖户占多大的比例?”

  四川省资中县畜牧局局长陈明远:“占15%到20%。”

  记者:“只有15%到20%的养殖户能够享受到政府的补贴?”

  记者:“为什么更多的农户无法享受到这个补贴呢?”

  陈明远:“因为我们是穷县,财政贫困县,财政资金困难。”

  2006年下半年,一个龙头企业的投资项目,给资中县带来了新的希望。这家企业打算在资中县建立一个西南地区最大的肉制品加工项目,并愿意提供部分资金,帮助当地养殖户发展养猪。

  福源肉联厂黄经理:“现在重点是龙头企业,我们的生猪一方面是由龙头企业来带动激励农户,二一方面政府通过协调,协会带动农户。”

  按照规划,这家企业打算提供启动资金,在当地发展107户养殖大户,并由这些养殖大户带动周围的养猪户进行养猪,作为自己的养殖基地。对于急需要资金扶持的资源县来说,这无非是个难得到好项目,可是方案实施不久,陈元明和企业负责人黄某发现,项目实施困难重重。

  福源肉联厂黄经理:“他们很多很困难,非常困难,比如说就这样一个养猪场,需要五十万资金。”

  黄某告诉记者,一头母猪的价格是四百到八百块钱,购买一百头母猪,就要八万块钱,再加上饲养过程中,还需要要两百公斤饲料,按每公斤四百块钱计算,养殖一千头小猪,要四十万元。这样一笔钱,没有几个养殖户能拿得出来。

  黄经理:“资金压力很大,因为照我们的发展期值和现在的状况来看,这样的养殖大户全县有107户,每一户大概需要四十到五十万资金,那么我们按近态来看要二十万左右,那么就是一百户就需要两千多万,两千多万这一块我们压力很大,他们自己贷款非常难的,只有我们给他做担保,但是我们企业自己的条件很有限,再做担保这笔资金就非常困难。”

  养殖户们大多数只能筹集到10万元的资金,仅靠这些钱,养殖场根本运转不起来。黄某在和资中县有关部门协商后,决定由企业给每户养殖户提供25万元经费,由县政府出面联系当地信用社,帮助基地养殖户解决10万元的贷款,可是剩余的10多万元仍然没有着落。

  黄某告诉记者,他面临的难题还不止这么多,生猪养殖疫病风险很大,必须要上保险,还得需要一大笔费用。加上部分养殖户养殖规模偏小,如果要扩大规模,同样还需要一大笔建设棚卷的费用。再加上防疫费等费用,建设资金就变成了一个庞大的数字。

  记者:“你现在的资金缺口有多大?”

  福源肉联厂黄经理:“我资金缺口至少是两个亿。”

  记者:“缺口现在有办法解决吗?”

  黄经理:“现在还没有,现在没有,没有办法解决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是,就是发展速度稍微放慢一点,就是只有一个一个来,就是每一户规模稍微缩小一点,但是缩小一点那么就形成了带动力就没那么大。”

  对于资金难题,陈元明同样感到有心无力。最近,县政府从紧张的财政资金里面,拿出了400万元,用于补贴养殖户购买养猪保险和扩建卷棚,可是对于项目实施需要的巨额资金来说,这也只是杯水车薪。

  四川省资中县畜牧局局长陈明远:“就是圈舍改造这部分资金需要一个多亿,我们县财政拿不出那么多钱。”

  黄经理告诉记者,如果抽不到更多的建设资金,这个投入巨资的建设项目也只就能停下来了。

  黄经理:“目前我们自己筹了,就是我们建的龙头企业就是基地现代化养殖场这方面我们已经筹了五千万了。”

  记者:“如果没有你这三个方案,你估计养猪产业还能继续下去吗?”

  黄经理:“非常难。”

  像四川养猪农民的遭遇,并非四川一省独有。山东、江苏、河南等养猪大省的农民也面临同样的养猪赔钱的困境。全国生猪存栏量持续下降、农民养猪积极性不高,背后深层次原因究竟是什么?记者也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养猪研究室主任王立贤教授。在王教授看来,目前我国生猪饲养主要分散在中小养猪户,他们在面对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方面的防范能力都非常低。同时和其他种粮农民相比,中小养猪户基本没有得到政府的补助和保障。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养猪研究室主任王立贤:“说我们国家资金资助的重点,对大农业重视程度更高一点,那么对畜牧业我们也不能说是不重视,就是说资助的强度还要小一些。比如说,最低的收购保护价能不能出台这一点,我们国家暂时有没有这个财力去做这个工作,这个可能还要取决于我们这个行业部门,根据情况来实施,订这个政策。”

  记者:“那您就是觉得疫苗这块应该说补贴,是一个很好的补贴方式是吗?”

  王立贤:“对,我认为这个疫苗一个是防疫消毒,那么这个也正好解决了

  我们很多中小农户,对这方面不太重视的一个环节,我们很多中小农户他对防疫消毒卫生不太重视,所以我们朝这个方面给予补贴,可能是比较好的补贴点,那么可以给他们补一些消毒药,那么尤其是疫苗,那么有些疫苗,现在价格可能还比较高,有些农户在防疫上不注意,也是因为他不愿意花那个钱,所以我们如果通过这个补贴政策,那么把这个防疫,这个消毒,给他补了以后他做好这一方面,这个可能也能解决我们很多病的这个问题,也能使我们中小农户的生产相对稳定一点。王教授和农业部的专家们一直都在考虑一套行之有效的补助措施,来保障广大中小养猪户的利益,提高他们的养猪积极性。进行免费免疫,应该是减少中小养猪户降低疫病风险,稳定生猪生产的可行方案之一。

  半小时观察:不要没有肉吃的时候才想起农民

  猪肉价格涨到历史最高点的背后,就像刚才节目里看到的那样,农户的养猪热情降到历史最低点。放弃养猪,这是农民对自身利益的一种自我保护,从这个角度看,猪肉涨价再正常不过了。

  但是,在这种正常背后,却隐藏着很多不正常。生猪疫情频发、饲料价格涨价,这些都不是从天而降的自然灾难,猪肉价格扭曲,农民入不敷出,这些也是长期存在的现象。可是,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对这些不正常视而不见,直到农民不养猪,以致于影响到大家饭桌的时候,才猛然惊醒。真正导致猪肉价格暴涨的,正是对农民利益的漠视。

  现在,国家财政开始拿钱推行生猪保险和补贴,这对养猪农民来说是个好消息。但我们也希望在亡羊补牢的同时,有关部门也能未雨绸缪,把更多的农民放到心上,不要等到没有肉吃的时候再着急。

[上一页] [1] [2] [3] [4]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