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私募基金:勇敢者游戏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9日18:24 新世纪周刊
一个私募基金经理的生活和他身后的私募王国上午9点15分,沪深股市开始集合竞价。 15分01秒开始,潮水般的股票委托单涌进证券所计算机主机,在10分钟的时间之内,计算机接受了若干份的买卖信息。 25分01秒开始,计算机开始撮合定价。十几秒钟以后,股票的当日开盘价显示在了大屏幕上。 30分01秒开始,股市正式开盘,在接下来的一天里,大盘的起起伏伏将牵动千万人的心。 这一幕在每个股票交易日重复上演。而此时的新疆克拉玛依,由于存在两个小时的实际时差,整个城市才刚刚苏醒。6月14日这一天,老曹(朋友们都这么称呼他,应被访者要求匿去全名)已经在电脑前面做了一个多小时早市行情分析了。他每天早晨7点(大致相当于内地的凌晨5点)起床,凌晨1点休息,除了中午休市时候可以得到短暂的修整以外,他把所有时间和所有精力都全部放在了股市上面。 老曹是个私募基金经理,和别人合开了一家规模不算太大的投资公司,为具有一定资金实力的个人股民以及企业的投资提供咨询服务,整个团队有五六个人,管理的资金在四五千万左右。 老曹准备在最近半年内把管理的资金增加到一亿元左右,为此他一直抽出时间接待找到他的投资者。但一般来说,对于资金少于5 0万的投资者,他都是采取指导的方式进行合作,即老曹给予明确的投资策略信号,对方自己进行交易买卖,然后再付给他投资获利的30%作为报酬。而对于几百万的资金单子,他会很小心地拿出一份投资报告,告诉对方,自己也大概有多少钱投在股市里面,如果客户的钱亏得太多,就先拿自己的钱补上。 “世上最折磨人的两件工作就是跟钱和数字打交道,我都摊上了。”老曹的办公桌上,并排放着两台液晶显示器,用来显示股市行情走势图表。在他的右手边,是几盒差不多已经抽光的香烟。而在他的左手边,放着一盆清水,他一天要洗五六次脸,而且一定要用凉水,以保持大脑的时刻清醒。 “五穷六绝七翻升,中国股市从1991年到现在每年都会回踩年线。私募基金是要实实在在投入资金并与合作者共同进退的,一旦遇到风险我们损失的可能要比合作者更多,为什么私募基金能有二三倍的收益,就是因为我们付了全力。要说私募基金的收入,是相比其他行业要高,但这个也是建立在为客户赚取了收益之上的。亏损超过10%我们就要拿自己的钱去赔偿,短线操作更要每天报告一次损益数字。” 大浪淘沙一代人 在中国,可能存在着几万名像老曹这样的私募基金经理,他们属于机构投资者和散户股民之间的夹层部分,管理着从几百万到几亿甚至十几亿的资金,通过整合顶尖短线操盘手的高超实战技能,与其他大大小小的资金进行实战,并且依靠远超过公募基金的投资回报来争夺民间剩余资本的青睐。 目前比较知名的私募基金经理,大多是从前几年庄家时代里一些股票精英转变而来,比如“吕梁系”、“君安系”、“东方系”中流出的人员。而现在,由于私募机构阳光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也掀开了公募基金经理流入私募基金的序幕。2007年初,博时基金原投资总监肖华离职,转任深圳尚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就曾引起较大反响。 老曹自认为是个很聪明的人,具有很高的智力水平。对于自己的从业经历以及如何一步步走上私募基金经理岗位的过程,他从来也不愿意多讲。他曾就读于国内一家知名大学的金融专业,毕业后尝试报考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奖学金,最终失败。 “没有办法,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人比你聪明,也永远有人比你幸运。”明白了这个道理的他去了另外一家大学,在拿到金融学的硕士学位之后选择了回国,在深圳一家著名的证券交易公司就职。 老曹出生于1975年,1997年大学毕业,曾出国留学两年时间。当他学成回国投入到股市大潮中的时候,恰逢1999年5月19日,中国股市突然爆发了一轮疯狂走势,上证指数从这一天的1058.7点开始,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涨到了1756.2点,涨幅达70%之多。此后的两年内,中国股市一直保持在高位震荡,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在2001年6月14日达到了2245.44的最高点之后迎来了长达4年的漫漫熊市。 1999年到2001年短短3年时间,老曹从操盘手到研究员再到基金经理,进行了三级跳。不过那段岁月,更是属于庄家吕梁、德隆系、亿安科技等这些“大庄家”的时代。 “经历过‘5 .19’行情的我们,的的确确从中吸取到了很多的教训,或许没有那段时间的疯狂非理性上涨,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漫长的4年惨淡熊市。也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成长。” 只崇拜比自己聪明的人 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会把巴菲特列为自己最崇拜的对象之一,老曹也不例外。他不相信在股票市场会有长期的幸运儿存在,也不会有侥幸的投机主义者能够在大浪淘沙中永远稳如砥柱。作为一个私募基金经理,他只崇拜比自己聪明的人,理由或许很简单,股票市场是一个输赢对决的游戏,要想在这场永不停歇的对决中取得较大的主动地位,光靠稳健的投资理念和专业的理财技能还远远不够,说到底还是较量智力。 “你带领的是中小股民,对付的却是拥有丰厚资金实力的庄家以及机构投资者,不聪明,你怎么玩?” “七位数以上的资金,就不适合做短线操作了。因为主力会打压你,一定要根据盘面情况去分批买入。”2004年,老曹曾经在一只中小股票上投入大额资金,没想到庄家根本不愿意有人和他同分一杯羹,连续横盘8天,股价一点也没往上涨,等到老曹止损空仓退出之后,庄家立刻短暂下跌做了一个骗线后持续拉升股价,把他远远甩在外面。 中国股市,长久以来存在着造神运动和膜拜情节。从靠2000元起步、在几年之内坐拥百万资产的“中国第一股民”杨怀定杨百万,到“推荐一个、涨停一个”的“中国荐股第一人”股评家赵笑云,再到目前势头最火的从8000元人民币起家到积累10亿资产的股神林园,几乎都是延续了这样的神话传统。老曹也坚定地认为,相比于机构投资者来说,民间或许存在更加具有投资天赋的人。 “每个成功的炒股高手,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投资理论,这也正是智力的体现。为什么殷保华先生那么厉害?他居然能预测几个月后的K线图形和大盘走势。这一点在中国证券市场几乎无人能及。” 神秘的通讯王国 除了能和大型企业签订巨额资金托管协议的阳光化私募基金产品以外,大多数集中于京、沪、深圳以及江浙一带的私募基金的资金来源都比较分散,大客户的委托资金能在几千万的还是只占极少一部分,绝大部分都是在几百万或几十万的中小客户。一般来讲,一个规模达到1亿元左右的私募基金的服务客户数,一般能达到50~100人。 老曹拥有三个QQ群,每个群里约有100个QQ用户。他把这三个QQ群精心分为核心合作伙伴、次要合作伙伴和普通散户投资者等不同类别,然后雇了几个助手进行全面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既是上帝,又是伙伴。客户听从老曹的统一操盘安排,同时又会对投资收益提出苛刻的要求。 这是一个相对隐蔽而又风行于全国的地下通讯王国。如果按照一般自发型或松散型私募投资群体的数量来推算,全国大概存在数万个这样的以股票市场投资咨询为主要内容的QQ群。而每一个QQ群都必然会拥有一或两个被散户股民们尊称为“老师”的股票高手。 至少在老曹看来,在他自己的QQ群里,他扮演着一个类似于教父地位的角色。虽然QQ群里的股民们大多资金量不是太大,多数仅仅是在数十万,最多的也就是到上百万。但为了着力培养对自己充分信任和忠诚的个人投资群体,老曹从早到晚都会同时泡在这几个QQ群里,随时回答群里面很多在他看来甚至是不需回答的初级问题。 而令人惊奇的是,数量如此众多的私募基金集体,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独立存在、发展和自生自灭的。除了一些公开的阳光化私募基金产品之外,绝大多数地下私募基金之间很少存在密切的业务联系。 单个私募基金的生存,很大程度上也依靠各种内幕消息的支撑。比较著名的深圳红岭模式(掌握大量上市公司内幕消息),靠红岭内参已经成长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私募基金之一,通过掌握内幕消息并攻击涨停引领市场热点,从而获得短线操作暴利。而前期引发风波的“杭萧钢构”事件,也使得诸多操盘者获利颇丰。 “金融只适合一毛钱都没有的人和腰缠万贯的人玩。所以心态、经验和技术缺一不可。”老曹说,“以前的私募基金主要靠消息面炒作,现在的私募基金也倡导价值投资理念了,以稳健操作为主的资产管理,按照一般的规律,人均管理资产最后在1000万左右,否则就很难保证赢利的稳定水平。” 私募基金: 阳光灿烂的日子? 半年前,中国政府批准了第一个中资私募产业基金。2006年12月30日,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在天津正式挂牌。 而就在同一天,国内知名的证券基金经理肖华跳槽到私募股票投资基金深国投·尚诚。这位国内顶尖的基金高手管理的博时基金在业界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其净值增长率曾在众多基金中名列前茅。 在公募基金成名,到私募基金挣钱。中国股市中的口头神话,也从“股神传说”逐渐变为“经理传说”。刘明达、林园、赵丹阳等一批传奇私募经理的名字,也渐渐浮出水面。而2007年6月初,国家发改委一口气就审批通过了4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总融资额达到800亿人民币,人们或许有理由相信,私募基金所渴求的快速生长期,已经悄然来到。 万亿数字不准确 没有人知道目前中国私募基金的资金总规模究竟达到了多少数额,就像湖面以下的水藻,水势丰盛的时候疯狂生长,一旦枯水季节来临又纷纷死亡。 规模6000~7000亿,占总交易资金的30%~35%比重,整体规模超过公募基金一倍,这是中央财经大学前几年的地下金融调查得出的数字。甚至于有乐观者认为,中国目前的私募基金资金量已经达到1 0000亿之多。假设中国存在1万名私募基金经理,如果中国的私募基金总额达到了惊人的10000亿,那么也就意味着1万名私募基金经理平均每人都有1亿元的操盘资金。 但实际上,严格意义上的私募基金所能控制的资金量,可能小于这个估计数字。由于长期隐藏在水面以下,私募基金呈现出非常典型的金字塔式结构。除了几个已经通过信托私募方式半阳光化的几个大规模私募基金以外,管理资金规模能够达到10亿元级别的私募基金,在整个中国也是寥寥无几。大量资金在几百万、几千万之间的中小私募基金,占据了总数中的绝大的部分。 具有“中国私募基金第一操盘手”之称的赤子之心基金总经理赵丹阳在取得多次成功赢得市场充分信任之后,2007年2月5日与平安信托合作推出的“平安·PUREHEART中国成长二期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总招募资金也不过是2亿元人民币。即使把赵丹阳此前推出的“赤子之心”、“深国投·赤子之心”等私募基金全部算上,总的操盘资金也就是在10亿元左右。 变通换不来正式身份 职业化,是私募基金业面临的迫切压力,而这却必须建立在阳光化和合法化的基础之上。在中国,很多中小私募基金往往只能存活一到两年。1 999年至2000年之间,私募基金曾经在中国大热,证券精英们竞相单飞,一时间投资公司遍布全国。但在2001年股市转阴后,大批私募基金均因亏损而退出。在此后的几年间,由于民间资本不再将股市视为生钱热地,私募基金的发展更是受到沉重打击。 要摆脱这种被动状况,私募基金只有浮出水面一条道路可走。目前除了隐藏于民间的私募基金以外,大多寻求公开化和合法化的存在方式的私募基金,都通过证券公司的委托理财、信托公司的资金信托、基金管理公司的集合投资计划等方式,进行合乎法律的变通。 2007年1月23日,银监会颁布了《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实际上是将“私募基金”变通为由券商和信托公司特许经营的具有明确法律地位的“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这种依托信托公司而生的资金信托产品,私募经理只是以“投资顾问”的身份出现,但实际上,所有的证券交易指令都是由这些私募基金经理们最后发出的,没有这些投资顾问的签字,任何交易都无法生效。 这种相对成熟的“资金信托”模式,其实早在几年之前就已经在几个大城市出现,并且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深圳模式”和“京沪模式”。类似于操盘手角色的“深圳模式”,基金管理人和公众投资者承担同等比例的风险收益,基金管理人的主要赢利是来自于高额的收益分成和业绩管理费,而不是来自于自己本金的增值部分。而“京沪模式”则大为不同,基金管理人自己需要投入3 0%~40%的资金成本,并且要承诺用自己的本金为剩余60%的公众投资者提供保本赔付。 从根本来说,更接近国际私募基金运作模式的“深圳模式”,因为不需要投入过多本金,也不需要提供保底承诺,因而更加符合未来规范化、合法化的方向。 在近期股市进行了大幅度的震荡调整后,拥有先天优势、几乎总能跑赢公募基金的私募基金,又重新成为投资者们的追捧热点。号称“私募基金之父”的深圳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就在股市刚刚缓过劲来的6月中旬,一口气推出5只信托型私募基金,起点均为2亿元以上。 合法身份是个老问题 复杂的私募基金实际上存在的最大障碍,却是简单的身份问题。需要给予私募基金以合法地位,这已经是不再需要讨论和重申的共识。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另一个共识却是“没有必要为私募基金而专门立法”。 公募基金由于涉及到广大公众投资者的利益,所以各国都对此专门立法予以规范。而对于私募基金,由于它是以私募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投资者自身具有一定的风险鉴别意识和承受能力,所以各国都是通过其他相关性法律来对私募基金进行必要的法律约束,没有专门为此立法保护。 对于通过公司形式、券商和信托公司形式运行的私募基金,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中的《公司法》、《证券法》和《信托法》都已提供了必要的法律基础,但对于数量巨大而缺乏监管的民间私募基金来说,建立在“君子协议”基础之上的代理理财方式,则还存在着若干身份认定问题。 造成这一制度困境的,主要还是在于如何确定私募基金的合法身份以及投资人的合法身份问题。私募基金的募集对象,主要是成熟合格的投资者,这就包含了一个重要的“自愿投资”原则: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己承担。 由于中国的私募基金缺乏统一规范,处于监管空白的民间私募基金几乎没有准入门槛,几乎是有钱就收。在缺乏监管和退出机制的情况下,投资者正处于保护不足的“半真空”状态。而在美国,投资于对冲基金的个人必须拥有价值在500万美元以上的证券,并且最近两年的年收入至少要在20万美元以上。 2006年,深交所发布研究报告,对于私募基金提了三点建议:一是对于应该明确私募基金投资管理人资格要求,必须以投资管理公司名义注册,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0万元;二是对投资者人数超过一定数量、管理资产超过一定规模的私募基金实施备案制度;三是尽快发展基金行政管理服务行业,鼓励私募基金通过银行托管基金资产。 根本困境短期难破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规定,注册资本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的证券投资咨询、信托资产管理公司,才具有基金发起人的资格。证券交易商们由于自身具有较强专业优势,可以独立发行集合型理财产品,基本上不会考虑和私募基金分享利润。 而经过若干次清理整顿之后,全国范围内,仅仅剩下区区58家信托公司。由于受到单个信托计划合同不得突破200人(份)的政策限制,即使这58家信托公司全年365天每天都发行私募基金信托产品,也仅仅能够吸纳四百多万的投资者。 中国有数千万的高收入投资者迫切需要成熟诚信的私募基金机构,然而时至今日,私募基金依然没有取得正式的合法地位。除了信托形式以外,广泛适用于民间市场私募基金最普遍的“有限合伙”形式,却令决策管理层存在着一定的忧虑。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已于2007年6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首次确立了“有限合伙”这一企业组织形式在我国的合法地位,从而为我国发展有限合伙型私募基金带来了新的契机。然而有限合伙人制和普通合伙制度都存在着一个根本问题:投资风险以及投资损失总是要有人来承担,而证券市场是一个具有很大风险的市场,很难保证投资没有亏损。对于公司型或信托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政府可以不管,因为信托产品本身就蕴涵了投资者风险自担的因素;但对于民间证券私募基金,政府却理应给予适度管理。由私募机构来承担投资损失自然是不合理的,但如果让投资者认识到应该自己承担全部的投资风险,在目前法规监管尚不健全,各种违规事件层出不穷的中国金融市场,一旦出了问题,仍很难界定是私募机构的责任,还是投资者的责任。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