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从万元户到万股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9日19:25 新世纪周刊

  -林荫

  中国居民的财富正在经历异常前所未有的结构转型

  央行5月公布的一系列数据表明,居民存款从银行搬家的速度依然在加速,居民存款减少2784亿元,同比多减2959亿元(去年同期增加174亿元)。在资本市场的刺激下,以往用什么杠杆都撬不动的居民存款,已经开始释放自己巨大的能量。

  这样的局面让很多人惊呼,中国的居民财富已经开始证券化、股票化了,联系到不断增长的开户数和申购基金的热情,很多学者不断提醒,这些把钱从银行搬来的新股民已经是资本市场上不稳定的因素,“不理性”、“投机”等帽子迅速被扣到了新股民的头上,风险教育也时不时挂在监管者的嘴边上。入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难道这样普通的道理新股民真的不知道吗?话又说回来,难道把钱存在银行里不动就是一件很靠谱的事情吗?

  同样是30万的现金,两年前如果买房现在应该能升值到60万,买股票型基金能升值到100万,炒股炒得好能飙到150万。放在银行里能回报多少,每年5%都不到,如果算上房子涨、学费涨、消费品也涨,利息等于没有一样。看着别人的财富都大踏步前进,如果不把钱从银行里拿出来投点资,三年前的富人也快变穷人了。

  在证券市场不好、

房地产也还没有启动的那几年,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在想着办法刺激老百姓的消费,大学收费、
医疗改革
、住房改革,总之对于普通人而言,感觉就是花钱越来越多。但即便如此,庞大的储蓄并没有什么动静,甚至是降利息、征收利息税也不能改变居民储蓄快速增长的局面。随着资本市场成熟和好转,很多原来不肯在国内上市的优质公司都开始考虑回归A

  股,大量的实业资产注入股市,把现金从银行里取出来投资可以说正是时候。

  事实上,即使每天有几个亿从银行转到了股市,谈论居民资产的证券化也还为时尚早。对于生活在中国城市中的普通居民而言,占其财产大头依然是房产。股市存在巨大的泡沫化风险在楼市中同样存在,而且就流动性而言,股票、基金要远远好于地产,即使是碰到不景气,回调时做几个低吸高抛就遏制了风险。而房子不但占用的资金过大,而且按揭也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压力。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很多人都成了负资产,大多不是炒股炒的,是买房买的。

  居民财富的证券化,最大的风险在于投资品种的单一。中国居民的储蓄超过16万亿,中国资本市场流通股的市值基金仅仅在3万亿左右,股市根本不足以容纳居民存款所释放的能量,而除了股票、基金这样完全依赖中国股市涨跌的品种,投资者目前还没有多余的选择。不过,随着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中国金融业也开始不断推出新的

理财产品。无论是公司债、人民币期货还是投连险,都会丰富居民投资的选择。监管部门应该考虑的不是把钱再圈回银行,而是为投资提供新的出口,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破碎的可能性自然就减少。

  对于普通的中国城市居民而言,理财仅仅是一个今年才开始大红大紫的词汇,从80年代的万元户转型成为21世纪的“万股户”也有着极大的难度。无论财富以怎样的形态存在,核心还是风险控制。2007年以来的多次大跌已经开始提醒投资者,经济过热并不可怕,头脑过热才更加可怕。将银行存款转换成为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密切相关的优质蓝筹,一定能够分享到改革开放的成就。但如果抱着发财梦拿存款参与到所谓“题材股”的炒作中,就是在分担改革的风险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