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寻歼日寇的第一个大胜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1日08:31 东方网-文汇报

  85岁的强勇,是当年平型关大捷中年龄最小的战士,也是今天在北京仅存的参加过平型关战役的两人之一。在绿树葱茏的北京西山脚下,记者叩响了强勇老人家的门,虽然年事已高,可老人依旧腰杆笔直,忆起14岁那年吹响嘹亮的进攻号角时,老人的眼神里充满了激动与自豪。

  誓死保卫平型关

  1937年9月底,日军进攻矛头直指太原。“9月24日晚,我们115师冒着大雨连夜急行军,开赴平型关,那时我才14岁,衣着单薄,又冷又饿,怕被洪水冲走,我就拽着马尾巴,渡过了一道道的山洪河沟,紧跟着部队前进。”回忆起战斗前一晚的行军,老人对大雨中的崎岖山路印象深刻。

  “第二天拂晓前,我们到了平型关,埋伏在灵丘通往平型关公路的两侧。部队全部埋伏好不久,日军就趾高气扬、毫无警觉地沿着公路开过来,进了我们的埋伏圈。”嚣张至极的日军坂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两个联队和辎重车辆,向沟内逶迤开来。

  “鬼子大摇大摆,越来越近,这时,团长一声令下,我和司号长吹响了冲锋号,全线进攻打响了!”

  一时间,枪声大作,埋伏在公路两侧的战士冲上公路,发起猛攻,将日军压缩在峡谷中。“日军没有反应过来。从山上往下看,他们的队伍当时就乱作一团。”

  日寇飞机派不上用场

  战斗从早晨7点开始,整整打了一天,已陷入包围圈的日军负隅顽抗,拼命反扑。负责阻击敌军的386团第二营抢占制高点,以密集火力,打得敌军无处藏身。强勇回忆说,山沟里有很多土窑洞,被打散的敌人躲在窑洞里不出来,战士们就逐个地搜寻漏网之鱼。

  坂垣征四郎得知部下被围歼的消息后,曾派兵增援,遭到等候多时的115师迎头痛击。日军又派出6架飞机进行火力掩护,企图反扑。可是,双方的肉搏战令飞机也派不上用场。

  打破日军不可战胜“

神话

  “我们的军队在装备上根本比不过

国民党军队,但我们打的是思想,是意志!”平型关大捷是自卢沟桥事变以来,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第一次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也让人们看到,只有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才有能力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赶出中国!”强勇说。

  本报记者李扬

  专家点评八路军首战大胜

  

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于1937年9月25日在山西省东北部的繁峙与灵丘两县间的平型关地区,对日军首次进行了大规模的伏击战,是八路军首战告捷的作战,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首次集中较大兵力所进行的一次成功的伏击战。在日军长驱直入、国民党军节节后退的形势下,八路军首战告捷,不仅仅打击了日军的疯狂气焰,挫伤了日军的锐气,迟滞了日军的进攻;而且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提高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并赢得了国际舆论的称赞和好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柳茂坤

  

主动寻歼日寇的第一个大胜仗
主动寻歼日寇的第一个大胜仗
强勇,1923年出生于山西子长县。1934年参加红军。平型关战斗中,在115师主攻团686团当司号员,吹响了战斗的进攻号角。离休前任北京军区装甲兵技术部副部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