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故事之:一个深港两地家庭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1日11:41 央视《新香港故事》

  核心故事:港人张泽辉97年娶了内地女子李倩为妻,妻子却迟迟拿不到赴港单程证,金融风暴使张泽辉生意破产,他开始上内地寻找机会,此时他们的孩子出生了——经过10年的奋斗,如今全家生活在深圳,张泽辉已在深圳找到了计算机工程师的工作,妻子在香港北角开了一家美容院,儿子住在深圳,每天越过罗湖到香港上学。

  1997年,香港回归后,通关旅客激增,口岸经常人满为患。但再难逾越的口岸也挡不住爱情,1997年,香港电脑工程师张泽辉与内地文秘李倩在两地举办了婚礼。香港入境事务处规定,非香港居民与香港居民婚后五年才可领取赴香港定居的单程证。

  李倩回忆说:“那几年他特别辛苦,我又过不去香港,他整天担心我这边,他经常要回深圳来,两头跑。”

  张泽辉本计划,等妻子到香港后再要孩子,这样就不用再受每天过关之苦。

  张泽辉:“可是有时候,他要来也挡不住。”婚后第三年,1999年,他们在计划以外生了一个男孩儿。张泽辉的儿子出生后,和母亲生活在深圳,张泽辉每天一下班也要从香港往深圳跑。

  回忆那几年的经历,李倩说:“我记得有一次我儿子发烧,当时我很害怕,给我老公打电话。没有办法,他过不来。就觉得,觉得两个人这样分开很累。”

  张泽辉当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全家能在香港团聚,他说:“跑这么远才见到他们,心里肯定希望可以不用这么辛苦,希望他们早点到香港去。早点到香港去,我下班半个小时回家就可以见到他们,最起码菜也不会凉。”

  2002年,香港电脑工程师张泽辉的妻子拿到了赴港单程证,全家终于可以在香港团聚了。张泽辉陪他们好好玩了两天。

  好日子没过两天,非典突然在香港爆发,张泽辉所在公司业绩大幅度滑坡,刚还沉浸在相聚喜悦中的张泽辉,突然面临着失业。张泽辉:“在银行贷款的房子变成了负资产,工作也没有以前那么好做,生意也没有那么好赚。”

  赴港后,李倩也希望能在香港找份工作,缓解丈夫的压力。可是屡屡碰壁,李倩:“香港非典的时候,去很多地方人家都不敢请你,问你有没有发烧,问一些很那什么的问题。我就觉得,香港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好。”

  张泽辉:“也许有点失望吧,看电视香港这么好那么好,过去一看这么平凡,也许有点这样的感觉。我妻子找工作也碰过壁,她不跟我说。”

  因此,那段时间,夫妻间经常发生口角。

  李倩:“我好想回去,我不想待在这里了。就觉得每一张面孔都很陌生,走在大街上一个人都不认识,有一点怕的感觉。一个家庭,它的经济能力如果出现问题,两个人的感情各方面都会出现问题。为了一点点小事两个人都会吵架。”

  张泽辉回忆说:“我那时候感觉真的有点压力,比较不如意,工作、经济环境都比较头痛。”就在这时,张泽辉在内地的一位朋友准备在深圳建一家网站,他希望张泽辉一起来做。网络在内地发展迅速,张泽辉动心了:“怎么看整个经济环境发展都是内地比较好,就马上跟我朋友说,合作搞。”

  从那时开始,他们的家又搬回深圳住。不久,李倩和人合伙在香港开了一家小美容院。夫妻这次换了个位置,丈夫在深圳,妻子在香港,他们的儿子张肇轩则被安排在,离深圳只有一站车程的香港上水一家小学上学,他每天早上六点半离开深圳的家,搭校车到罗湖口岸,过关进入香港。

  张肇轩并不孤单,在罗湖口岸,每天,你都能看到这些往返于深港两地的走读学童。这些走读学童的年龄大都在十三岁以下,最小的才两岁半,人们给他们起了一个名字“罗湖走读郎”。到2003年,“罗湖走读郎”的人数超过了三千人。为方便孩子们通关,两地边检还专门开辟了专用通道。“罗湖走读郎”成为了“一国两制”的一道独特风景。

  2004年12月,两地边检特别为香港市民开辟了“旅客及车辆自助过关系统”,这一措施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旅客和货车通关的速度,任何持有香港智能身份证的市民只需要9秒的时间,就能迅速过关。出入境就像搭乘地铁一样方便。

  而张泽辉一家已经打算购置一套房子,在香港还是在深圳,他们还在考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