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大熊猫祥祥之死:圈养致其缺乏打斗经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1日11:48 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
解读大熊猫祥祥之死:圈养致其缺乏打斗经验
2006年4月28日,在众人的祝福声中,祥祥告别了圈养生涯,独自迎接野外生存的挑战。

解读大熊猫祥祥之死:圈养致其缺乏打斗经验
世界上第一只经野化训练的圈养大熊猫放归自然后,付出了死亡的代价。

  2月19日下午,搜寻人员意外地在大雪覆盖的“转经沟”雪地上发现了“祥祥”的尸体,它佩戴的颈圈已损坏……

  野化训练近三年 野外生存不到一年

  像大熊猫这样世界顶级大型兽类的野化放归目前尚无成功先例。“祥祥”之死令人悲痛,但圈养大熊猫野外放归的计划不会中止。

  世界上第一只经野化训练的圈养大熊猫放归自然后,付出了死亡的代价。

  5月31日,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德生向新闻界公布了我国首只放归野外大熊猫“祥祥”的死因:“祥祥”是与野生大熊猫在领地和食物争夺中,从高处摔下造成严重内伤致死。

  史无前例的

大熊猫野外放归前,大熊猫“祥祥”野化训练近三年,然而野外生存不到一年,它的生命在与野外同伴的生存之战中戛然而止。

  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张和民说,“祥祥”之死令人悲痛,我们决心汲取经验教训,从而进一步完善圈养大熊猫的野外放归计划。

  “悲痛和反思并不会影响放归计划,大熊猫‘祥祥’的野外放归,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经验,激励我们进一步研究下去。”李德生说。

  缺乏打斗经验

  圈养大熊猫中,“祥祥”算是科学家选择的精英了,它的生存活力,是任何同龄圈养大熊猫也比不上的。

  圈养大熊猫享受着人类提供的舒适环境和可口食物,食用的竹子都经过消毒,它们要定期驱除寄生虫,不需要为栖息地和食物去挣扎。良好的环境和充足的食物,人工饲养的大熊猫相对性早熟,3.5岁就开始谈情说爱了,而野外长大的雌性大熊猫到了6.5岁才第一次发情。圈养大熊猫与野生大熊猫相比体重偏重。

  “与野外大熊猫相比,‘祥祥’的生存竞争能力依然较差。”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高级兽医师汤纯香说,特别是攻击和防御能力很弱,没有野外打斗经验,是它在两次争斗中严重受伤的主要原因,也是它不幸死亡的直接因素。

  大熊猫放归属于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周小平回顾放归前那段时间,卧龙自然保护区的科学家反复研究,对熊猫个体及监测变量进行全面评估,是做了各方面的准备的,但是“没有想到大熊猫之间野外的争斗会那么激烈”。

  2006年4月28日,在经过了近3年的野化训练,在2005年冬经历了邛崃山10年来最大的暴雪考验后,“祥祥”迈出了笼子,慢踱两步后,它带着野外定位项圈,一路小跑,头也不回地消失在卧龙自然保护区“五一棚”臭水沟区域的山林中。

  舍不得它离去的饲养员刘斌,红着眼睛离开了人群,默默为它祝福。

  尽管在世界范围内不乏关于濒危野生动物野化放归的尝试,但像大熊猫这样世界顶级大型兽类的野化放归尚无成功先例。

  4月,正是野外竹笋生长的季节,专家选择此时将“祥祥”放归野外,是为了让“祥祥”更加轻松地觅到食物,有利它初期适应在野外的生活。

  放归地点位于卧龙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距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十多公里。

  大熊猫的领地以及寄生虫感染,是大熊猫在野外生活将面临的两大困难。

  周小平介绍,该地区有十来只野生大熊猫,但还没有达到大熊猫的最大覆盖量。然而“地头蛇”会怎么对待“祥祥”这个新人,大家心里没有底。

  大熊猫发病大多数由体内寄生虫引起,圈养大熊猫要定期取虫,食用的竹子都经过消毒。野外,大熊猫只有自己保护自己。

  通过卫星定位(GPS)颈圈结合无线电信号,研究人员一直在跟踪监测“祥祥”的野外活动状况,同时定期较近距离直接观察其行为和健康状况,对其栖息地选择、采食规律、同类及物种间交流等进行分析和研究。大半年过去了,“祥祥”的监测信号一直正常。

  去年底,它在野外的生存出现了困难。

  据介绍,2006年12月13日,无线电定位监测数据显示,“祥祥”出现突然性的长距离移动。

  经过不懈努力,研究人员终于在12月22日发现了正在竹林中取食的“祥祥”,其背部、后肢掌部等多处受伤,估计是在和野生大熊猫争夺领地时造成的。

  “祥祥”被接回大熊猫保护站,人们每天给它提供美味的竹子和竹笋,经过治疗,它的主要伤情已愈合近八成。

  再次回归野外

  接下来该怎么办?

  当时,人们面临两难选择,是让野放的第一只大熊猫回到圈养场,还是让它在野外继续自己的使命?

  “只有在野生的条件下,大熊猫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濒危野生动物能够在自然的条件下生存和发展,这才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表现。”李德生说,祥祥在卧龙数以百计的大熊猫中被选中,它承载着人类用大量圈养大熊猫补充濒危野外种群的梦想。

  经过20多年的钻研,中国科研人员已基本解决了大熊猫圈养繁育中发情难、配种受孕难和育幼成活难的“三难”问题,使得全国圈养大熊猫种群得以快速发展。这是一个伟大的拯救大熊猫计划的第一步。

  目前,中国圈养大熊猫种群已有217只,其中,仅卧龙研究中心就有119只。“现在的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已完全能够保证我们扩大野外放养规模的要求。而整个地球上,在野外大熊猫却只有1590多只了。”

  经过专家认真研究,2006年12月30日,“祥祥”被再次放到“五一棚”白岩区域,继续独立的生活。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07年新浪冠军项目 ·网络赚钱新浪分类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