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从古典雅趣中体验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1日12:29 新闻晚报
□单峥
我听说去年马老师花了一年的时间画了《红楼梦》一百二十幅插画,在她家客厅的茶几上正放着这套书,封面是考究的青布古典装帧,我慢慢翻看。 “颜色印得火气了些。”她说。 “你最喜欢《红楼梦》里的什么人物呢?” “差不多吧,女孩子都挺可爱的。” 顿了一下,她问:“你觉得我的画甜吗?” “不,怎么会。画是你真实性情的流露,不是取悦于人的就不会吧。” 马老师引领我到二楼。在二楼宽敞的画室,马老师为反法西斯大展创作的《乌斯浑河之歌》大气磅礴。我在美术馆看过这幅作品。 “你怎么会想到选取这样的主题呢?”她一向是画文人气十足,又富装饰趣味的古雅仕女的。 “最初的时候并不知道画什么,本来想画两个女八路就是了。但后来看了一些‘八女投江’的故事资料,就被吸引了。八个年轻的女性,她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人背后肯定都有自己的故事。而在那样的战争中,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同时选择死亡,那种内心的活动,我去体会,真的被感动了。” 她挺拔地坐着。 是啊,她来自军人的家庭,是否因此性格里有种硬质的包涵,让她从容超拔。 “父亲喜欢绘画,喜欢木刻。文革后我们不再念书,我就迷上了描小人书,《红色娘子军》之类的。绘画确实是要天分的,我的姐妹就不行,而我一描就象。” “我16岁参加工作了,在美术设计公司,学习素描国画。中国美院恢复高考后就这样一直读到研究生毕业。” 她说,“我一向并不习惯去刻意接近喜欢的人,总像看风景一样默默注视欣赏他们。 最初形成风格的时候,有的老师觉得怪怪的,有的人觉得太朦胧了,但我觉得我就是想这样画。” “有什么人给你的影响比较大呢?”我问。 “亚明老师给我的影响挺大的,他比较注重意境而非技巧。” “有时候我觉得,画画的人很把绘画当回事,花了很多精力画出来挂起来,办展览。可是知道的人有多少呢?”马老师大大咧咧地笑着。 呵呵,但是人是多么微小,能做成一点事,都很了不起了,何况那种好是没止境的。 “我猜你不爱做老师,我自己觉得画画是很个人的事。”我问。 “是的,我的性情其实不适合。” 她给我换上了香茶,我看了马老师和家人的照片,他们笑得很幸福。 最后我们的话题在古琴上结束。 晚上,我给自己倒上一杯清水,拿过她借我的画册细看。 小舟,回廊,泉石,月光,静止的块面,流动的线条,适度变形的婀娜体态……四季在画中女子们的脸庞边、脖颈边、发丝边、衣襟边、拂过,青春美丽刻度着汩汩暗流的时光。 在美人淡淡的朦胧的眼睛里,我的眼光也朦胧起来。 她们是不同的女子,又是同一人,葱茏的生命之林,无言地开自己的花,落下颜色斑斓的叶,归于尘逝于水。又一个春天来临的时候,青春的种子又在芬芳的泥土中萌芽。 尽管,美永在;尽管造梦的人不会老,可时光,还是慢点吧,让我先做好今天的梦。 ■画家简介 马小娟198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85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工笔人物画研究生,1988年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上海中国画院一级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术展览及省、市级重要画展,并多次获奖。其画风清纯雅致,富有蕴涵,以充分的个性化语言展现着古典与现代神韵的相互交流。 主要代表作品:1985年作品《海浴》入选全国首届体育美展;1988年作品《白鹭》入选中国当代水墨画新人展,获新人奖(一等奖);1989年作品《暖春》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1992年于台北举办个人画展;1993年作品《早春》入选全国首届中国画展;1994年作品《正午的梦》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获优秀奖;1997年作品《风逝》入选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1998年作品《茗香》中国画学术展获画家奖;1999年作品《临风》入选全国九届美展;2005年创作完成作品《马小娟新绘红楼梦》、《马小娟新绘红楼梦百二十回图》。作品《乌斯浑河之歌》参加上海市美术作品展。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