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邑风情:十条旱龙舟 齐齐划起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1日15:35 金羊网-羊城晚报

  小伙子举起自制木龙头 众村民手持树枝随其后

  厚街镇桥头村每年都以舞旱龙形式欢度端午节,这一习俗获评首批市“非遗”

  本报讯 记者黄玲,通讯员单辉强、陈之武摄影报道:前日是农历端午节,东莞市很多地方以赛龙舟的方式庆祝节日。但是,该市厚街镇桥头村的村民“划龙船”不在水上,而在岸上,称之为舞旱龙。当晚,该村共有十多条旱龙在村广场上舞动,活动从晚上8点持续到11点。据悉,端午节舞旱龙是厚街桥头村的一项传统活动,自南宋绍庆二十七年(1158年)开始,至今约有800余年历史。这一传统活动表达了当地群众祈求幸福、追求美好生活的良好愿望。

  记者了解到,该项活动位列首批

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

  模仿划龙舟 巡游遍村庄

  前晚,厚街桥头村村民舞动十多条旱龙,在“闪电惊雷、袅袅云雾”中现身、翻腾,伴随着欢呼声、哨子声、鞭炮声、锣鼓声。

  记者获悉,舞旱龙活动从晚上8时开始,在祠堂完成一系列仪式后,七个村民小组的领头群众分别在各个小组祠堂请出木制龙头,有的村不止一个龙头,由小组里年轻力壮、高大威猛的小伙子举起,其他村民手持刚砍来的青树枝做龙身龙尾,在哨子和锣鼓的指挥下,有节奏地模仿划龙舟巡游全村。

  9点左右,七个小组的旱龙都聚集到广场上,不同组的旱龙有时会互相搏斗,有时候自己表演,围观的村民将鞭炮扔向空中,持树枝的村民跟随着龙头舞动,做出各种动作。晚上11点,龙头被送回祠堂,活动结束。

  参与舞旱龙 来年会安康

  据悉,桥头的旱木龙没有龙身和龙尾,只有一个龙头。龙头用良木雕刻,造型精致,一般长约1.2至1.5米,重约15公斤,由额、角、眼、嘴、须等组成,额头方正,角是肉角,两眼外突,龙头脖子后背描有地名或者制作人姓名。

  60多岁的村民陈伯说,舞旱龙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入夜时分开始,男女老幼近万人,齐聚于藏龙舟之地,龙舟通常在村中祠堂内,举行简单的祭请龙舟仪式,随后由锣鼓队引路,巡游全村。

  “解放前一段木头稍微加装饰就是龙头,大约只有十多斤,现在的龙头全部从外地购进,有些重达35斤,扛起来十分吃力。”陈伯说,因为舞动时间有几个小时,年纪大的人体力跟不上,所以通常是让一名壮实的青年举木龙头,用作龙身龙尾的树枝,则选用刚砍下的榕树或者相思树。

  记者了解到,当地村民认为凡是参加了舞龙活动的人,来年都会健健康康、大吉大利,所以男女老少都特别兴奋,积极参加。

  树枝当龙身 纪念大青蛇

  陈伯说,举青树枝当龙身龙尾是为了纪念一条大青蛇。相传有一年发生瘟疫,一条大青蛇衔着青树枝而来,被人误会而斩死,丢入河中后,青蛇化作巨龙腾飞而去。人们方才知道青蛇是来救人的,察看树枝,一看是中药,忙叫人们上山斩伐,煎水来饮,果然消除了瘟疫。从此,村民五月初五夜,都舞旱木龙。旱龙所到之处,人们皆放鞭炮相迎,如两队相遇,则相互高呼,仿如龙舟竞渡,热闹非凡。

  舞旱龙习俗获评市“非遗”

  “桥头村舞旱木龙习俗作为舞龙文化的一枝奇葩,有着其深远的文化内涵,今年获评为东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厚街镇文广中心工作人员欧明炽说,每年这个节日吸引了众多厚街桥头籍的港澳台同胞返乡参加,是一项群众参与性广、民俗特色鲜明、活动氛围浓厚的群众性民间体育活动,向世人表达了人民群众祈求幸福,追求美好生活的良好愿望。

  

莞邑风情:十条旱龙舟 齐齐划起来

  小伙子举着龙头,后面跟着持树枝的村民

  

莞邑风情:十条旱龙舟 齐齐划起来

  村民在鞭炮声中舞动木龙祈求平安

  

莞邑风情:十条旱龙舟 齐齐划起来

  村民正在舞龙头

  (倩茹/编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