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主之剑刺破垄断收费之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2日12:16 民主与法制时报

  中国青年报近期的一项民意调查表明:96.8%的受访者认为垄断行业的乱收费现象非常严重。从“手机漫游费”到“银行卡年费”,从“提前还贷违约金”到“银行账户挂失费”,从“邮局的包裹统一包装费”到“公交卡押金”……这些五花八门的收费项目令百姓怨声载道,却又无可奈何。

  垄断收费对公民经济权益的损害显而易见,舆论批评的焦点也大多集中于此。但事实上,垄断收费也侵害了公民知情权、参与决策权等政治权利。比如,根据现有法律的规定,制定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价格等决策,应当召开听证会,听取消费者代表的意见。然而,一些垄断行业出台收费项目或制定收费价格时,都没有举行价格听证会。而已经举行的听证会,也大多忽悠了公众,甚至直接操纵成“涨价会”。

  近年来,民众挑战垄断收费的

维权行动层出不穷。比如,就持续数年的春运涨价现象,一些公益人士、律师、消协代表以舆论批评、诉讼、发表公开信等形式不断抗议;就银行跨行查询费问题,黄细花等两位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紧急叫停的建议。如今,春运不再涨价了,
银行卡
跨行查询收费也停止了,这些胜利,的确让无数百姓拍手称快。

  不过,在一场场挑战“垄断收费”、“

霸王条款”的风波中,我们却没有见到最该挺身而出、最该为民众主持公道的政府部门。按照现代宪政原理,政府权力是公民让渡自身权利所形成的,理应为“公共利益”服务。对于垄断性行业,政府理应承担起监管的职责;对于垄断部门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政府理应为两者搭建起平等对话和公平博弈的平台……然而,面对一些垄断行业的不合理收费,政府有关部门却“集体失语”,这怎能不让人失望?

  事实上,一些政府部门不作为有着深刻的体制根源。一些公共服务领域政企不分,导致政府与垄断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纠缠。有专家尖锐地指出,在公权不中立、政府立场不超脱的情况下,要政府部门叫停各类高额乱收费,等于让政府自己“割肉”,主动放弃自己的利益,殊为不易。

  那么,民众如何才能彻底扳倒垄断收费呢?有人说,“全世界鸡蛋联合起来”是碰不过石头的。法制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是“手脚互补”规则:随着经济越来越开放,消费者可以最大限度地“用脚投票”,选择那些物美价廉的商品或服务;在无法“用脚投票”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用手投票”,通过政治途径对垄断者产生影响,比如,要求议会的立法限制垄断,要求政府部门加强对垄断的监管等等。此外,在垄断行业定价过程中,必须让民众充分了解信息,表达意愿,或者组织专业性的中介组织与垄断部门对话,保障收费、涨价等垄断行业决策行为的民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今年是监督法正式实施的第一年,监督法明确要求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监督,并规范了各类监督方式。因此,各级人大对于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垄断收费行为进行监督,不仅有较大的监督空间,也是回应人民群众呼声和要求的“分内事”。

  通过“用脚投票”维护消费者的选择权,通过“用手投票”维护公民的知情权、参与决策权、监督政府权等等,只有充分行使政治权利,才能保障经济利益的安全。换言之,要想让垄断行业的无理收费成为历史,就必须以民主之剑刺破垄断收费之盾。

  建设“节俭政府”

  不能仅靠政府自觉

  - 孟庆尧

  政府一年要花掉国家财政多少钱?在不少地方是个含糊其词的“秘密”。倒是不少地方的老百姓发现,政府部门的大楼越盖越豪华,官员小车越来越高档,政府人员的“待遇”也越来越“实惠”……当然,政府的行政成本跟着“水涨船高”,也就不难推测了。

  近期有媒体发文披露,北京、厦门两地政府为降低行政成本,在全国率先采取了划“红线”、定指标的方式。北京市今年的指标是将政府部门经常性项目支出资金压缩10%,而厦门市在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年将行政经费中的公用经费压缩5%,削减行政成本一亿多元。

  对于两地政府的自觉举动,当然是要叫好的。因为纳税人的钱挣得不容易,政府少花一些,是爱惜民力,也有助于反腐倡廉。据相关文章披露:“目前我国的行政成本不但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而且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5%。居高不下的行政成本,不仅加大了财政负担,影响了经济发展环境,而且挤占教科文卫、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金,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政府运转当然需要成本,但这个成本必须是可控的,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好:“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从眼下的情形看,在会议费、差旅费、招待费、出国考察、公务用车、盖楼堂馆所等方面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的现象,的确已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了!

  有关文章希望,北京、厦门先行一步的做法能起示范作用,推动全国各地降低行政成本。这当然是个美好的愿望,不过笔者却怀疑,靠政府的自觉行动,能否长期、有效地压缩行政成本?为什么呢?因为花钱的是政府,现在提出省钱的也是政府。这就如同一个大手大脚的孩子,毫无节制地做了一番消费狂之后,忽然良心发现,感觉自己应该为父母省点钱,于是就告诫自己应当勤俭节约,这孩子也可能因此过几天紧日子。但几天过后呢?如果父母继续源源不断地供给他零花钱,如果当父母的不去监管他如何花钱,面对外面的花花世界,他想当个自觉“节省行政成本”的好孩子都难。

  好在有关文章倒是点出了一句要害话:“人大对政府的预算监督尚且不完善。”不会吧?每年政府都要向人大提交预算报告、由人大审批的,怎么会存在“尚且不完善”的问题呢?如果确实是“尚且不完善”,那么“完善”的方向又在哪里呢?是像北京、厦门两地政府这样,靠政府自己控制自己、自己监督自己吗?

  真正需要好好思考的是,为什么我国行政成本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而且居然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5%?没有一个孩子不希望父母给的零花钱越多越好,这样自己花起来可以随心所欲、大手大脚。那些欧美发达国家的政府也不会天生就是好孩子,不会天生就具备为父母省钱的节俭思想,那为什么它们的行政成本远低于我国呢?说到底,是因为这些国家具有完善的预算审查机制和政府用度监督机制,政府花的每一分钱,都要经过议会的严格把关,要纳税人点头才行。

  可见,要建设“节俭政府”,与其将希望寄托在政府的自觉意识上,不如找出一条治本之策。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许多全国人大代表都对一些地方政府的奢靡之风提出了强烈批评,并呼吁加强人大对政府的预算监督。看来社会各界的认识已越来越清晰了,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把预算审查、政府用度监督这件事真正落实、真正做好!

  林 龙 责任编辑 阿 计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