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香港教育统筹局副秘书长冯程淑仪谈教育改革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3日07:37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自2000年发端的香港教育改革,近日被香港人评为“回归十年十件大事”之一。 这项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盘改革,雄心勃勃地提出要对香港的年轻人进行“全人教育”并“终身学习”。 被割裂了一百多年的“国民身份认同”开始重续血脉。调查显示,70%以上的小学教师和57.5%的中学教师认为教改以来,香港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有明显进步”。 访谈3:今日讲述香港教育改革 对话时间:6月11日、6月13日 对话地点:香港皇后大道东213号胡忠大厦 对话人物:香港教育统筹局副秘书长冯程淑仪、首席助理秘书长陈嘉琪博士 人物简介 冯程淑仪1996年至2000年出任贸易署助理署长,负责多边贸易谈判和中国香港参与世贸组织的事宜。2000年后,历任民政事务局副局长、数码港统筹专员、工商及科技局副秘书长、副政府资讯科技总监。2006年4月,任教育统筹局副秘书长。 陈嘉琪曾任香港教育署课程发展处总监,现任香港教育统筹局首席助理秘书长,负责课程发展。 香港教改引发了长时间的公众热议,被认为是致力于扩大教育机会,消除上层学校特权制度,提倡一种以强调创新思维和终身教育为特征的新的教育文化,媒体称之为“迟来的革命”。就在上一世纪结束前,香港仅三分之一的离校生接受专业高等教育,到2006年,香港中学生能够接受大专以上教育的比例已达到66%。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对国家的整体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什么影响?”这是香港所有高中生都要探讨的问题。从小学到高中,都有国民教育的内容,90%的初中都开设了专门的“中国历史”课。 香港人开始以会说普通话为荣。两文(中英文)三语(英语、粤语、普通话)成为香港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 被割裂了一百多年的“国民身份认同”开始重续血脉。调查显示,70%以上的小学教师和57.5%的中学教师认为2000年教改以来,香港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有明显进步”。 2002年起,香港8所公立大学开始在内地招收自费生,至今年内地考生申请与录取比例已高达40:1。 香港大学为什么这么红?香港教改走过6年,其间发生了什么?6月11日和13日,香港皇后大道东213号胡忠大厦,本报记者专访了教育统筹局副秘书长冯程淑仪和首席助理秘书长陈嘉琪博士。 通识教育课:香港高中生不分文理科 背景:2000年10月,时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发表的施政报告中,接纳所有由教育统筹委员会提交的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并出台教育改革推行时间表。 成都商报:香港教改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陈嘉琪:改革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课程。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们决定从基础教育开始,在所有教学中培训学生沟通能力、创造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协作能力、运用资讯科技能力、运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研习能力等九大能力。 我们从2000年起设计了一个十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实施4大关键项目:专题研习、资讯科技互动学习、从阅读中学习、德育和公民教育。 成都商报:“通识教育”是人们熟悉的教育理念,但在中学设“通识教育”课却很罕见,香港的通识教育课具体有哪些内容? 陈嘉琪:2009年开始的新高中学制,将确定语文、数学、英语、通识教育四门课程为核心课程,其余都是选修课。我们精选这四门课程,特别是通识教育课程,可训练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将来无论继续升学或就业,都首先要懂得如何装备自己,终身受用。通识教育课,以前只是选修课,现在是必修课,分为3个学习范畴,包括自我与个人成长(个人成长与人际关系);社会与文化(今日香港、现代中国、全球化);科学、科技与环境(公共卫生、能源科技与环境)。学生还必须提出新的议题,进行一项独立的专题研究。 通识教育的宗旨是,在对不同情境中(例如文化、社会、经济、政治及科技)经常出现的当代议题作多角度思考。 成都商报:怎样保证通识教育的效果? 陈嘉琪:香港的大学多年来就有主张学生应避免在中学阶段过早分科,以免思维变得褊狭。因此大学全力支持通识教育科成为中学核心课程,并将通识教育科列为了香港的大学入学条件之一。而且学生在中学时的其他学习经历也就是参加社会活动的经历占了大学录取因素的15%。 香港高校削资风波 背景:1997年金融风暴后,香港特区政府出现高财政赤字,提出在1998至2001年3年间减少对高等院校的一成教育拨款,由以往的约140亿经费减至127亿港元。在2001至2003年3个学年再削减4%大学整体拨款额。2004年起因经济状况好转而停止。 成都商报:香港高校削资政策出台的来龙去脉怎样?对香港高校的影响有多大? 冯程淑仪:这跟当时的财政赤字有关,当时全港的公务机构都受到影响,几乎都减少了10%左右。教育系统也不例外。政府虽然减掉了一些经常性拨款,但也连续3年投入了30亿港元的“一比一”配对补助资金,鼓励大学向外筹募教育捐款。过去三四年8个大学共筹集了77亿元资金(包括政府的配对补助资金),这个数字相当于8所大学1年的政府经常性拨款。现在连英国方面也在向我们学习补助性配对资金的经验。 成都商报:每个大学的募资能力都不同,比如香港大学和中文大学筹资额加起来15亿元,相当于8所大学筹资总额的半数,会不会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冯程淑仪:看起来募资额是有悬殊,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是多一些,但要看大学本身的预算。比如岭南大学,它筹得的资金占到了它经常性开支的34%,因为它只有2000多名学生,而香港大学的学生有10000多名。因此从募资比例来看,实际上8个高校相差不多。筹来的资金,高校可以用来做很多以前不能做的事,比如设立奖学金,给内地来的大学生;还有可以拿来做交换生的安排。 成都商报:香港大学因获10亿元捐款,决定将医学院冠名李嘉诚医学院引发一些校友反对,教育统筹局持什么态度? 冯程淑仪:冠名在学校的自主范围内,香港大学不用咨询我们。教育统筹局给高校很大自由。每年,8所大学校长会和特首见面一次,谈谈香港教育的发展方向。 2012年实行四年制大学,将全球招教师 背景:香港目前仍然实施的学制是:小学6年;中学阶段是“3+2+2”学制,即中一中二中三(初中)3年,中四中五(高中)两年,中六中七(预科)两年,大学三年。教育改革后,高中学制缩短为3年,高等教育学制延长至4年。2009年,首批高中三年制学生将入校,2012年,首批四年制大学新生将入校。 成都商报:2003年高校薪酬改革引发了一些反弹,最后怎么解决的? 冯程淑仪:以前大学教职员薪资与公务员挂钩。2003年的改革,得到大学校长的同意,教职员待遇与公务员待遇脱钩,这样也能减轻大学本身的财务压力。但在此之前的教职员并不受影响,只是新加入大学的人员会受新政策影响。包括大学校长在内,开始有反对的声音,但当时香港的经济情形实在不好,所以校长们最后都表示同意。 成都商报:改革后教职员的薪酬怎么样? 冯程淑仪:新入职的教职员平均薪资比前辈们调低了20%,如果加上福利,减少幅度可能达到30%。现在香港的大学助教的平均薪资大约是16000元。这跟香港现在大学毕业生的普遍薪资水平差不多。现在公务员开始加薪,这给了大家希望。 还有,香港在2012年开始实行四年制大学,全港8所大学需要1000多名教师,将面向全世界招聘有经验的教师,这是一个挑战。 成都商报:是否考虑内地招大学教师? 冯程淑仪:香港与内地有学历互认制度,如果内地有合资格的大学教师,我想可以来香港教授合适的课目。 成都商报:香港教育改革针对大学的改革内容是什么? 冯程淑仪:2012年,会有首批大学生进入四年制大学。比起以前的三年制,可以让我们更从容地培训大学生。比如多了到各地实习的机会。 成都商报:内地的本科学制也是四年,四年是一个比较公认的科学的年限吗? 冯程淑仪:大学三年制改四年制,在香港讨论了20年了,直到2000年才达成共识。四年制在理论上是更科学的,其实,这背后牵涉的主要是政府愿不愿投入资源。因为香港政府为每一个大学生投入的教育成本是20万元/年(其中学生承担的学费是4.2万元/年),三年制比四年制要便宜。这需要政府的决心。 成都商报: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连续多年保持本地最佳大学排行榜前三甲,也是全球百佳大学,您认为什么样的大学是好大学? 冯程淑仪:这3家大学进入全球百佳大学,我想跟香港的大学越来越注重专业研究有关,所有的大学教师在教学同时都必须从事研究。3所大学在特定的研究领域都有国际声名。香港大学袁国勇教授在SARS期间第一个发现冠状病毒;香港中文大学,克隆出世界第一个植物基因;香港科技大学在科技和行政工商管理方面都很强。研究型大学更容易排名靠前。 香港仅两成高中生可以读大学 背景:6月7日,内地960万考生参加高考。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今年是内地恢复高考30年,30年前的高考给了很多年轻人公平竞争、力争向上的机会,30年后的高考制度也面临很多反思和批评。 成都商报:香港的大学通过什么方式选拔学生?大学招生机制有何变化? 冯程淑仪:在中五(高中毕业)时,8万名中学生参加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其中3万学生可以通过,取得中六学位。他们念完中六、中七(预科),参加香港高级程度会考(高考),其中大约50%的学生可以升入大学,因为目前我们只有15000个大学一年级的学位。所以,香港的高中毕业生,大约18%能升入大学。 成都商报:2006年香港接受专科以上教育的高中生比例达到66%,实现了教改初期的目标,但其余中学毕业生的出路在哪里? 冯程淑仪:66%的学生,其中18%才能读8所大学的学士学位。其他的是专科。余下的三成毕业生确实比较困难。但他们的家庭不会让他们就这样进入社会找工作。他们会念一些职业训练课程,我们的职业训练局为他们设计许多专业课程。比如香港政府有一个毅进计划,念完一年毅进课程,学生拿到资格后,可以考取政府公务员。 小资料 毅进计划2000年10月推行,为中五离校生(高中毕业生)和成年学员提供接受持续教育的新途径,提高学员“两文三语”能力和应用资讯科技的知识。 香港职业训练局属下的香港专业教育学院、工商资讯学院,负责开办国际认可的全日制职前教育和训练课程,提供技工级到高级文凭程度的培训。仅2005至2006学年,就提供逾16万个全日制及部分时间制训练名额。 有提议将内地招生名额扩大到20% 背景:从2002年开始,香港8所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内地自费生。2004年,内地与香港互相承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2005年,香港高校非本地生的招生比例提高到10%。 成都商报:逐步扩大向内地招生是一个长期趋势吗? 冯程淑仪:非本地生中95%都是内地学生。去年香港6所大学收到3万多名内地学生的入学申请,我们收了1400多人。社会上有扩大向内地招生的要求。香港十一五经济高峰会上,就有提议把10%增加到20%。但配套基础设施很让人头痛。比如,香港这么小,来更多的内地学生,住宿问题怎么解决。 成都商报:在内地招生是否需要征询内地教育部门的意见? 冯程淑仪:去年有一些争议。一些学生同时报考了清华和香港大学,最后来了香港,放弃了清华大学,造成了招生名额浪费。今年我们已经与内地商定,香港大学必须在7月7日之前将录取学生名单通报给教育部,被录取学生就不可以再报考内地高校。 成都商报:香港内地学生留港工作有没有鼓励政策? 冯程淑仪:我们欢迎内地学生在香港毕业后留港工作。目前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内地学生留在香港工作。我们资助了很多内地学生读书,加上香港生育率一直在降低,所以我们当然希望内地学生可以留下来贡献香港社会。 本报记者徐琼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