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送牛·不了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3日13:29 新闻晚报
孟庆铭

  这是发生在1973年10月期间,一名上海知青与同伴们受命国家农垦部,从黑龙江省虎林县至广州,经过九天八夜火车艰苦押运,行程5000多公里,送活(肉)牛供香港同胞圣诞节食用的真实故事。香港回归后,2001年他陪儿子赴香港科技大学参加亚太地区“国际奥林匹克机器人”比赛并获第一,终于圆了多年来想到香港考察的愿望。

  值此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特予选载,以飨读者。

  一、兵团接到援港任务

  1973年,我已在北大荒的黑龙江建设兵团四师33团工作了五年。

  当年3月,我因工作努力,有幸被调往团部种马配种站工作,实现了人生的转折,更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之前我在连队当驭手,赶了几年马车,甩一手好鞭叭叭的响)。以后又担任了配种站站长,并获畜牲技术16级,直至返沪。

  当年秋天,黑龙江建设兵团接到国家农垦部命令,要求兵团必须在11月前,调配300头肉牛(以60吨载火车皮要20节才能装完)运往香港,供香港同胞欢度“圣诞节”食用。后来我才知道,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

周恩来总理的倡导下,祖国内地每年都为香港同胞尽此义务,只是受命地区不同而已。

  是日,作为部队编制的黑龙江建设兵团视命令如山倒,援港任务逐级下达,我们团也接受了挑选30头牛并派人押运至香港的光荣任务。

  押运牲口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更不用说是押送活的大牲口———牛。并要以同样活的、且经过约十天长途跋涉后不能掉膘的标准交给港方政府,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经过团生产股领导的反复商定,我便成了担负此行重任的六个人员中的唯一知青,其余五位均是四五十岁的老职工。他们是兽医站殷正鼎兽医、配种站技术员王天明、收购站胡儒堂以及基建队驭手老邓和饲养员于邦平。他们均是当年抗美援朝转业后,跟随王震将军开发北大荒的

铁道部队官兵,此行送牛南下香港,是领导有意安排他们在完成押送任务后,返途中顺道回家乡探亲的,可见能享此殊荣的可谓千里挑一(近日获悉,其中四位老人已离开人间,在此我向他们表示深切的悼念。他们在天有灵,定能接受我这位老知青的问候)。

  与此同时,我们每人平生第一次颁发到一枚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押运员”金字的胸章,佩在胸前,十分神气,耀眼———因为我们是代表祖国受命执行援港任务的。当年我才23岁,血气方刚,全团几千名知青就摊到我一个,接到通知,欣喜若狂。能代表祖国将牛送到香港,并有机会考察香港,在那时是难以想象的。要知道,此行差事虽苦,但又有谁不想轮到自己,去“主动”吃这份苦呢?何况又是在那文化生活枯燥无味,精神生活又被扭曲走样的特定年代里。所以凡当初知晓我有此“美差”的知青们都很羡慕我,要知道吃不到“苦”的“苦”,要比吃得到“苦”的“苦”还要“苦”哇!(1)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