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济十年漂亮转身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5日09:31 东方网-文汇报

  200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第十年。

  在经历了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和2000年的科技股、网络股泡沫破裂,特别是2003年的SARS肆虐冲击后,香港经济开始走出低谷,苦尽甘来。

  人们也许还记得曾经的所谓“香港之死”预言,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团结全体港人,冷静迎战“亚洲金融危机”,沉着应对“SARS肆虐冲击”,保持了香港的稳定发展。从2003年起,香港经济连续4年高速增长,到去年更是迎来回归后最好、最繁荣的一年,香港的人均GDP已达到21.035万港元,创历史新高。

  事实打破了当年的预言,“活力之都”在这十年中迎来了新的发展。来自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的数字显示,今年首季,香港本地居民生产总值按年计算又上升11.9%,达3977亿港元;本地生产总值按年计算增幅为6.6%,达3703亿港元。

  可以预计,2007年的香港,经济市场将更繁荣,财政减税扩支,员工加薪增福利,楼市股市平稳……

  2006年3月,香港的发展也首次纳入国家规划。全国两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首次将香港列入,明确表示国家支持香港发展金融、物流、旅游、信息等服务业,保持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等地位。

  我们相信,香港的明天会更好。

  复苏与繁荣

  回归祖国的这十年中,香港经济走过了低谷、复苏和繁荣的历程。去年香港迎来回归后最好、最繁荣的一年,人均GDP已达到21.035万港元,创历史新高。

  今年香港经济再接再厉,继续保持增长。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香港本地居民生产总值按年计算上升11.9%,达3977亿港元;本地生产总值按年计算增幅为6.6%,达3703亿港元。

  香港本地居民生产总值较本地生产总值多出274亿港元,显示有相等数额的对外要素收益净流入。扣除物价变动因素后,首季香港本地居民生产总值实际增长10.6%,高于同期本地生产总值5.6%的实际增长。在要素收益总流入中,直接投资收益流入按年增加28.8%,主要因为部分本地大企业投资外地的收益增加。有价证券投资收益流入升17.5%,主要是由于非居民债券利息收益上升所致。其它投资收益流入升43.7%,主要是因为银行利率上升及本地银行界离岸借贷及存款的资产增加,使相关的利息收益增加。按国家和地区分析,中国内地继续是香港对外要素收益总流入的最主要来源地,占总流入的27.9%。

  同时,在进出口方面,4月香港商品整体出口货量按年升11.3%,进口货量则跌14%。商品整体出口价格按年升2.2%,进口价格则升2.4%。

  此外,连同未交收远期合约在内,4月底香港官方外汇储备资产达1368亿美元,较3月底增加14亿美元,在全球排行第8位,前7位依次是中国内地、日本、俄罗斯、中国台湾、韩国、印度和新加坡。4月底香港外汇储备资产总额,约相当于香港流通货币的7倍,占港元货币供应M3的36%。

  人民币

  急庇利街是香港小有名气的“找换一条街”。在这条短短几十米长的街道上,十几家找换店密集而立。上世纪80年代以后,远洋运输公司的船员正是选在上环集中登陆,而“找换一条街”亦因此顺势而生。最火时,内地客来此兑换有时甚至要排长队,而现在生意已不比从前,兑换的客人数量不但减少,兑换金额也大幅缩水。银联卡和人民币直接使用的冲击让他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很多找换店的生意都不如从前了。回归十年,人民币从“禁止通行”到“硬通香江”,找换业见证了其间的沧桑巨变。

  当然,找换业只是人民币在香港近十年变迁的一个缩影。如今,人民币在香港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2004年1月1日,香港持牌银行正式获准开办有关个人人民币业务,香港成为首个中国内地以外可以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区;2007年初,香港人民币业务再获重大突破,国务院允许内地金融机构可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随着人民币债券业务的获准发展,香港将为此建立一个相关的支付系统,建立一套多元化和多币种的金融基础建设及资金融通平台。这意味着在人民币业务方面,香港可以比其他地区先行一步;对香港建设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协助人民币发展成为国际货币也具有重要作用。

  CEPA

  2003年6月,内地与香港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建立了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安排,此后又相继签署三个补充协议。CEPA是目前内地对外商签署的开放程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协议。

  CEPA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贸易投资便利化三个主要方面对香港做出了开放程度较大的优惠安排,目前进展顺利。

  在货物贸易领域,内地自2006年1月1日起对输往内地的原产于香港的产品全面实施“零关税”。截至2007年4月底,内地累计进口香港零关税产品超过10亿美元,免征关税7亿多元人民币。

  在服务贸易领域,内地在金融、法律、物流等27个领域实施了152项开放措施。截至2007年4月底,共有1753家香港企业按照CEPA的优惠条件投资内地。

  在贸易投资便利化领域,内地与香港在贸易投资促进、通关便利化等8个方面加强了合作。金融合作、旅游合作和专业人士资格互认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截至2007年4月底,在港人民币存款总额达255亿元,内地累计赴港“个人游”旅客达1973万人次。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日前透露,内地与香港将于6月底签署CEPA补充协议四,进一步扩大对香港的开放。消息人士称,协议可能涉及促进两地医疗、卫生交流相关政策。

  自由行

  内地居民到香港个人游是CEPA框架下的一项具体内容。内地开放个人游以来,不少内地居民先后赴港旅游及消费,对香港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去年内地赴港旅游人数增长了7%左右,1至11月份的旅游总人数超过1300万人次,其中个人游550万人次,增长比例比较快。可以说,香港的旅游业处于20年来最好的时期,去年出入境旅客人次突破了2亿大关,比10年前增长一倍多。这与不断扩大内地居民到香港个人游密不可分。

  从今年元旦开始,香港个人游计划进一步扩展至内地的河北省石家庄、河南省郑州、吉林省长春、安徽省合肥和湖北省武汉等5个省会城市,至此内地开放个人游的城市已增至49个。

  互补

  回归以后,随着内地与香港经济合作和互补的进一步加强,香港的经济腹地正在不断地向内地延伸,区域合作可以使香港避免变成一个经济孤岛,双方经济的互补性又使发展有了更大保障。

  以这10年中香港表现最好的行业金融业为例,去年香港金融业在很多方面的表现,均已达到了伦敦和纽约那样的世界级水平,其中非常显著的是股市。这当中中国内地一些优秀企业的上市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再比如:香港目前正在发展的人民币离岸业务,它很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

  回归后,“内地因素”目前是支撑香港经济发展最重要因素,我们看到内地的货物像潮水一样通过香港向外运输,内地人像潮水一样到香港旅游消费。同时,由于CEPA的实施,香港的产品也纷纷以零关税方式进入内地市场,香港对内地的投资也出现在各个服务贸易领域。

  H股

  10年来,香港国际金融地位日益巩固,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香港已成为全球第二大IPO市场,对企业融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优势进一步显现。同时,在港上市的内地企业10年来也是日趋增多,尤其是2003年6月CEPA的签订,为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统计显示,目前赴港上市的内地公司达145家,其中,香港回归后发行H股的中资公司数量更是明显增加,达113家,占市场份额近5成。其中,红筹股在港股市场交易量接近6成。去年以来,工商银行等蓝筹股A+H同步发行,内地大型企业更是充分“抓住两个市场,高效配置两种资源”。

  展望未来,港股市场作为内地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舞台不会改变,随着CEPA的深入推进,同时,内地不断扩大的QDII投资范围,更多企业A+H同步发行的推进,两地市场的联系将会更加紧密。

  金融风暴

  这是回归之后,香港经济所面临的第一个重大挑战,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恰恰也是香港经济重新复苏繁荣的一个转折点。回归后,一场席卷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金融风暴开始了,而且愈演愈烈,到1998年达到了疯狂的“顶峰”。

  昔日领衔打击金融大鳄的财政司司长、现特首曾荫权,说起当年往事,依然感慨万千。

  当年8月,国际炒家开始炒卖港元,造成港元急跌,利率大升,港股也在8月3日跌破7500点关口。在此关键时刻,特区政府大幅调高利率,并动用1200亿港元外汇储备入市大量购入港股,结果国际炒家在8月28日被迫以高价平仓,损失惨重。

  不过,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香港经济在回归的最初几年还是跌进了“低谷”。股市萎靡不振,楼市经营惨淡。也就是从那时起,香港出现了不少“负资产一族”。

  金融风暴让香港陷入了长达6年的经济低迷,让香港人感受到了挫折,但也激发了他们的斗志。在特区政府的领导下,香港经济开始了“复苏之旅”。

  SARS

  回归之后香港遭遇的又一个重大挑战。“街上很少车,商场很少人”,香港财政司司长唐英年在回忆当年的情景时做了这样的描述。

  2003年上半年,这种名为非典型肺炎(SARS)的疫情,一度让全世界陷入恐慌,而香港尚未从金融风暴阴影中走出的经济更受到严重打击。面对疫情威胁,特区政府公布了一连串紧急措施,包括订立相关法例、拨出专款帮助市民渡过难关、学校暂时停课、组建政务司司长为主席的“全城清洁策划小组”等。经过各方共同努力,疫情得到遏制,5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撤销对香港的旅游警告;6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把香港从SARS疫区中除名。

  SARS为不少香港家庭带来了无法忘怀的创伤,也使香港经济社会面临巨大困难。此时,中央政府对香港给予了极大支持。也就是在这一年的6月,内地与香港签署了CEPA,从而为遭受疫情重创的香港经济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也对此后的香港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赛马

  “马照跑、舞照跳”这句话,可以说是中央政府向香港承诺“一国两制、50年不变”的最佳注脚,但在过去10年,香港的赛马业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和香港整体经济一样,赛马业先是遭受亚洲金融风暴的袭击,紧接着又是非典疫情肆虐,可谓历经风雨。而且随着人们娱乐方式的增多、澳门等临近地区博彩业务发展迅速以及周边非法赌马、赌球的存在,香港赛马会的赛马、足球博彩及六合彩等业务都受到了重重挑战。

  据悉,10年来赛马投注额,由1996至1997年度最高峰的920多亿港元,下跌至上年度的600多亿元,跌幅高达三分之一,但令人振奋的是,本马季的整体投注额已开始逆转,较上季度增加5%。此外,虽然投注额下跌,但回归10年来,马会每年的慈善捐款大致都维持在10亿港元以上,马会作为香港最大慈善公益资助机构的地位不可撼动。

  根据香港旅游发展局的统计,赛马已是香港最吸引游客的三项活动之一。马会提供的资料也显示,随着内地开放“个人游”的城市增加,每个赛马日都吸引了为数不少的内地旅客入场,这对赛马投注额有一定贡献。

  赛马不仅陪伴香港人走过坎坷,也是香港人精神的最佳写照。创下17场连胜纪录的香港马匹“精英大师”,它和香港人一样,走过了一段崎岖的路,马主最近接受电视台访问时说,“‘精英大师’曾受伤,和香港人一样曾经跌倒过,但香港人是不会输的,跌倒了也会爬起来,这10年来‘精英大师’就代表了香港人的斗志,你看2006、2007年的经济有多好。”

  商业影响力

  根据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日前公布的2007年世界竞争力评比结果,香港的竞争力位居全球第3,为两岸三地之冠。中国内地排在全球第15名,台湾则列第18名。

  而万事达卡组织日前公布的首届“全球商务枢纽指数”排行榜也显示,全球50个对环球商业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中,香港排名第5。排名前3的依次是伦敦、纽约、东京。

  万事达卡组织的研究显示,香港在“商业中心”范畴的排名中位居全球城市之首,其中包括在房地产发展、香港国际机场货运流量、拥有全球最有效率的抵押法及破产法等方面排名全球第一。此外,香港在“营商环境”及出入口流量方面也表现卓越,“营商环境”在亚太区排名第二,仅次于新加坡。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相比,香港拥有全球最低的公司税务负担,每年需要缴交税项的次数也是全球最低。

  有关人士认为,回归10年,香港继续证明其在全球商业市场中的重要地位。香港在股票交易量及旅客人数,均超越新加坡;作为商业中心,香港在航空运输、金融行业人才方面,均占优势。而发展香港的债券市场、改善环境污染等都将有利于提升竞争力。(贝尔)

  香港回归10周年标志性事件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

  1998年香港安全度过亚洲金融危机,成功捍卫港元联系汇率制度,保障香港经济安全与稳定。

  自2001年开始,内地企业掀起赴港上市热潮,促进内地和香港证券市场互利共赢。

  2002年1月23日,香港通过推广普通话议案,提高香港居民整体普通话水平。

  2003年,香港经受SARS考验,全面战胜非典。

  2003年6月29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签署,成为促进香港经济复苏的重要催化剂。

  2003年7月,中国政府开通“内地居民香港自由行”,全面带动香港旅游经济发展。

  2003年,香港特区政府加入了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通过不断深化与内地的经贸联系,充分发挥香港固有优势。

  2004年1月18日,中国银联开通银联卡香港受理,有效推动内地与香港之间旅游经济发展。

  2005年9月13日,“香港

迪斯尼乐园”正式开幕,迪斯尼乐园以旅游业带动香港经济全面发展。

  2005年10月5日,北京奥组委宣布设香港分赛场,香港将首次举办奥运级别赛事。

  2006年3月,国家“十一五规划”首次把香港纳入其中,明确提出保持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

  2006年度香港经济持续增长,生产总值大幅提升6.8%,股市持续走强,特区政府财政综合盈余高达551亿港元。

  2007年1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

人民银行将进一步扩大香港人民币业务的范围,内地金融机构经批准后,可以在香港发行人民币金融债券。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