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民警倾情挽救精神分裂症服刑人员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5日19:46 《法律与生活》杂志

  建平杯“情动高墙”征文

  用爱撑起一片蓝天

  ———监狱民警倾情挽救精神分裂症服刑人员纪实

  文/尉毓生 崔林青

  一面想不到的锦旗

  5月8日,是山西省临汾监狱一分监区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个接见日。接见室里,家属与服刑人员互诉情怀、互为鼓励,一切都在正常地进行着。

  就在这时,一个电话打进接见室,有服刑人员家属要见一分监区指导员刘红强。听到这个消息,刘红强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带着满腹疑问走进了登记室,不禁怔住了。一位老人在中年妇女和两位少年的搀扶下,手里拿着一面锦旗,上面写着:赠一分监区全体干警“特殊学校,辛勤园丁”,落款是原平市崞阳镇郑家营村郑玉泉全体亲属。

  见刘红强进来,老人一把拉着他的手说:“感谢你,刘指导员,感谢你们,你们挽救了我的儿子,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你们监狱警察可都是好人啊!”说完老人郑重地将手里的锦旗赠给了刘红强。

  突如其来的场面让刘红强有点措手不及,赶紧招呼他们坐下。他认识这位老人,是他们分监区服刑人员郑玉泉的母亲,其余三位都是郑玉泉的家人。他们这次来的目的就是要给一分监区民警献上他们全家人的一片感激之心。

  管理和教育服刑人员是监狱人民警察的职责,为什么服刑人员的家属要来监狱赠给民警一面锦旗?这中间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吗?

  “杀人犯”狱内重新犯罪

  事情的一切缘由都要从一个叫郑玉泉的服刑人员说起。

  郑玉泉,山西省原平市人,2002年9月因故意杀人罪被忻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2003年元月送临汾监狱服刑改造,2005年3月减为有期徒刑十八年零六个月。

  按说,作为一名正常接受改造的服刑人员来说,减上几次刑,服刑期满就可以回家了,可郑玉泉在监狱里却不怎么安分,2005年11月27日,他躲开监狱警察的视线,与同犯赌博,后因赌资发生争吵,用凶器将另一名服刑人员砍伤。他的行为已构成狱内重新犯罪,被临汾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加刑4年,数罪并罚执行20年。

  郑玉泉入狱前就性格内向,入狱后更是与其他犯人不多讲话,有什么事自己都闷在心里,在知道被加刑的严峻事实后,面对漫漫刑期,他终于承受不住了,精神崩溃,成了一名严重精神分裂症患者。

  受命于危难之际

  郑玉泉的情况很快被监狱领导知道了,为了最大限度地挽救郑玉泉,管教副监狱长孙翔宇紧急召集管教部门人员,认真分析研究,制定了挽救教育方案。可是这样的重担交给谁呢,思来想去,孙副监狱长想到了刚刚到一分监区担任指导员的刘红强。

  一上任就接到如此任务,刘红强感到责任重大,而这个“烫手的山芋”单单丢给了他,也使他心里很不舒服。

  他找到了副监狱长孙翔宇,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了他。孙副监狱长听后,语重心长地说:“红强,你的顾虑和想法都有道理,我也知道工作难度大,可像他这样的一名服刑人员,推给谁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你不揽,就得有人揽,工作总得有人干吧?这对你来说是困难,同时也是机会,你应该拿出自己的魄力,再说你还可以通过这个摸索一些经验,也可以锻炼一下自己嘛!有监狱党委和我做你的坚强后盾,放心地干吧!”

  听了孙监狱长的一番肺腑之言,刘红强知道了监狱领导的良苦用心,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完成任务。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往禁闭室跑,找郑玉泉谈话,要求他面对现实,认罪服法,接受法院的判决。

  在谈了多少次后,终于有了一点效果,监狱也同意把郑玉泉从禁闭室接回。可是谁也没想到,从禁闭室回到监房不到一刻钟的时间郑玉泉就突然神智失常,他一把抓住刘红强的手臂语无伦次地说:“我选你当国家主席,你就是国家主席……”

  “胡说什么,先回监舍休息一下。”刘红强说。

  面对这样的情景,刘红强虽然有思想准备,可还是吃了一惊,心里在想:是郑玉泉装疯卖傻?还是他承受不了打击而出现了失常?情况一时不能确定,他只能先对郑玉泉进行安慰,使其暂时安定下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

  放在了一分监区的郑玉泉,就像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于是刘红强和分监区长陈建军商量,召开了分监区区务会,对郑玉泉的包夹控制和日常管理做了具体而详细的安排。

  在会上,刘红强语重心长地对其他民警说:“人们把监狱人民警察誉为老师、医生、父母,作为一名监狱警察,教育挽救服刑人员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在对郑玉泉的挽救教育中,我们要拿出老师、医生、父母的样子,突出一个‘勤’字,落实一个‘情’字,一定要把工作做深、做细,出色地完成监狱交给我们的任务。”

  于是,一个由刘红强牵头,孙海晋、李建红、王彬等几位民警组成的转化教育小组成立了,他们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并安排了5名服刑人员对郑玉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的陪护,民警轮流对他进行谈话和精神疏导,并认真记录。

  郑玉泉的病就像六月的天气,说变脸就变脸,一点预兆都没有。多少回发病期间,刘红强亲自出钱为其购买药品,并按照医生嘱咐给郑玉泉喂药、喂饭,目的只是为了使其早日康复。

  身教胜于言教。在他的带领下,分监区民警孙海晋、李建红、王彬等人也定时给郑玉泉喂药,有时郑玉泉不想吃饭,他们就耐心地开导,和他拉家常,以便走进郑玉泉的心里。

  尽管民警们照顾得无微不至,可是郑玉泉的病情并没有好转,且有越来越重的趋势,他从最初的胡跑乱窜,发展到后来的无理谩骂、不穿衣服、不吃不喝,甚至自杀。面对这种状况,民警们没有退缩,他们坚持按自己最初制定的目标走了下来。

  为了让郑玉泉恢复心智,刘红强在去年4月找到监狱心理咨询室民警李泽峰探寻病因。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李泽峰诊断出郑玉泉得的是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并一再嘱咐刘红强:“这样的病人精神不能自控,和他接触时要格外小心,在治疗上也需要请专业医生。”

  有了专业人士的指导,刘红强心里有了底。4~5月间,他先后两次到临汾市荣军康复

医院为郑玉泉请来了专业医生,走进监区为其诊断,并经常带他到监区医院就诊、输液、开药,在监区医院没有治疗精神分裂症药品的情况下,刘红强自己掏钱从监外为其购买阿普唑仑、草夫,同时还为其买来多维素、谷维素等,以提高他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虽说有了药物控制,但对于一个严重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郑玉泉会无缘无故地提出一些超乎常规的要求,一会说他的家人来看他来了,一会说要到工地看他妻子。刘红强明知是无稽之谈,还是经常带着他到花园看看,到工地走走。

  去年5月的一天,郑玉泉的病又一次发作,他神志不清,一大早就嚷着说:“我家来人看我啦,我得去见他们。”

  同监舍的服刑人员就开玩笑地说:“玉泉,谁来了?”

  “我爸、我妈、我儿子,还有我老婆。”

  “现在在什么地方呢?”

  “在花园,我得找刘指导员带我去。”

  郑玉泉的回答惹得其他服刑人员一阵大笑。

  刘红强知道后,严肃地批评了那几名服刑人员,接着带郑玉泉又一次去了监狱的花园。刘红强心想,即便是起不到多大作用,最起码也可以缓解一下他的情绪。

  就是这样,民警们为了郑玉泉的健康,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份执着的信念,一次又一次满足着他那荒谬的愿望,使得郑玉泉逐渐走出混沌,走出迷茫。

  真爱创造了奇迹

  郑玉泉的精神分裂症是由于精神压力过大而形成的,要想治好他的病,必须给其减压。刘红强在与郑玉泉的接触中了解到他思亲心切,于是,在征得监狱领导同意后,给郑玉泉的家属打电话进行联系,邀请他们来监探视,以便用亲情唤回郑玉泉的心智。

  郑玉泉的母亲对儿子重新犯罪本已伤透了心,现在又成了一个精神病,这双重的打击让她痛不欲生。当刘红强第一次给她打电话时,她便把一肚子的怨气发在了刘红强身上。“我没有这个儿子,他的死活与我无关,你们能管住一个杀人犯,就管不住一个精神病?”说完就把电话挂了,根本不给刘红强说话的机会。

  面对其家人的冷漠,刘红强没有灰心,而是耐心地一次又一次地给他家打电话。心诚则灵,刘红强的耐心和善意终于使得郑母消除了心中的怨气,答应来监探视郑玉泉。

  2006年6月,郑玉泉母子相见。这次接见,使郑玉泉心灵深处受到了很大震动,刘红强把这一切看在了眼里,叮嘱陪护郑玉泉的5名服刑人员:“只要他生活上需要,你们及时汇报,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与此同时,民警们也加紧了对郑玉泉进行个别教育,要求他牢记亲人的嘱托,积极配合治疗。

  在民警的关怀和教育下,郑玉泉的情况一天好似一天。2006年8月,郑玉泉的病情得到了稳定, 12月已能达到生活自理,有了劳动能力。在医院复查时,医生惊叹地说:“在医学界挽救一个

植物人是一个奇迹;能把郑玉泉恢复成这个样子,是监狱人民警察用真爱创造的一个奇迹。”

  现在的郑玉泉逢人便讲:“是监狱民警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不会辜负他们对我的希望,我会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他们的。”

  的确是这样,郑玉泉在病情刚刚好转后,就积极要求参加生产劳动,根据实际情况,一分监区安排郑玉泉在毛衫编织一线从事查补工作,郑玉泉在改造中服从分配,听从管理,每天按时完成分监区交给他的查补任务,出满勤,干满点,每月都能挣到6~7分,投入到了正常的改造中。

  看到郑玉泉现在又能和其他服刑人员一样,刘红强和一分监区的其他民警都欣慰地笑了,可是这笑容背后,渗透了监狱人民警察多少辛劳和汗水!正是为了感谢一分监区指导员刘红强等民警,郑玉泉的家人才想起要送一面代表他们心意的锦旗。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7年6月下半月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