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上海电影译制片厂50周年:永不消失的声音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6日09:51 东方卫视《东视广角》
在简陋的操作间工作 东方卫视《东视广角》6月22日播出“永不消失的声音”,以下是节目内容。 那些逝去的声音 那些永恒的经典 曾经辉煌的过去 面临尴尬的现在 接下来是今天的广角关注。《追捕》、《叶塞尼亚》、《茜茜公主》、《虎口脱险》……这些经典译制片,曾经伴随着我们成长,而毕克、邱岳峰、 曹雷、童自荣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和声音,也成了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今年是上海电影译制片厂建厂五十周年,那些记忆中的声音如今都在哪里,译制片还能重现当年的辉煌吗?请随广角记者一起踏上一段时光之旅。 这里是永嘉路383号,从1976年到2003年,就在这栋小楼里,曾经生活了这样一群人,他们跟当时大部分中国人一样,骑着自行车上班下班,可一旦进入小楼,走近话筒,他们就能把我们带到《简·爱》的真挚爱情里,带到《战争与和平》的历史空间中,在那个年代,他们为我们留下了最值得收藏的声音。 (电台制作人071510:他们是时代的声音的代表,有的人说他们是代表了上海的声音,因为如果做一个文化品牌的话,那么上译厂他们的这些作品,可以说是一张文化的名片。 (观众080842:要说我们当时心里面的英国人是什么概念,就是罗切斯特。) (黑转) (叠印老电影片段) 这里就是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简称上译厂,在这里,几代配音演员,曾经把中国的译制片,推到了一个至今难以企及的高峰。但如果我们留心一下影片最后的职员表,就不难发现,几乎当时所有上译厂的优秀译制片,都出自一个名叫陈叙一的人的手,他,就是当时上译厂的厂长。 (苏秀4331:你演员这句台词说得不到位,他不去骂演员,他骂导演,你怎么通过的,他这句话台词的内容没说出来,你听没听出来,他没有说出来,你听出来你为什么要通过,你没听出来,你怎么理解这个戏的。) 上海最早一批从事译制片工作的配音导演苏秀,至今对陈叙一的严格要求,记忆犹新。但在上译厂八十年代举办的,一个观众见面会的影像资料里,我们没能找到陈叙一的身影,据说,他不喜欢照相,在所有可能抛头露面的场合,他总是把配音演员推在前面。 (童自荣003250:老厂长在那,一棵大树,我们都心里头比较定的,他说对了就对了,他说错了,我们就改。他是这样一个权威,他非常懂得戏。) 译要有神,配音要有味,这是陈叙一生前最爱说的话,今天,这两句话还写在上译厂录音间的墙上。谈起老厂长,童自荣印象最深的就是《佐罗》的译制了。 (童自荣003350:你像《佐罗》这样的本子,他一字一句一直改到底,就像那个教堂里面,本来说的台词是比较罗嗦的,有的还词不达意什么的,给他一修饰,一推敲,我这演员就感觉到,念起来都很过瘾,什么,女士们,先生们,本来不是这样说的,本来是诸位,诸位,就不如女士们、先生们这样帅。) (资料:《佐罗》片段) 正是凭借这部作品,童自荣成了当时最炙手可热的配音演员之一,就连片中的男主角阿兰德龙访问上海时,也不禁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中国配音大加赞赏。 ――――――――――――过场――――――――――― (虎口脱险片段) 这个略带气泡声,又透着点"坏"的嗓音,是配音演员尚华的标签,他配得最经典的角色,就是《虎口脱险》中那位指挥家斯丹尼斯拉斯。 【字幕:2005年采访】 (尚华:苏秀在旁边观察我,说尚华有些神经质,他有神经质。) 尽管尚华已经离开我们两年多了,但是他的勤奋在上译一直有口皆碑,对他来说,把剧本带回家,练上个七、八十遍是家常便饭。 (配音导演苏秀:超级认真超级用功的一个人,超级的。) 尽管如此,在《虎口脱险》的配音过程中,还是闹过一个不大不小的笑话,给指挥家配音的尚华,由于天生不喜欢音乐,那首"鸳鸯茶",怎么也唱不好。 (《虎口脱险》"鸳鸯茶"实况) 【字幕:2005年采访】 (配音演员尚华:我老是一唱就跑调,一唱就跑调,我感觉到我很准吗,苏秀说你跑调了你准什么,你一音乐指挥家,你能跑调吗?) (《虎口脱险》"鸳鸯茶"实况) 【字幕:2005年采访】 (配音演员尚华:严崇德那个声音的音色跟我相接近,) (资料:严崇德配音现场。) (配音演员尚华:严崇德给我配的,那不是我配的。(大笑)) (《虎口脱险》"鸳鸯茶"实况) 其实像《虎口脱险》中这样的主角,尚华一生中配得并不多,更多的时候,他是一片默默无闻的"绿叶",然而,由于他的认真,那些小角色,在观众看来依旧极富光彩。 (配音演员曹雷:《巴黎圣母院》里有那么多角色,但是现在你闭上眼睛想想,《巴黎圣母院》里哪句台词给你的印象最深。 (〈巴黎圣母院〉实况"行行好") (配音演员曹雷:就是他那"行行好"是不是。) (配音演员赵慎之:他那个"行行好"就是说得很有味道,所以人家都会学,我们也学,一看到他不叫他,就叫他"行行好")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对于上译厂的演员来说,配音不是仅仅为演员代为发声,而是在重新创作一个角色。 (童自荣002406:就是等于在棚里,在录音棚里头演戏,配音就这么回事。) 童自荣的声音华丽潇洒,极富特点,但是在他看来,认真揣摩角色,才是成功的关键,光靠好声音是远远不够的。 (002230童自荣:有一次,《加里森敢死队》下午要录音,中午呢,脑子里在想台词呢,骑着个自行车,过马路不当心,心不在焉嘛,出了个车祸。飞起来了,被撞得飞起来了,还好没有造成太大的那种后果。) (黑转)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译制了来自40多个国家的600多部电影,从《佐罗》到《简爱》,从《英俊少年》到《茜茜公主》,早期的译制电影,始终是伴随着一代人的青春记忆。然而,随着影视市场的多元化,译制片的生命,也开始像那些经典声音一样,慢慢黯淡。 (配音演员曹雷:2005很多人就认为,我到这就是靠开口配音吃饭,不把它作为一个艺术事业来做。) (配音演员桂南:000718现在一些大片,所谓大片主要就是视觉效果,打、动作、枪战什么的,其实台词用不了多少,所以他的文学含量,文艺含量不是很高) 市场、票房,种种因素也开始困扰着译制片工作者,传统译制片精工细雕的做法,往往会被一些时间和速度的要求所忽略。 (配音演员桂南000903:我们现在如果加上混录、翻译的话,二十天,半个月二十天的样子,我估计这样。如果,就是说是现场录音的话,完全是配音演员在棚里录音的话,大约也就是一个礼拜不到。) (曹雷5315:译制艺术作为一门艺术,他是个艺术品,精品是不是还能够保存下去,我觉得有点忧虑。) (现场:新片《憨豆的黄金周》制作现场) (002147狄菲菲:他这个歌是贯穿始终的,这个歌是一定的, 程玉珠:听听原声到底是什么比例。 狄菲菲:对,他马上,那个歌就出来了,这个歌声出来是, 程玉珠:啊,啊, 狄菲菲:对,蛮响的,这些我们把它压得太厉害了,第一次主题曲出现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气氛出来。) 这里是上译厂的制作间,这天上午,译制导演狄菲菲和主要配音演员程玉珠,以及录音师一起,为最新引进的英国影片《憨豆先生的黄金周》做合成混录。 (000329狄菲菲:很多麻烦的,包括我们从字幕来讲,我们从来没有一部戏字幕,就是片中字幕,这么多。) (黑转) 2003年,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迁进了新的办公大楼,拥有了先进的录音制作设备,但是,工作人员们却面临更大的挑战。 (001353程玉珠:以前相对来说,电影是以情节为主,以故事为主,那么现在呢,很多是以高科技为主,以电脑为主的东西,那么作为我,我们工作,在译制片厂已经工作了二十年的人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003800童自荣:没有时间精雕细刻,推敲,翻译翻多少字,他就尽量把它,哒哒哒,都塞进去,这样省力,不要你再动脑筋了。) 相对于硬件条件的改善,今天的电影译制事业,更多的是对人才的要求,在那些我们熟悉的声音渐渐淡出后,谁来为我们创造新的角色呢,这也是译制片人,经常困惑的问题。 (程玉珠001944:我们以前,就是厂里,在编的演员很多,多的时候是三十多个演员,也有十多个翻译,目前到我们厂里,现在没有正式编制的翻译,演员也就十多个,十一二个,包括我们的厂长,他也得来配,因为就这么些演员。) 进入两千年后,译制片行业的整体滑坡,让许多人为之焦虑。 (曹雷4456:观众流失了,不要看了,怎么都不好看的,不看了,他不知道,不好看是因为配得不灵。) (黑转) (电影片段:憨豆的黄金周译制现场) 导演狄菲菲认为,在我们怀念重温那些经典的声音的时候,更应该思考的是,传统的配音方式如何适应今天的观众。 (000421狄菲菲:有很多人还在模仿一些比如说像童自荣老师的声音,邱月峰老师的声音,再去模仿那样的声音来配现在的片子,这个已经不是太合适了。) 同以往很多译制片不同的是,在《憨豆的黄金周》这部新片里面,因为充满了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甚至还有俄语,为了尽量突出原片中由于语言不通带来的笑话,适应今天观众的口味,狄菲菲导演大胆保留了很多原声,而用字幕的方式加以表达。 (000027狄菲菲:他遇到很多语言上的障碍,如果他能听得懂,那就不存在语言的障碍,对吗,所以你必须要保留原声。) 在上译厂,我们也见到了许多青年演员,观众或许已经在《加非猫》《穿普拉达的恶魔》这些影片中听过他们的声音了。他们大多热爱配音艺术,勇于尝试新的艺术创作方式,从他们身上,我们或许可以看到译制片的未来。 (000643配音演员桂南:当你进入角色的时候,真正了解了,理解了配音这个行业的内涵的时候,你就可以在各种各样不同的角色当中去遨游,就是很过瘾的。) (001045配音演员:000947青年女:现在上译厂这块金字招牌不要砸在我们这里就可以。) 记忆中那些经典的声音正在慢慢逝去,但是那些曾经创造了无数经典声音的老人们还是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译制片的发展,期待着会有重现辉煌的时候。 (配音演员赵慎之:3700我觉得译制片应该是永恒的。) (3300苏秀:我要把译制片的事业当成我自己的事业,哪怕就剩我一个人我也不放弃) 译制片从辉煌走到今天的暗淡,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现在,可供我们自由选择的影视产品越来越多,译制片已经不再是观众的首选,但我们应当记住并继承的,是刚才看到的一代译制片人的敬业精神。 新闻娱乐频道19点10分播出的《东视广角》。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