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强:香港政坛新丁在市场与投资者间适当平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6日10:33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记者 罗绮萍

  专访新任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

  50岁之年,陈家强的事业轨迹将有很大的改变,由学者而摇身变为官员。

  从7月1日起,现任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院长的陈家强将会出任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

  6月23日早上,国务院宣布接纳了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提名的第三届特区政府3名司长、12名局长(经过重组后,增加一名局长职位)名单。在这份名单中,陈家强成为最受瞩目的“政坛新丁”。

  香港政府高层官员以往以公务员为主,回归后前特首董建华实行主要官员“问责制”,从公务员体系以外引入商界及专业人士出任主要官员。其中也有学者,例如,由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李国章出任教育统筹局局长。

  与李国章相比,陈家强是在更大程度上,由学院派变身实干派,由在讲台上教授金融案例到创造金融案例,从已发生的事件中验证理论,到为未可预测的挑战做出准备。

  6月23日下午,陈家强接受了《21世纪》的专访。他说,这是个很大的挑战,“希望我可以成功,希望可以令更多学界人士加入政府,为公众出力。”

  我们防范风险的招数不只七招

  《21世纪》:很多人对你认识不多,以为你是新近才冒起的财经人物,但我们注意到,在1998年香港政府入市之后,你已出任香港期货交易所(现在已并入香港交易所)的董事。你还发表过一些论文,讨论期货对金融市场的重要性。

  陈家强:期交所董事会中有很多成员,有些来自业界,有些是学术界的,我当时关注到整体期货市场的发展路向,我们的期货市场刚被对冲基金冲击,故大家特别关注风险管理。我的文章主要是应对当时对期货市场的一些误解。有些人认为期货的风险太大,应限制其发展,以免造成市场波动;我则认为一个健康的金融市场需要期货这类产品存在,可增加市场的深度及加快价格发现的过程。

  《21世纪》:现在内地也有类似争议,监管当局一方面希望推出股指期货增加市场深度及加快价格发现,但又担心市场过于波动、风险太大,你有什么建议?你是制定“十一五”规划行动纲领的成员之一,在任内你会优先推动什么?

  陈家强:我现在尚未上任,不方便评论香港的财经政策,更不宜对内地的财经政策作出建议。内地与香港政府官员及监管机构一直保持密切沟通,我上任后一定会与内地相关机构在现有基础进一步交流。

  “十一五”规划行动纲领中,对于香港未来路向有很明确的建议,至于具体什么计划可以推动快一些,哪些要慢一步,我要在任期开始后积极研究。

  《21世纪》:你曾就对港元安全问题发表文章,又曾质疑在香港政府入市之前,财经官员只有“挟息”一招,所以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被称为“任一招”。你认为现时是否香港具备对抗国际风险的能力?

  陈家强:我是财政司司长委任的外汇基金咨询委员会的成员之一,这个委员会是金管局一个最重要的咨询机构,一直以来我和其他同事曾提出很多建议,当中很多都已采纳,所以后来人们已改称任总裁为“任七招”。事实上,我们的招数还不只七招,我们防范风险的手段已经增加。然而,金融市场发展很快,监管规则当然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但我不想在未上任前作太多评论。

  学者变官员的挑战

  《21世纪》:你是首位学者成为香港特区问责制下的司局级主要官员。从事学术性研究与披甲上阵有很大差别,所谓“说时容易做时难”,你如何适应角色的转变?会否担心政策制定及推行时会出现问题?

  陈家强:这确是值得人们担心的。学者往往不用详细考虑执行时的可行性,学术讨论为了把道理说清楚,在辩论时不用理会太多执行的细节。但外国很多经验已显示,很多学术界参与政府决策时,已更多地考虑现实情况,学者参与公共事务时其实已日渐注重可行性。

  在引发辩论时,往往不需要太多理会实际可行性才可以有新思维及更深入了解问题,但当我们给予具体建议时,便不能不理会是否能够实现。这些年来我持续参与香港政府的一些咨询机构及公共机构,例如,出任消费者委员会主席,以至出任筹划“十一五”规划行动纲领的成员,在提出建议时,我一直关注可行性,而不会纯粹从理论出发。

  我出身学术界,但不会“一本通书看到老”,到了执行层面必须有更多的考虑。这不单适用于加入政府的问责制高官行列,即使在我管理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时,都要充分了解下属及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及立场,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照顾不同的利益单位。

  《21世纪》:你在今年3月曾参与香港城市大学校长的遴选,是最后两位得票最高的候选人之一,但因未能得到四分之三的票数而饮恨。如果可以选择,你希望自己成为城大校长还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长?有没有塞翁失马的感觉?

  陈家强:这是两个独立事件。我只能说,在特首向我提出邀请前,我没有想过会加入政府。在我参与一些咨询组织的时候,我有很大的满足感,因为自己对公共政策很感兴趣,但不会刻意去追求什么,当特首邀请我时,我认为是个很好的机会,经考虑便答应接受这个挑战。

  我得到特首的提名,获得中央人民政府委任,这是我的光荣。正值香港回归十周年,我可以参与特区第三届政府新班子,感到很兴奋。在我将会负责的财经事务的范畴内,我看到现在香港面临很多机遇和挑战。机遇方面,我完全同意特首的政纲,香港具备成为国际级金融中心的条件,同时受惠于内地经济急速起飞,这会带来对金融产品很多的需求。如果我们能抓住机遇,便可建立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为香港带来经济发展及就业的机会。同时,可以帮助国家的经济长远发展。

  我们也面对众多挑战,要面对全球层面的竞争,要在市场发展及产品创新方面精益求精。在监管方面,要在市场发展及保护投资者之间达至适当的平衡。

  希望可令更多学界人士加入政府

  《21世纪》:香港官场充满挑战。对财经官员而言,已出现非公务员出身的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受“买车事件”之困,现任财库局长马时亨也曾因“仙股事件”而公开道歉。你离开风平浪静的科大校园,有没有担心自己难以适应?

  陈家强:我不想评论别人的事,但我自己则不大担心。当然,新职务的压力肯定比现在大。

  这是既光荣也难得的机会,科大校园山明水秀风光明媚,为何我要离开校园参加政府工作?我认为公共服务是富有意义及有挑战性的工作,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对香港事务我一向都很关心,也有多年参与公共服务的经验,在这个充满机遇及挑战的时刻加入政府,为香港服务,我认为是一个殊荣。作为官场的新丁,我会以虚心的态度学习政府的运作,以诚恳的态度与业界及政界沟通,多了解业界关注的议题,及推动政策向前。

  我希望我可以成功,希望可以令更多学界人士加入政府,为公众出力。

  《21世纪》:香港官场上有所谓“比白纸更白”,你如何避免予人口实?你的妻子(在

摩根士丹利任职执行董事)是否赞成你的新职务?你是多家上市公司的董事,是否都会辞任?你自己有什么投资,是否要在上任前沽售?

  陈家强:家人方面我暂时不想透露更多,我一定会严格依据香港政府对高层官员的利益申报要求办事,同时会辞去上市公司董事职务。

  陈家强简历:

  1979年,获美国 Wesleyan大学经济学学士,后获芝加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及哲学博士(财务)

  1985年,任美国俄亥俄州大学财务学系助理教授

  1993年,出任香港科大财务学系教授

  2002年,升任科大商学院院长

  现任及曾任公职:香港消费者委员会主席、策略发展委员会成员、竞争政策检讨委员会委员、期货交易所董事、外汇基金咨询委员会成员、“十一五”规划行动纲领成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