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掀起创意产业新时尚(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6日14:22 中国财经报道
香港掀起创意产业新时尚(图)
香港

香港掀起创意产业新时尚(图)
何承天——建筑创意人

香港掀起创意产业新时尚(图)
杨棋彬——辛苦并快乐着

香港掀起创意产业新时尚(图)
叶智荣——创新,永远的追求

  央视《中国财经报道》6月25日播出“香港:创意产业新时尚”节目,以下为节目实录:

  各位观众大家好,七月一日马上就到了,这让我们想起七月一日党的生日和香港回归,最近我们的记者兵分三路到香港就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调查式采访,从今天开始将分两期奉献给大家。另外一个节目内容就是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推出《五环财商》节目,节目将围绕奥运经济的话题展开,每周一个商业创意故事。也欢迎电视机前的您给我们提供故事线索,好我们的节目马上开始。

  在今天的节目一开始我们先了解一个名词“创意产业”,那么什么是创意产业呢?创意产业是如何产生的?创意产业在全球的发展情况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编辑了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又叫创意工业、创造性产业、创意经济等,通俗地说就是用智慧赚钱,用点子创造财富,通常包括广告、艺术和古董市场、

建筑艺术、手工艺品、时尚设计、电影与录像、出版业、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等等。最早是由英国人提出来的,并迅速在全世界引起广泛关注。据统计,目前全球从事创意行业的人有1亿到1.5亿人。

  二、叶智荣——创新,永远的追求

  在我们的印象中,香港给我们留下的记忆是武侠小说、电影、粤语歌曲、赛马、时装、选美,这些已经成为香港的名片,而在这些名片背后,我们也看到了一个个的创意人才,今天我们将讲述四个香港的创意人的故事,了解他们在回归10年来的经历,探寻香港创意产业的秘密。首先请观众朋友猜猜我手里拿的这个东西是什么,是寿司?不是,它不是吃的,它是一款新型计算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寿司计算机的设计者——叶智荣先生。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日子,天下着雨,叶智荣独自一人坐在家里看电视,心中别是一翻滋味,那一刻,他最大的感慨就是自己终于拥有了中国国籍。而10年后的今天,他感触最深的则是和内地企业的合作及内地市场给他的事业发展所带来的广阔空间与财富。

  叶智荣设计有限公司董事叶智荣:“我觉得回归十年,对香港像我这种设计师来说,可以说对中国市场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空间。从前我们在香港以外是在欧洲、美国、日本、韩国这些地方,从前没有想过在中国里面做事情。回归以后我觉得应该是在这方面发展的空间,真的比较多,现在可能越来越多。可能过去几年的发展比较快,中国里面很多的厂家不同的产品,给我们香港的设计师机会越来越多。”

  说起和内地企业的合作,叶智荣说起初他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但是到内地发展的想法一直没有放弃过,最终是香港贸易发展局帮他解决了这个难题。

  叶智荣设计有限公司董事叶智荣:“香港贸发局很多年以来,大概到现在已经大概十年了,每一年要帮我们带我们去中国不同的城市去推广我们的香港设计师的理念,在这些方面,真的效果不错。我现在是李宁公司他们的产品设计的首席顾问,主要是在运动配件方面,所以现在我设计的主要是运动配件,然后还有鞋,在这两方面希望可以帮他们弄多一点创新,我的设计的亮点有一点点跟其他人不一样。”

  叶智荣说,正是因为他在设计中的创意亮点,1987年,叶智荣从香港理工大学产品设计系毕业时,就以一个“水滴型熨斗”的习作,引来英国著名设计杂志大幅报道,并被荷兰飞利浦公司设计部聘用。两年后的1990年他回港创立叶智荣设计有限公司,现在已经是香港著名产品设计师,多年来经他设计之产品超过1000 件,获奖无数,不少作品被刊登于中外知名的书刊中,甚至放于博物馆里作永久收藏。他说,从做设计那一天起到现在已经20年了,在所有的设计作品中,让他最得意的设计作品,是这款销售量达到200万台的寿司计算机。

  叶智荣设计有限公司董事叶智荣:“如果说最满意的作品一定要算寿司计算机,为什么叫寿司,寿司是日本的东西吧,但是寿司本身是重要的东西,是从唐代传过去,他们现在比较,对他们觉得是他们的东西。所以我觉得这个关系也不大,但是这个产品对我来说,意义真的很大。第一,一个设计师有两个点是很重要的,作为一个创新,他创作一个设计出来,希望可以卖得好,这个是回报,可以赚钱。第二是希望可以拿奖,希望可以在国际上面拿奖。”

  叶智荣说作为设计师必须不断拥有设计的灵感,闲暇的时候,他喜欢看电影,他说电影里有很多超前的设计环节,可以撞击他的设计思维,他也喜欢侍弄花草,他说在浇花、修剪的过程中,可以使他的心态平静下来。他还喜欢收藏,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收集不同的作品,在观赏的同时,也给自己一定的借鉴。叶智荣告诉记者,他从小家里比较穷,儿时的梦想就是能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现在这个梦想早已成为了现实,而他现在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将自己设计的车,变成消费品。

  叶智荣设计有限公司董事叶智荣:“灵感方面,主要是一个海洋的感觉,另外的一个是航空的感觉,所以这个方向不一样,我不肯定这产品可以将来在中国里面生产出来给中国人用,但是我觉得希望将来有机会,跟中国的汽车生产商可以合作,设计一些中国的原创设计的汽车,给中国的人民使用。”

  在香港的实地采访中,我们了解到,香港贸易发展局为了宣传香港设计师的作品,在香港会展中心,专门为具有设计实力的设计师们设立了产品长廊,叶智荣设计的产品就是其中之一。叶智荣说,他期待着这款车能被制造商看中,早一天和爱车一族见面,也希望他和其它的设计师合力打造中国的设计产品,走向世界。

  叶智荣设计有限公司董事叶智荣:“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的设计师,如果我们在中国里面做的设计是少的话,我觉得对中国的贡献也是不大。我觉得当然可以在国外设计也可以,如果可以做到中国设计师的品牌打到国际上面当然是最好,这个也是我其中一个愿望。但是我觉得如果中国的设计师,可以把他的超前的设计概念,跟中国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品合作,我觉得把这个设计师的设计,通过中国的产品,打到全世界觉得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

  三、杨棋彬——辛苦并快乐着

  提到香港的时装设计,可能大家都不会陌生,它预示着潮流、品质,下面我们给大家介绍的就是香港时装界的一位名人,说他有名,是因为人们说他有非凡的气质,他既感性又生动,既浪漫又理性。他就是香港时装界著名设计师杨棋彬。我们一起来走进他。

  作为香港时装设计师协会主席的杨棋彬,记者在深圳采访的时候,很碰巧地看到了他的秀场作品,在模特儿走台之前,他正在给作秀的模特儿落实一些细节。

  香港时装品牌设计管理及策略顾问杨棋彬:“今天每人总共要穿多少套。”

  女:“每人总共是20套。”

  香港时装品牌设计管理及策略顾问杨棋彬:“20套是多少组呢?”

  女:“我们是秋装的话,总共有11套。秋装,秋1、秋2。”

  香港时装品牌设计管理及策略顾问杨棋彬:“不如我挑其中一个,是看一下市场里面你们怎么分吧。是不是你颜色是什么重,先出黑白灰。然后是休闲,所有冬装是放在后面吗?颜色会不会太暗了?”

  女2:“不会,我们衬了围巾。围巾在这里。”

  香港时装品牌设计管理及策略顾问杨棋彬:“中间这个没问题吧?出行我怕……”

  女2:“这边,出行的都没问题。”

  香港时装品牌设计管理及策略顾问杨棋彬:“那你有包包吗?包包怎么样,是出场的时候才拿来的是吧?”

  这是杨棋彬和莱姿服饰(深圳)有限公司的合作,在这里他担任设计总监,虽然这样的走秀活动对他来说已经记不清是第几场了,但他还是像第一次自己参与的走秀活动一样,认真落实每一个细节。

  莱姿服饰(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树人:“比如说他每天过来工作,每次过来他工作时间都会超过10个、12个小时,从早上我们,他到我们公司的一个是9点钟,他就很准时到我们公司,然后晚上工作呢,都是在10点钟以后,直到香港的那个关口关闭了以后,他想想到要回去了,这样一个概念,对,对,所以我觉得他对工作上的这种追求,态度是非常值得我们钦佩跟学习的,这有他专业化的知识,确确实实是我们可能学很多的都没非跟他比,比如说他对一个时尚感的把握,对一个服装的一个把握,这个是真的是我们目前可以说国内的很多所谓的设计师都可能没法达到的这种境界。”

  莱姿服饰(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树人说,在和香港设计师的合作中不光是他的设计理念在影响着他们,而且他对工作的态度,也让他们这个设计团队体会到了是香港的设计师和国内的设计师有很大的区别。在澳门出生,香港成长,曾就读于香港浸会学院工商管理学系和法国巴黎高级时装设计公会学院的杨棋彬,毕业后在外国公司一做就是九年。虽说在国外呆了很长时间,长时间的异域生活并没有使他变得不容易打交道。但是在一开始和内地的合作中,他也遇到了一些难题。

  香港时装品牌设计管理及策略顾问杨棋彬:“最难沟通的是普通话了。这个很难沟通,因为是说,有时候你不太听得懂人家的说话,是很不方便的,所以这个呢就是,我的普通话跟那些设计师学习的,如果你觉得我的普通话说得不正,就是他们教得不好,如果可能是湖南来的,就是湖南音,如果是杭州过来的,就变成我那个时间段就是杭州音,就是跟他们了,我的普通话就是跟他们学习的。”

  记者:“除了语言上,业务上觉得很难沟通是哪些?”

  香港时装品牌设计管理及策略顾问杨棋彬:“我觉得呢就是说,好多品牌呢就是员工们跟同事们,觉得我们要求比较细,其实呢就是,就是不是我们要求细,因为做品牌来说呢,一般要求是很细,所以呢这是好像,可能觉得我们要求过多,就是说……”

  为了使合作企业能接受他的设计理念,他不是简单地强加,也不是灌输,而是慢慢引导。

  香港时装品牌设计管理及策略顾问杨棋彬:“就是跟内地合作的单位,不同人,不同的人,你要用不同的沟通方法跟他沟通。因为有些人就,我觉得还坚持一种方法就是说你要有一个足够的时间给人家消化。好像说每个人,每一个人的想法,特别在内地想法特别多,因为他们的老家都不同过来的,我觉得但是每个人有每一个人的看法、做法,我呢就是想呢就是说,先配合他的想法。”

  在肯定对方的前提下,再提出自己的理念,正是以这样的方式,而赢得了合作方的肯定,无论跟哪家企业合作,他不但有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而且还培养该企业的设计团队,在这方面,他毫无保留,而是最大限度地将自己多年的积累全盘托出,留下了很好的口碑。而内地的许多企业正是看中了他这一点,慕名而来,希望和他合作。鄂尔多斯就是其中一个,他们在香港贸发局搭建的交流平台上,认识了杨棋彬,开始了合作。

  深圳市鄂尔多斯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健:“杨先生进入我们的公司,我们在两年前,我们就开始策划1436这么一个新的品牌。那么这次我们第一次搞的产品简介会当中,也证明了杨先生有这方面的能力。”

  其实以鄂尔多斯的实力,他们完全可以聘请到国际顶尖的设计师,但是他们认为作为设计师,杨棋彬拥有中西文化的融合的积淀。

  深圳市鄂尔多斯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健:“因为品牌不是一件衣服的问题,而是整体感觉,我想他能够一下子领悟到位,在短短半年多时间里面策划就已经能够达到这一点,这是很不容易的,不是一般设计师能够做到的,这个说明是他一个是对品牌的一个认识,能达到一个层面,第二个他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消费者的一种了解理解这一点我想是很重要的,没有长期的他在国国外和国内的经验积累,不会一下子能达到的,这也是我不请海外设计师的一个根本原因。”

  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个品牌的整体感觉,从店面的设计到产品的摆放和组合,以及标示等设计,每一项设计都由香港专门的设计师去完成,而每一个设计师所完成的项目,都要和整体风格想吻和,达到和谐和一致。为此,杨棋彬要和每一位参与的设计师沟通。就拿日前才完工的这间展厅来说,就室内色彩和光的定位,在店面装修前,他就已经和香港设计师何周礼沟通了多次。

  香港时装品牌设计管理及策略顾问杨棋彬:“这个是跟你的理念很配合,因为就是这个品牌的感觉,定位希望这个店,也是发展成为会所的,这个是很好,另外就是你在内地设计的时候,一般很多内地我们不留意的,好像那个品牌不留意的,你觉得什么事情要注意一点。”

  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董事何周礼:“我觉得第一就是灯光,我觉得国内很多的商店,他们的灯光做得不太好,但是他们在平面看的东西,都很好,但是很多时候,他们用错了那些白色的光,比如说我觉得,这些灯光是最好的。”

  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他已经和内地的许多家企业进行合作,他的设计顾问经历包括香港及国内多家著名时装品牌企业,用他自己的话说,回归不但改变了他的工作地点,也改变了他的工作内容。

  香港时装品牌设计管理及策略顾问杨棋彬:“尤其是回归之后,有好多品牌冒起来了,所以我们市场在内地服务的机会很多。这个呢,以前是我们工作地点呢就是,就算说外单也好,还是在内销单也好,主要工作还是在香港做,可是现在不同了,地点主要到内地了,我来到深圳来,每天要花四个多小时,从家里到品牌的公司要两个多小时,回家也要两个多小时,所以就是在路上花的时间很多,好像跟你说笑,我的青春已经不太多了,好多青春花在路上去了。”

  每天穿梭在香港和深圳之间,虽然很辛苦,但和以前想比,他却很快乐。在香港采访的时候,他太太告诉记者:

  杨棋彬的太太:“以前他普通话一点都不懂,且他到中国的地方去,会都很少,比较接触多一点,所以懂得一点点,现在他比我好很多,他的普通话进步了。我觉得他现在比以前比较开心一点,有比较自己一点。”

  记者:“怎么讲?”

  杨棋彬的太太:“我觉得他做到他自己想做的事情,发挥得好一点。”

  杨棋彬说正是因为有了回归带给他的机遇,才使得自己的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何承天——建筑创意人

  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这里是香港最高的建筑金融大厦,这里是中银大厦、国际会展中心,这些都可以说是香港的标志性建筑,风格各异。因此有人说,建筑师是装点城市的花匠。在香港的众多建筑师中,有一位建筑师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不仅仅因为在香港的建筑设计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他的设计遍布内地的各个城市,比如北京的新东安市场、上海的新锦江饭店、深圳的中信广场。他就是曾出任香港建筑师学会会长的何承天。

  何先生的办公室坐落在香港太古城一座办公楼里面,当我们见到何先生的时候,他正在和员工讨论最近在海外刚刚接手的一个项目。

  王董国际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何承天:“我希望跟你汇报一下我们这个在菲律宾的项目,就是最近我们就业主就邀请我们做三个方案,概念性的方案。主要一个分别就是它大堂,在这个方案里,它是在中间,但是在这个方案里面,它的大堂就是放在一旁,就是比较挨近。所以大堂在一边,会议中心在另外一边,比较多的位置给他们设计,比较好的。那所以在下面来讲,无论下面是什么样子,下面的组织我们可以独一的处理。”

  何先生说,现在他的工作非常多,遍布世界各地。在何先生的办公室,墙上挂的一幅照片引起了我们的好奇,他向我们说起了这张照片的来历。

  王董国际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何承天:“这个是我,是1997,香港这个文物年,我就很喜欢音乐,拉小提琴,现在是业余的小提琴家。那当年我们有一个五重奏,我就是拉这个低音的小提琴。”

  记者:“那您拉小提琴有多少年?”

  王董国际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何承天:“我拉小提琴大概我从十一岁十二岁开始,现在也有,现在也有练。”

  何先生说,小提琴演奏要求和谐,如同建筑设计一样,给人的感觉也要和谐,这些年,通过演奏小提琴,他对建筑设计有了更深刻的领悟。随后,何先生邀请我们参观他在香港设计的一些项目,在路上,何先生向我们谈起了香港建筑设计行业的变化。

  王董国际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何承天:“现在香港第一呢就是大的项目可能比以前少很多,因为以前香港的关系已经很饱和了这个问题,不过在我们的行业,在建筑行业,很多的工作的机会就是在国内,所以香港的建筑师、工程师,其它的跟建筑有关的行业,都是在国内发展,机会很大。”

  何先生带我们来看的项目是他为中国航空公司和港龙航空公司设计的一个联合办公大楼,这个办公大楼位置在香港机场附近,他说当时设计这个项目的时候让他费尽了心思。

  王董国际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何承天:“我们的设计第一是要跟他们有一个标志性的设计,那也要表示他们两个不同的这个身份、不同的主题,中间有一个共同的大楼。在这个材料的利用方面,我们这个玻璃幕墙是很透明的,这样就可以随着这个景观方面是最好的。此外,也自然地光线很充足,不过在另外一方面就是环保的方面,所以我们这个玻璃幕墙就三层的、二层的,中间有一个空间给他们的给空气可以流通,热气可以上升,那就有一个能源节省的效用。”

  何先生毕业于香港大学建筑学系,1969年加入香港王董建筑事务所。他说,进入建筑师的行业,是为了圆父亲一个梦。父亲因为家境的原因,没能成为建筑师,但父亲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够成为建筑设计领域的佼佼者。大学毕业后他顺利地进入了理想中的行业。70年代末期,何承天开始参与到内地的建筑设计,成为最早进入内地的香港建筑师。他参与设计的第一个项目是上海的新锦江大酒店。接下来,在北京他们开始参与新东安市场的设计工作。

  王董国际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何承天:“要求是要一个故宫风貌的,而不能够太现代化什么的。所以这个给我们也是一个常见,我们在香港,我们普通的设计都是现代,没有什么传统的设计。”

  于是,他和他的设计团队开始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同时聘请古建筑方面的顾问,与本地建筑设计师合作,从92年开始,直至97年,新东安市场终于落成,这个建筑也让他对传统建筑有了更多的理解。有了在上海和北京的设计经验,何先生的设计理念开始得到承认,在业内的知名度也提高了,有内地的业主开始主动找上门来邀请他设计项目。

  王董国际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何承天:“这个船的设计,就是我们现代的设计,就是很多很多里面,不同的地方,那就很重要的就是要,空气的流通。”

  记者:“要空气的流通?”

  王董国际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何承天:“哦,前面有,空中花园,两边也有,后面也有,中间呢,有一个很高的中厅,空气可以从外面进去,向上,向上流通,这个,这个正面方面是向系呢,所以也有这个截挡太阳的这个光线。另外一个,嗯,设计的意念就是尽量可以利用天然的光线。”

  随后,我们随何先生又来到著名的商业中心中信广场,这个广场现在成为深圳的标志性建筑。何先生说,这个建筑的设计体现了城市规划的的需要,因为一个大型建筑项目要与当地政府的规划相符合,当时设计中信广场的时候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王董国际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何承天:“市政府方面有意思要求,因为他这一方面,我们这个建筑楼要推后,有一个广场。”

  记者:“推后?”

  王董国际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何承天:“所以在设计方面,这个很重要,这个地方,那一个人美,可能用得着吧。”

  记者:“那实际他的功能有一些像文化广场一样。”

  王董国际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何承天:“对,对,对。”

  记者:“就是很多文化,在这里体现的,就是作为一个大家尽知的地方,就是有一些百货公司。”

  王董国际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何承天:“这些项目就不但只是这个设计一方面的要求,也是要专注,城市方面的要求,城市规划方面的要求,这个很重要。”

  何先生说,现在香港建筑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他的建筑设计事务所正在把发展重点放在内地市场,目前在内地的项目占公司总的设计量的80%。回顾十年来他事业的发展,他说是和内地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王董国际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何承天:“最重要的这十年呢,就是国内的发展,给香港做了很大很大的发展的空间,国内的发展是香港的经济发展重要的一个因素。”

  五、吴长胜——软件大王

  说到香港的创意产业,我们还不得不提到一个IT公司,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搞技术创新是这家公司的拿手好戏。而且,这家公司对市场商机的把握,也许能让您对创意这个词有一些新的认识。

  2007年,中国股市一次又一次吸引着全世界的关注。上证指数从年初的2800点开始,一直冲破4000点,深沪两市单日的成交量动辄也突破3000亿。正当中国证券市场一片火热时,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大厅不像很多人想象中的那样人潮涌动。负责沪市A股交易业务的上证所副总经理谢玮告诉记者,早在1990年上海证交所成立的时候,曾在上海财经大学工作的谢玮为上证所设计了第一套自动对盘系统。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谢玮:“当时的设计容量和速度都很低。到了92年、93年的时候,原来的系统就不能适应这个市场的发展,所以我们就准备更新这样的系统。”

  在那时,国内的系统集成业务刚刚兴起,要想找到一家技术先进,又富于创新精神的公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家香港公司进入了上海证交所的视线中。

  科联系统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吴长胜:“我们知道有第二代的系统要做,开始我们就去找交易所。”

  吴长胜,香港科联公司的创始人。早在英国读书的时候,吴长胜就开始接触电子计算机。在现在看来,那时的电子计算机还是个极其简单的电子装置,干不了什么太多的事情,但年轻的吴长胜却对电子计算机着了迷。

  科联系统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吴长胜:“因为我自己比较喜欢这种跟计算机有关的东西,到大学也就读(计算机科学)这个科目,然后出来以后呢,比较有兴趣搞计算机这类的东西。”

  大学毕业后,吴长胜曾经代表惠普公司开拓国内的计算机软件市场,希望让更多的人能够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完成传统的工作。虽然当时的工作业绩并不理想,但吴长胜已经意识到,市场上充满了机遇。

  科联系统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吴长胜:“中国正在改革开放,对计算机的应用有需求,但是外面的人不太愿意来,本身国内的企业没有太多的去投入,所以这时候我就下了一个决心,就自己跑出来,我认为,如果我自己出来做这个事情能够正好把中间这个需求给弥补掉。”

  吴长胜告诉记者,当他知道上海证交所要开发新一代自动对盘系统的时候,已经意识到这对刚刚成立的科联公司来说,是个难得的机遇。于是,吴长胜找到了上证所,按照当时的市场行情,提出了100万美金的报价。

  科联系统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吴长胜:“就是当时我还比较年轻嘛,那老总就,就挺好的,他笑笑对我说,他问我你公司有多少人,那我说大概有我20人左右吧,他说100万美金,我在中国可以找200个人做一整年的时间,你说我凭什么要相信你,20人的公司能够把这个事情做好。”

  这句话触动了吴长胜,如何才能得到信任?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先投资做一个系统模型,这对当时刚刚成立的科联公司来说,风险可想而知。

  科联系统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吴长胜:“那时候我们就花了2、3个月的时间,做了这么一个程序,就到交易所去测试,结果他测试以后,就发现比它现有的交易系统的要快上百倍,他开始才慢慢建立起这种信心。”

  一晃15年过去了,虽然互联网时代的计算机技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香港科联公司协助开发的上海证交所第二代对盘系统,仍然保持着良好的运转。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谢玮:“上两个星期,华尔街日报也发表了两篇文章,他们就对中国证券市场计算机系统感到很惊讶,就在这么大的交易量下面反应还这么快。”

  不过,在中国证券市场获得的良好业绩并不能让吴长胜感到太多成功的喜悦。在与内地的业务往来中,又一个新的商业机遇被发现了。

  科联系统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吴长胜:“我们也发觉到中国电讯已经开始慢慢意识到这个市场的需求,他们也愿意投入去改良他们现有的整个的网络基建,所以等于是我们从证券以后看到的第二个商机。”

  凭借着对市场的敏锐判断,科联公司的业务从金融领域逐步拓展到电讯业、电子商务等越来越多的朝阳产业。1998年5月18日,科联集团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交易,成为极少数能在主板上市的资讯科技服务公司。而此时,吴长胜又开始筹划着一次新的转变。1999年,科联集团为香港特区政府开发了全世界第一个政府电子投标系统。

  科联系统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吴长胜:“这个就是我们为香港特区政府的政府物流服务署做的一个电子招投标的网站,那这个网站英文简称就是ETS的系统,比方就有一个食物环境卫生署的一个标,那这个都是开放给一般市民他可以进来查询一般的招标内容。那如果说我们想要更详细的,比方说你要把整个标书下载或者是说要上载投标,那可以登记成为用户,那登记成为用户以后就可以完全享用整个系统的全部的功能。”

  吴长胜告诉记者,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只有不断寻找能够产生稳定收益的项目才能获得生存,电子政务系统就是这样一种盈利模式的创新。

  科联系统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吴长胜:“这种系统就是由我们去前期投资建设整个系统,然后通过我们每年向政府收取的运营费用,和向那个服务的使用者,比方说是一些政府的供货商他来使用的时候,按次或者按月来给我们一个费用,那以这种形式来运营的。”

  虽然当年有人对这种公司前期投入较大的业务模式并不看好,但事实证明,正是这种业务模式的创新,为科联公司在香港乃至国际市场争取到更多的发展空间。2000年,科联集团被国际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评为世界三百家最佳中小型企业之一。吴长胜告诉记者,要想让做好一件事情,有创意的想法非常重要。

  六

  刚才我们看到了四个香港创意人的故事,我感到真的是创意无处不在,创意也许就在您的身边,那么香港的创意产业未来有什么样的发展呢?如何加强与内地的合作,把香港好的创意在内地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呢?对此,我们也对香港贸发局的助理总裁进行了专访。

  叶泽恩先生在香港贸发局已经工作了20多年,他对香港的创意产业有深入的了解,也见证了香港回归10年以来创意产业的变化和发展。他认为香港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就在于人才。

  香港贸易发展局助理总裁叶泽恩:“创意的行业是一个人的行业,人才汇聚的地方,就有这个创意产业可以发展。发展的话就有市场,有市场的话就有投资,有投资的话这个市场就更壮大,越做越大。另外,香港设计的设施的基础非常完善。还有,我们的法制也是非常完备,尤其是在这个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一块也做得非常好,所以可以让创意的人才没有任何的这个顾虑去尽情的创作。另外,香港也是一个中西文化融合的一个地方,这个讯息的流通完全没有限制,所以中西文化的信息都可以自由地在香港流通,发展互动的作用。”

  叶泽恩先生介绍,香港特区政府非常支持香港的创意工业,创意工业占了国民生产总值四个百分点,总共的产值是四百六十亿港元。另外,也占就业人口的百分之五,大概有十七万的人受聘于创意的行业。这几年特区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大力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

  香港贸易发展局助理总裁叶泽恩:“这主要是研究中心,这是支持创意,这个创新为主的,这是一个技术的支持好像一个这个汽车零固件,这个纳米技术,还有这个无线设品的一个变质的科技。另外有一个新的纺织品的一个研发中心。另外就是一个信息科技的研发中心。它主要是支持这个创意行业及其它工业的发展。”

  叶泽恩先生认为,在新经济发展形态中,创意是最重要的一个发展动力,在知识型的经济中,创新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香港正在朝着生产高附加值的的产品方向发展。

  香港贸易发展局助理总裁叶泽恩:“尤其是我们在产品来说,我们在上游要发展技术,发展科技,再发展这个设计;在下游我们要再从设计、包装、营销方面要增值、提升。另外,也要发展我们的品牌。香港的优势就是香港是国际城市,城市的在全球定位也挺高,我们很多的创意行业也世界有名,好像这个电影工业、音乐的行业,都有很多全球很多fans。所以我们应该结合,我们在文化创意的优势配合我们在产品、设计、营销、市场管理等等的优势,主要是推销香港品牌、香港创造,还有香港的生活、品味,从这个角度去推广。”

  叶泽恩先生说,随着内地市场的开放以及与内地市场的经贸不断融合,内地的销费者对香港的产品的认知度不断提高,根据他的一个调查,很多内地消费者愿意多付百分之三十购买香港创意设计的产品。

  香港贸易发展局助理总裁叶泽恩:“希望可以大力地领导香港的厂商去开放另一个市场。以前我们把这个市场看成是我们一个在一个跟我们生产产品的工厂。但是这个回归以后,我们是一国,一国里面我们可以更大力地发展内地的市场,作为我们香港本土的市场去开发。”

  我看过一本书,书中提到了创意经济发展的3T原则,包括技术、人才和宽容。技术,人才大家都很容易理解,但是宽容是什么呢?书中是这样解释的,它包括开放性、多样性和宽容性。而恰恰是开放意识、多样意识和宽容意识会制约创意产业的发展,这些是不是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呢?好,现在我们将带您去看一看“香港时尚汇展”,了解更多的香港创意作品。

  “香港时尚汇展”展览会画面。

  本期主编:任速雁

  编导:寇宇红 殷洪生 谢崑

  《中国财经报道》播出时间:

  首播:周一22:03

  重播:周二1:45

  周日9:00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