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衰败论十年就被戳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7日10:24 环球时报

  英国《每日电讯报》刊文

  英国《每日电讯报》6月25日文章,原题:在香港,适者生存 1997年7月1日午夜刚过,蔡木泰(音)夫妇坐在香港家中的电视机前,观看中国的五星红旗升起,英国156年的统治宣告结束。当“不列颠尼亚号”豪华游艇在雨中消失时,蔡先生关上电视上床睡觉去了。

  按那些悲观主义者所讲,他第二天一觉醒来会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昏暗的新世界,北京的拳头将击碎这块殖民地的生活。1984年到1997年间,有54.5万人离开了香港。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曾预测中国将在两年内用人民币代替港元,《财富》杂志一期的封面文章大标题是危言耸听的《香港之死》。

  他们全都错了。“什么都没有改变,”蔡先生说,“我还是我。走到大街上,每个人也都一样。当时是假日,然后大家照常上班。看起来没任何不同。”

  尽管香港经历了动荡的10年,但这并不是一些人预测的原因所引起的。1997年席卷亚洲的金融危机使香港遭受重创。2003年的“非典”和几起

禽流感又为香港旅游业带来灾难性影响。

  正是这些原因———而不是中国的干涉———对蔡先生造成影响。蔡先生曾是一名成功的商人,经过接踵而来的打击后于2001年破产。有类似遭遇的不只他一人。然而事实是,尽管遭受了这么多挫折,香港仍在正常运转。悲观主义者已被证明是太过草率。港元仍在流通交易,很多曾经离开的人又回来了。尽管英国人少多了,但该地区的国际性特点被大量拥入的其他亚洲国家的人所体现出来。

  北京承诺在“一国两制”政策下维持香港生活50年不变,它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了自己的诺言。“香港在某些方面甚至比英国自由。”英国商会常务董事、前驻港英军副司令克里斯多佛·哈马贝克说,政权移交就是一次解放,这不仅对当地人,他们以前总是有种被英国占领的感觉,“对商界来说也是如此,移交后(做生意)容易多了。主权变化是个分水岭。之前,我们被称为‘他们’,现在是‘我们’。”

  香港证交所主席夏佳理对移交从来没有担心过,“现在又有很多人回来了。上周一次广播节目中,一个人打进电话严厉地指责一些当时持世界末日般悲观论调的政客,这些悲观的预测使他离开了香港,浪费了很多钱。”

  香港2007年的成绩单是:目前为止一切都好。香港仍将继续繁荣发展,并能克服周期性地困扰着它的一系列危机。

  坐在窗边思考东山再起的蔡先生确信他一定能做到,“中国只有一个国际城市,这就是香港。”他说,“这座城市与世界有真正的连接,这就是它为什么将继续向前发展的原因。”▲(作者戈西恩·张伯伦,陈一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