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去一路风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7日13:53 新民周刊

  拂去一路风尘

  开头拘谨,慢慢放松,最终自由。

  撰稿/陆幸生(记者)

  2002:与政策“对表”

  上环狭小街道两旁,满是店面,新鲜的或风干的各式海货,使得走廊似的马路飘浮着浓浓的海水气息。按照春秋国际旅行社(香港)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香港春秋”)团体营运部唐经理在电话中的指点,出得地铁,我就看见了永乐路的街牌。熙熙攘攘的人群,讨价还价的买卖,百多年来就是在这条街上谋生人们最熟悉的风景。永远这般快乐,是他们不变的向往。

  泰达大厦被两边的店面挤着,显得有些“老”了。

  香港是寸土寸金之地,名声再大的公司,办公室也都是小小的,挤挤的。推开春秋公司的门,就是一张接待访客的小圆桌,按照月份分门别类地堆放在旁边的,是2006年迄今接待过的团队资料。一看即知,春秋业务繁忙,客源整理的后续事务也进行得有条不紊。

  关于“香港春秋”,在上海时,总经理邹庆龄的介绍简单明了。“在老早”,出境到香港,只有两种情况,一是公务,那是由中旅安排的。中旅,就是中国旅行社,也就是国家旅行社,只有这家国家级的公司有办理出访人员的出境资质。还有一种出境的,就是到香港来探亲的人,那是要到公安部门去申请的。每年人数有限,审查手续繁复。

  资料披露:内地人员到香港探亲或旅游,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政策保护阶段,即:为了方便内地居民赴港澳探亲,从1984年开始,国务院侨办、港澳办、公安部允许中旅组织居民赴港旅游探亲旅行团,但实行严格的“配额制”。二是政策逐渐放开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国家旅游局和广东省政府批准,中旅在香港设立华达旅行社,成为经国家和香港批准的首批地接社。上世纪90年代初期,港澳游业务由港澳亲友境外购单过渡到由内地旅行社直接办理购单,大大缓解了赴港澳旅游、探亲人员长时间等候的压力。三是,2002年6月始,广州市的港澳游业务组团社增加到12家,同年10月,港澳游与国际游组团并轨,至此,港澳游业务的基本放开。

  邹庆龄说,香港春秋公司的成立时间,是在2002年底。这是一个与国家政策“对表”的结果,因为当年国家批准五家旅行社获有出境资质,春秋名列其中。问到香港春秋的出资和构成,她说,这是由春秋国际旅行社作为母公司,投全资组建的分公司,“当时就派人到香港来”。不过,当时香港春秋的业务,还仅仅是组织香港人士到境外去旅游,而内地人士组团,到香港去“行走”,时间还在一年以后。

  按照邹庆龄的表达:香港春秋“在一年以后开始经营内地旅游产品”。

  习惯和秩序在渐渐形成

  旅游小姐琳达非常守时,在约定的时间来到办公室。

  琳达原籍江苏,1997年跟随父母来到香港,后又考到厦门大学上学,毕业回港工作。琳达也说到,当初内地进入香港的业务,只有中旅能够办理。回想当年香港的旅行社“情况”,曾经在“小社”做过的琳达说,在香港出资注册,办个小旅游公司,也就几千元港币,一个月办理台湾回大陆人士的转港事宜,也就几百人。“不过,事情很复杂,要向有关方面申请出入境名额,还要寻找经济担保”。琳达回忆其当年启德机场的排队情景,“转机来转机去,那时候叫作一脚踢”。

  谈到香港游的价格,琳达说,90年代后期还非常地昂贵,那时多的是会议团体,人均五六千元,新马泰3万元人民币。

  2003年被业界视为香港游发展的一大“分水岭”。只是,当年内地游客到港,尽管新奇、胆大,心中还是不大托底,于是从申请港澳通行证开始,将所有入港的手续、行程、游览等事情,统统交付给旅行社统一办理。当然,也一定是一个不拉地要整体返回。因为对于香港的新鲜感,因为有钱赚,也有大小社良莠不齐的原因,行业内也就有所谓“零团费”的购物团出现,时有投诉。“不过,像春秋这样的大社是相当正规的,口碑很好。”

  开头拘谨,慢慢放松,最终自由。2003年,香港推出自由行。在政策性松动的前提下,出入日渐快捷,内地和香港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旅行社和游客之间的关系,显得越来越轻松。

  香港自由行的经营特征,决定了游客和旅行社之间的良性互动。最初的团队旅游,决定了旅行社必定付出高昂的人力成本。从必须本人登记,核对照片、交付费用,数次到相关部门办理手续,再带队出发,在各个景点,在不同商家,导游喉咙喊哑,坚决做到一个不能拉,必须得全部返回内地。当年香港游,真是一路风尘一路“歌”,声音响,矛盾还多得不得了。“现在好了,相当多的游客,自己到公安部门办理港澳通行证,办理一年一次、一年两次的,随便;去了一次,证件还在自己手里,下次可以再去。游客只要给我们打电话,传张证件复印件过来,核对有效就行,登记在册。游客也只要我们给安排机票和酒店,款项一并付齐就可以了。其余的事情,游客下了飞机或者下了火车,自己到地铁买张香港地铁八达通,愿意到哪儿玩就到哪儿玩,愿意在哪儿吃就在哪儿吃,愿意玩到什么时候,就玩到什么时候。游客付给旅行社的费用降低了,怎么消费自己说了算,钱花在了自己看得见的地方。我们旅行社也不要配那么多的巴士,人工也节省了。当然,我们旅行社也还有赚。”

  香港自由行,如此这般,游客和旅行社双赢。

  香港春秋的总经理邹庆龄、团体部唐经理和导游琳达,都高兴地说到了今日春秋的经营成果。陌生和混沌在慢慢过去,习惯和秩序在渐渐形成。这个秩序,当然包括出游的人员行踪管理,还有旅游消费的支付方式。

  有钱大家一起赚

  在旅行社得到的资料里,看到有广州游客如是表述:1997年前,去港探亲,办证就要折腾大半年,手续费加团费至少4000元。回归后到2003年前,千把元就可成行,但旅行社报名,少说20天后才能出发;可自2003年开通香港“自由行”后,一切变了,我自己办了通行证,什么时候想去香港,随时可去,坐上直通车1个多小时就到了,跟去深圳一样方便……根据广东省公安厅提供的数字,每分钟有5名内地游客入港,其中两名是广东人。

  “自由行”开通后,参团赴港的广州游客已越来越少。据广东中旅等几大旅行社提供的数据:在2003年实施“自由行”之前,20个老广游港,有19个是跟团;到了2004年,变成16个跟团,4人自行前往;但截至今年6月份,已变成19人“自由行”,1人跟团了。今年“五一”黄金周,44万内地游客涌入香港,其中近八成为“个人游”客人,给香港带来了至少24亿元人民币的收益。

  有这么说的,现在香港游已是“低端产品”。以广东为例,广东中旅“自由行”之前的几年,旅行社香港游业务一年利润有上千万元,但这些利润随着“自由行”的实施而烟消云散。这消费者的钱,由共同享有出境资质的旅行社和香港商家,大伙儿一起赚了。

  在香港春秋,我问到香港的旅游业哪个时候最惨,所有人的回答是:非典的时候,一个团也没有。再问到香港导游对什么样的现象最反感?答曰:从名片上看,挺小的一个官,前呼后拥的,是一个人带着一群人消费,还是一群人举着一个人消费?“香港酒店的客房都不大,有的就来责问,为什么房间这么小,我们领导怎么住?我想,你又不要在床上打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